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破“难”之道在哪里?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活跃在“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BLOG社群上的博客,如今都已经是各教育单位的中坚力量,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校长计利珍就是其中之一。读计利珍的《翻转课堂发展师生智慧的实践与反思》一文,感觉她已经超越了个人“翻转”体验,开始了对学校教师整体发展的思考。
  她看到翻转课堂发展了师生智慧,并开始分析翻转课堂遭遇困难的原因。我想,她一定是在思考如何突破瓶颈,扩大实验成果,遂提出如下建议。
  ● 如何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是与教学方式紧密配套的,理念会支配教学方式的选择。但是,理念以教学行为转型为支柱,只有完成教学行为转型,才能驾驭新的教学方式,真正体验翻转课堂的意义,理念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内心信念。
  因此,转变理念要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倒逼”教师行为转型,取得教师、学生发展之实效。比较有优势的方法是:从某一课时入手,经过行动、反思、调整等若干循環,使认识与技能达到“优秀”,然后转为常态化的其他课时的“翻转”。此时,传统教学的弊端就不太容易“还魂”了。
  想要一夜成为优秀的翻转课堂教师,这不太现实,因为,微课程教学法不是为平庸准备的,但它能够为每一位愿意走向优秀的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而在传统教学背景下,走向优秀的教师在数量与速度上,都比微课程教学法差很多。
  ● 如何闯过“三剑客”的设计质量关
  微课程教学法创造的“三剑客”是资源存在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统一。任务单的修炼靠思维,日日思考,设计的时间成本会降到比写教案更低。
  视频开发效率的提升在于:一靠分析学习任务难易,针对有难度的内容开发,做到一个内容一个视频。二靠备课组合作,统一目标与方法之后,协作开发,资源共享。三靠修炼讲课内功,这是降低视频录制时间成本的根本大法。过好讲课关,只要会操作软件,讲完课,视频就成了。
  课堂“微项目学习”的修炼在于:注重观察、勤于思考,以及跨学科脑力激荡。慢慢地,头脑灵敏了,就会得心应手。
  ● 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所有的学生天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这种潜能不加以开发,是会慢慢退化的。其解决之道是问题导向、视频支持,让学生在家里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用不同的时间达到基本同样的学习质量。
  往往有教师第一次实验微课程教学法,就惊叹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这就是实践的力量。所以,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行为,转变设计方式和教学方式,进入教师“主导”新境界。必要时,情感育人也是妙招。
其他文献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依然是课程的改革。本文介绍了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实施情况,重点介绍面向岗位需求,在项目化实践过程中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实施模式,并对课程改革实施的校企合作、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面向岗位需求;职业素养养成;项目化实验教学;校企合作;职业素养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
编译/陈利丽    生于20世纪末、成长于新技术爆发的21世纪的千禧一代,电脑是他们的工具箱。作为他们的老师,你必须明白技术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天的学生习惯于敲击键盘,并且他们期望在教室中也有同样的交互性。教室中电脑的交互作用也在从多方面被开发出来,从最初运行游戏和教学展示,到接入互联网收集信息、多媒体合成、协作等。最近几年,在探索技术为学生创建真实的交互式学习体验方面又有了巨大变化。  We
2018年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泰山版)修订,参照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我撰写了初三上册第三单元《3D创意设计与呈现》的内容,在反复修正的过程中,对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核心素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课程编写过程中关于核心素养落实的一些思考在此分享与交流。  信息意识——培养3D设计的思维习惯  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
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新课程改革,应始终坚持“先成人才可以成才”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感
我们常见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总能够看到“技能练习”的痕迹:文字的排版是否合适?超级链接是否正常?机器人的行走能否顺利巡线?林林总总的项目内容最后归结为一句话:技术是否实现。换句话说,技能目标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是检测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维度。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常自诩:我们是技术人,唯技术得以善终。  长久以来的思想,今天被博主的一席话所震惊:信息技术课,能否“说”出来?惯性思维中,语文课
● 实验背景  2011年7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师发现一些学生一到课间便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研究着什么。经过了解,这位老师发现他的学生们正在用最先进的平板电脑iPad玩游戏。在后来的调研中老师们发现,至少有30%以上的学生家里有iPad,这种小巧但功能强大的产品蕴藏着丰厚的教育潜能,但老师们却没有几个了解的,已经“Out”了。校领导听说这件事后马上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多数学生是在家里接触的
Time是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4的主要内容,本单元围绕“询问时间”这一功能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创设了一个真实自然的场景,并由此展开了数词1-12的教学。本文说的是A部分的对话教学。由于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并学习英语,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还是不错的。但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他们活泼好动、渴望独立。因此要努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基于学科、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信
所谓“有效教学”,从一节课来看,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并能学以致用;从长远来看,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终身发展。有效教学的原点应当是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呢?下面,我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选择结构》一课为例,阐述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  ● 《选择结构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設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模型的学习课题源于学生对智能家居的好奇,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内部原理、技术实现等大家都不太了解。因此,本项目试图从门禁系统这一“小斑”的设计与实现去引导学生知“全豹”。该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
近期的多节信息技术公开课中,授课教师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视频作为导入:五年级的《机器人总动员》引出了机器人行走的主题;六年级的《密探》电影片段引出了莫尔斯密码;八年级的“未来生活遐想”导出了人工智能的主题;《黑客帝国》引出了高中二年级的编程课。尽管这些课程的学习对象学段不同,教师的设计方式却如出一辙:首先,播放一段视频;其次,让学生概述视频的主要介绍内容;最后,教师揭示本节课的课名。至此,导入部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