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诚信教育;学校教育;课堂;
家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15—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合作的桥梁。学生的诚信意识应从小培养、从小抓起。那么,怎样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示范到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只有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讲授的内容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心悦诚服,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会踏踏实实地做。同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时刻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敢于向教师讲真话,不说假话、大话,从小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做学生诚信的榜样。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弱,教师又是他们崇拜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教师要“言必行,行必果”,为学生树立起诚信的榜样去感染学生。
二、立足课堂,引导到位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所占的时间最多,所以立足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各科的教材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设计的,其编写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联系,并具有一定的道德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陈旧观念,积极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引导到位。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诺言》的文章,讲一个孩子坚守自己的诺言,在一次游戏中扮演站岗士兵,时间已经很晚,别的孩子早已回家,他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因为他诚实守信,才能忍受孤独与害怕。
三、联系家庭,教育到位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有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却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十分专制,对孩子在爱、温暖方面显得欠缺,不允许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没考到家长要求的九十五分,为了避免回家挨打,不由自主地撒谎;也有些家长是溺爱型的,对孩子行为基本没有要求,也没有控制,只有赞许,没有批评。
学生诚信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学校必须要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家访、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发放学校家庭联系卡、家长开放日等。学生常会有一些撒谎现象,教师只有在和家长相互联系、配合下才能帮助学生改掉坏毛病。
四、面向社会,实践到位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容易纸上谈兵。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容易产生困惑。而接触社会少,学生不了解民情、国情,适应能力差,校园外的书刊、网络等社会的失信行为,腐败行为,都会给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只要一发现问题,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诱导、净化学生的心灵。
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各处搜集诚信名言、格言,寻找有关实物图片,举办专题展览会等从中受到熏陶。观看有关电视节目时,看前要做准备性谈话,看后组织讨论、谈观后感等各种实践活动,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如名言:“无论是谁,只要说句谎话,他就失去纯洁的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改正一半。”“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通过实践使学生从中看到诚信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回归”手拉手活动,和社会各界人士站在同一平台上,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明礼诚信,诚信立人”。当学生和大人一起郑重宣誓:“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身边做起,诚信从今天做起”时,庄严的宣誓就会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促使他们知行合一。如假期组织假日小队,组成小记者团到各个岗位“寻找诚信”。活动结束后,可举行“诚信”演讲,这样,诚信教育就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15—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合作的桥梁。学生的诚信意识应从小培养、从小抓起。那么,怎样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示范到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只有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讲授的内容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心悦诚服,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会踏踏实实地做。同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时刻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敢于向教师讲真话,不说假话、大话,从小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做学生诚信的榜样。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弱,教师又是他们崇拜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教师要“言必行,行必果”,为学生树立起诚信的榜样去感染学生。
二、立足课堂,引导到位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所占的时间最多,所以立足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各科的教材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设计的,其编写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联系,并具有一定的道德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陈旧观念,积极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引导到位。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诺言》的文章,讲一个孩子坚守自己的诺言,在一次游戏中扮演站岗士兵,时间已经很晚,别的孩子早已回家,他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因为他诚实守信,才能忍受孤独与害怕。
三、联系家庭,教育到位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有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却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十分专制,对孩子在爱、温暖方面显得欠缺,不允许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没考到家长要求的九十五分,为了避免回家挨打,不由自主地撒谎;也有些家长是溺爱型的,对孩子行为基本没有要求,也没有控制,只有赞许,没有批评。
学生诚信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学校必须要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家访、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发放学校家庭联系卡、家长开放日等。学生常会有一些撒谎现象,教师只有在和家长相互联系、配合下才能帮助学生改掉坏毛病。
四、面向社会,实践到位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容易纸上谈兵。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容易产生困惑。而接触社会少,学生不了解民情、国情,适应能力差,校园外的书刊、网络等社会的失信行为,腐败行为,都会给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只要一发现问题,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诱导、净化学生的心灵。
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各处搜集诚信名言、格言,寻找有关实物图片,举办专题展览会等从中受到熏陶。观看有关电视节目时,看前要做准备性谈话,看后组织讨论、谈观后感等各种实践活动,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如名言:“无论是谁,只要说句谎话,他就失去纯洁的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改正一半。”“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通过实践使学生从中看到诚信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回归”手拉手活动,和社会各界人士站在同一平台上,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明礼诚信,诚信立人”。当学生和大人一起郑重宣誓:“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身边做起,诚信从今天做起”时,庄严的宣誓就会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促使他们知行合一。如假期组织假日小队,组成小记者团到各个岗位“寻找诚信”。活动结束后,可举行“诚信”演讲,这样,诚信教育就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