全棉时代:“烧钱买流量”买不来消费者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产品再好,也得等消费者用了之后,才能感受到它与其他产品的差别,所以第一次“消费者教育”的引流方式特别重要。
  李建全毫不掩饰自己对“全棉时代”的喜爱。
  在他的口袋里,总是随身携带几张“全棉时代”纯棉柔巾。就连他穿的衬衣、外套等衣服,也多为“全棉时代”的产品。
  “全棉时代”没有辜负李建全的厚爱。他告诉《支点》记者,2015年“全棉时代”的销售额达7.8亿元,盈利状况还不错。
  要知道,自2009年开出第一家门店,到2013年末这长达4年的时间里,“全棉时代”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前后共亏损约2亿元。
  作为“全棉时代”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建全是如何将它扭亏为盈的?
  董事长是“棉花控”
  在做“全棉时代”之前,李建全一直在医用伤口辅料领域深耕。他于1991年创立了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稳健医疗”),是中国较早的医用辅料企业之一,也是主要的医用辅料出口企业之一。旗下稳健牌一次性医疗用品,已进入国内400多家医院和25000多家药店,并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销售额为8亿多元。
  因为棉花是医用辅料的原材料,李建全也因此成了“棉花控”。在与棉花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棉花是一种天然多孔纤维,制成的织物亲肤、舒适、健康。但在实际生活中,棉花还没有被“吃干榨尽”。以棉花为原材料的生活用品,多用棉混(棉纤维+其他纤维)制成,全棉(含棉量95%以上)生活用品几乎是市场空白。
  与此同时,美国棉花协会针对服装面料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7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棉和棉混是自己最喜爱的面料。而消费者也注意到,服装中的棉有被其他纤维替代的现象,其中有62%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价格以保留服装中棉的含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建全萌生了要做一个全棉生活用品品牌的念头。2009年,作为稳健医疗全资子公司的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棉时代”)应运而生,旗下PurCotton全棉时代品牌以棉为原料,凭借自主研发的全棉水刺无纺布专利技术,打造生活用品类产品。
  但是,生活用品的种类这么多,该以哪种产品切入市场?
  “棉的价值,最能够被接受的就是母婴市场。”李建全回忆说,因为婴儿和孕妇对生活用品有亲肤、舒适、健康的需求。
  另据不完全调查显示,95%的妈妈在购买婴幼儿用品时会选择纯棉材质。就这样,“全棉时代”选择了以母婴市场为切入口,推出了纯棉柔巾、棉尿裤、婴童和孕产服饰等产品。
  那么,如何将这些产品推向消费者呢?
  作为一个新诞生的品牌,要想打入超市等渠道,高额入场费让李建全难以接受。他想,既然是为了打造品牌,何不开直营店拉近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呢?
  2009年,“全棉时代”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随后,更多门店陆续开张。李建全试图用门店扩张的形式带动“全棉时代”的发展。
  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
  事情的演变并不尽如人意。
  虽然门店确为“全棉时代”带来了一定流量,但开张的门店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彼时,正值电商快速发展阶段。李建全想,既然单靠门店不行,在门店基础上做电商,也许能趟出一条新路。
  2011年,“全棉时代”专门成立了电商公司,并把电商经营地址放在了“传说中是电商福地”的北京,还聘请了专业的电商操盘手。公司不仅搭建了自营B2C网站,还入驻了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
  尽管做了很多尝试,但一年下来,经营数据还是让李建全傻了眼:“全棉时代”线上销售额为1000万元,亏损1500万元。
  为什么线上线下都不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此时的李建全“压力山大”。股东说这样亏下去不是办法,继续下去还有希望吗?员工说是不是要改变一下经营模式,不如从直营改为加盟?还有人提议说,是不是可以在产品里加一些化纤节约成本?
  “那个时候,我天天晚上睡不着觉,看不到希望,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李建全说,所有人都开始怀疑,我自己也开始质疑:这个项目还要不要继续做?
  李建全很快冷静了下来,不管怎么样,还是得找到亏损原因。他开始想,“全棉时代”究竟是产品不好而不受消费者欢迎,还是在向消费者引流的方式上出了问题。
  几经调查,李建全发现,问题还是出自后者。
  “用全棉制成的产品好是好,但还得消费者用了之后,才能感受到这些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别在哪里。”李建全说,第一次“消费者教育”的引流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也就是如何吸引消费者进入线上线下门店。
  “‘全棉时代’最初在这方面吃了亏,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李建全补充说,最初做电商时,当时电商团队采取的是“烧钱买流量”理念,并没有针对性地做引流,而是盲目大量投入,导致投入成本巨大,最终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李建全所说的“不成正比”,当时的情况是花50万元买流量,最终只卖出40万元的产品。如此下来,“窟窿”不断变大。
  “线下门店的问题也一样,别人为什么要进你的店?”李建全说,本来线下门店是让消费者体验产品的一种很好的渠道,但如果勾不起消费者进店的欲望就不好说了,最初“全棉时代”的门店没有按照消费者的习惯设计。
  李建全举了个例子。比如,“全棉时代”最初的门店颜色以类似木头的黄色为主,消费者就感觉特别土,没有进店了解产品的欲望。
  “消费者教育”,一次就够
  在清楚地认识到“全棉时代”亏损的根本原因后,李建全果断地作出了调整。
  2012年,李建全将电商公司从北京迁到深圳,由自己亲自主导。他制定新的政策,不轻易参与打折促销活动,若打折就实实在在地让利于消费者,以达到让消费者使用一次就能成为忠实会员的目的。   “不同于以往大量盲目花钱买流量的做法,我们只参与那些确实能带来很大流量的活动。”李建全说,比如“双十一”,我们会给予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五折优惠,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回馈老用户,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新用户。
  “对消费者来说,一个新产品要想吸引他产生第一次购买行为,有实实在在的折扣他才会买。”李建全补充说,这样的活动当天基本能带来60%的新用户,这些用户使用之后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产品的好处,以后即便没有折扣他也会买,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一年,“全棉时代”线上销售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基本保本。2013年,“全棉时代”线上销售额猛增到了7000多万元,线上开始少量盈利。
  “亏损一直持续到2013年的原因,在于线下门店的亏损,因为线上的盈利弥补不了线下的亏损。”李建全解释说,只有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发展。
  事实上,在线上策略作出调整的同时,李建全也在着手调整线下门店,同样也在围绕第一次“消费者教育”做文章。
  在门店规模上,以往的门店多以小店铺为主,后期主要以200-500平方米的店铺为主;在门店主色的打造上,也换成了让人感觉较舒适的白色与木头色相间为主;整体门店的形象更加简洁、时尚,也更符合其主要针对25-35岁人群的审美习惯。
  “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在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场景,不断提升门店的品质和形象。”李建全举例说,以往我们总是给消费者说棉花如何好,但呈现在门店里的,多是与棉花有关的喷绘或图片,他们并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和触摸棉花。现在的门店里,加了很多实物棉花,让消费者在体验产品的同时也能随时感触棉花,有些东西不用说他们自己就能感觉到。
  公司业绩亦逐步开始好转。正如李建全所说,因为门店形象更适合消费者的喜好,“全棉时代”的线下门店在2014年扭亏为盈,当年线上线下整体销售额接近4亿元。
  2015年,“全棉时代”线上线下整体销售额更是达到了7.8亿元,拥有会员160多万,重复购买率达45%。
  下一步,攻克棉的弱点
  如果说当初“全棉时代”选择以棉为突破口,切入生活用品市场打的是差异化战略。那么,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棉的认识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品牌也在打“这副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仅以母婴系列生活用品为例,现在其他品牌母婴系列产品也在强调棉的概念。当大家都把棉作为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时,“全棉时代”又将如何应对?
  “我们的策略之一,是研发出各种不同系列的产品,以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李建全称,只要能将棉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就会有相对应的市场。
  的确,一位妈妈用户,在购买婴童产品的同时,她自己也需要购买女性用品,甚至还会为丈夫、父母选购相关产品。
  于是,“全棉时代”形成了婴童、男士、女士、家居4大产品品类,4000多种产品。李建全透露,目前“全棉时代”的非母婴类产品销售额已占50%以上,新品开发速度不断加快。
  如此,“全棉时代”是否就无后顾之忧了呢?
  当然不是。李建全认为,要想将市场做得更大,还得将产品做得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这就得说说棉的弱点。以服装服饰系列产品为例,“全棉时代”的产品,消费者穿着都很舒适,但棉打湿后潮湿感强,洗涤后容易起皱,且棉过于柔软,制成的服饰不太挺括和时尚。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对服饰的追求,不单讲究舒适,更希望时尚靓丽。
  李建全坦言,这是“全棉时代”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点。当前,“全棉时代”正联手一些大学机构和教授进行研发,以推出适应更多消费者的产品。
  也有多位用户告诉《支点》记者,虽然他们很喜欢“全棉时代”的产品,但价格稍有些偏高。
  李建全对此的回应是,因为棉花原本就比化纤等之类的成本要高,如果要进一步降低价格,只能在棉花的原材料上做文章。目前,公司也正在加大研发力度。
  “如果能做到物美价廉,‘全棉时代’就会更有竞争力。”李建全说,我并不担心竞争者,更担心的是我们自己,因为要时刻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又在不断变化中。
其他文献
为更有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创业发展,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发布之际,2月19日,湖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武汉欣略咨询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高投众创·梦想集装箱”举办了主题为“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新政宣讲”的创业服务活动。  位于武汉武大科技园的“梦想集装箱”,是一种集创业项目辅导、培训、路演融资等于一体的新型创业孵化器,旨在为湖北省科技工作者、大
期刊
核心提示:它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玩具,还要带有更多工具和科技属性。  夜色里,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子悬在半空中,面带微笑地飘了过来。  这不是电视剧的画面,也不是发生在梦里的事件,而是发生在“光谷·青桐汇”活动现场的画面。  1月16日晚上,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创业家》传媒承办,《支点》杂志社协办的2016年第一场“光谷·青桐汇”,以年会的形式,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馆举行。  在活
期刊
核心提示:《星球大战》刻意营造的“原汁原味”,也成了其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有力佐证。  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批评总是相似的,爱的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在电影院里睡着了的观众,愤愤不平指责《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要故事没故事,要特技没特技,让人昏昏欲睡。  批评和反击,就像绝地与黑暗势力的对峙一样历史悠久。  “欠缺故事性?你们没发现其中深刻的哲学涵义吗?”“技术粗糙?不科学?那是什么时候拍的电
期刊
核心提示:同城货运市场确实是一块美味蛋糕,但让李佳没想到的是,前面有好多“坑”在等着他。  “天津、南京、长沙、杭州、成都、福州、贵阳……”  最近,武汉斑马快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快跑”)做的事儿,和它的名字一样一路快跑。仅在今年1月,其“斑马车”就已相继快跑进入近10个城市。  作为一家以同城货运APP为切入点的互联网公司,斑马快跑被外界戏称为“货运版滴滴”。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
期刊
美国反垄断法的要义,是保护竞争而非保护竞争者。  一生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有的问题,往往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之道。对于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来说,即使他在研究价格机制理论方面颇具才华,但面对有的难题,他亦如常人一般一筹莫展。  1890年,马歇尔就发现,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优胜劣汰会导致企业兼并,进而促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企业集中,从而带来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但在客
期刊
“自己不吃自己做的馒头”,“自己吃的菜、猪肉,单种、单养”……近年来,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污染,以致一些地方农产品质量告急,“镉大米”“毒蔬菜”事件屡现报端。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消费者的期待。  民以食为天。吃上健康
期刊
零售业的未来是什么?是电商吗?还是微商?无论是京东以43亿资金入股永辉超市,还是阿里砸钱给苏宁,零售企业与电商除了联姻都似乎没有更好的出路。  但零售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要明白互联网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自私”。 企业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小圈子,通过共享渠道和共建生态圈实现更大的共赢,这其实就是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需要企业放下“小我”,才能成就“大我”,基于新技术把共享经济做到极致。  零售业建
期刊
大众创业代表广度,因为创业涉及众多小微企业;万众创新则代表高度,因为创新要放在全球视野之下来做。这次创业浪潮中如果出现了源于中国、走向世界的公司,那它必然是将创意、创新结合得很好的企业。  创业成功从来没有充分条件。就互联网领域而言,我认为3至5年后再回头看,这一波创业潮中留下的“独角兽公司”会在300家上下。你得想到这几年创业者、投资人数目增加了多少?所以说,创业与天使投资都一定是小概率事件。 
期刊
张荣耀在1990年创立的北京荣昌洗衣,曾在2008年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洗衣服务商,并承接了2009-2013年的全国“两会”洗衣业务。2013年,张荣耀做出惊人之举: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并推出O2O洗衣平台e袋洗。  年轻一代消费者已越来越不习惯“出门”的生活。张荣耀认为,单凭联网卡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便开始构思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彻底转型。在产品设计前,e袋洗参考了中国香港、美国等地做法:香港是按重量称
期刊
若要专业,口味有保障,且安全卫生,首选肯定是厨师,那厨师有没有可能上门做饭呢?  2014年,提供厨师上门业务的APP“爱大厨”正式上线,发展到现在,类似的公司层出不穷,并且得到了资本青睐。今年7月,“爱大厨”获得了千万美元A轮融资。随后的8月,“好厨师”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有媒体报道,2014年,包括厨师上门、外卖和团购优惠券等在内的餐饮O2O市场规模达951亿元,今年餐饮O2O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