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

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84只眼),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划分成非增殖期组25例(50只眼)A组及增殖期组17例(34只眼)B组,同期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40只眼)C组,排除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40只眼)D组,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测量并比较。

结果

D-D平均值A组为(1.15±0.64)mg/L,B组为(1.47±0.39)mg/L,C组为(0.37±0.17)mg/L,D组为(0.31±0.13)mg/L,A组及B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B组明显高于A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平均值A组为(4.44±0.64)g/L,B组为(4.51±1.27)g/L,C组为(3.12±0.52)g/L,D组为(2.97±0.61)g/L,A组及B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在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位控制力与融像性集合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被确诊为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96例,年龄6~12岁,按纽卡斯尔控制评分(newcastle control score,NCS)分三组:控制力良好组(0~3分)、控制力中等组(4~6分)和控制力不良组(7~9分),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测量斜视角,水平棱镜检
目的记录并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明视负波(PhNR)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选取NAION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并选取排除相关眼部疾病的正常人14名14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
【摘 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内皮素(ET)定量检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600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血浆D-Dimer及ET水平,觀察指标变化。结果:600例患者有30例并发深静脉栓塞(DVT),其中6例并发肺栓塞(PE),并发DVT组术前、术后血浆D-Dimer及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