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小小转变,就能大大改变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来最令台湾民众狂热的发烧话题,除了政治之外,应该就是“理财”和“命理”,从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坊间杂志的销售量,就可以印证:目前台湾社会中,民众最想要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有钱”或“让自己更好命”! 有趣的是,对社会大众来说,这两件事还可以算是同一件事。很多人以为:只要有钱,就会好运;只要运气好,就可以赚到钱!
  偏偏,这个逻辑并不一定成立。
  当电视新闻播出,很有钱的企业家在一夕之间成为阶下囚、亿万彩券得主连夜搬家、首富痛失爱妻及胞弟等画面时,观众就可以慢慢地看清楚“有钱”和“好命”,未必有直接的连动关系,人们终其一生所要追求的幸福,其实是少烦恼、多平静、常快乐。
  真正的好命,不在于获得多少财富,而是不必为钱烦恼。真正的好命,不在于享受锦衣玉食,而是活得健康快乐。真正的好命,不在于拥有很多幸运,而是倒霉时心情仍平静。
  最近,为了帮时报出版推荐理察德·卡尔森(Richard Cadson)的新书《生活比你想的更简单》(Easier Than You Think——Because Life Doesn’t Have to Be So Hard),我仔细拜读这本新作的书稿,也重新翻阅理察德·卡尔森已经在全球畅销超过2000万册以上的《别为小事抓狂》系列作品。发现理察德·卡尔森以近乎宗教家的精神,孜孜不倦向读者宣扬的“教义”,也就是他作品的核心价值,就是:不要轻忽你对小事的价值判断以及应对方式,任何一次处理小事的正向态度和积极方法,都是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理察德·卡尔森希望读者勇于做些小小的转变,就能给生命带来大大的改变,为自己带来好运。而所谓的好运,当然包括:台湾读者最想要的“有钱”和“好命”,然而更重要的是,人生的终极幸福感——少烦恼、多平静、常快乐。
  在早期的《别为小事抓狂》系列作品中,理察德·卡尔森偏重于对负面情绪的正向处理,他希望读者碰到问题时,先暂时退一步,不要把自己困在生活随时会出现的干扰中,学会以理性思考获得内心平静;在新书《生活比你想的更简单》里,理察德·卡尔森鼓励读者往前走一小步,为改变自己的人生做些很轻易就能成功的努力。
  其实,无论是退一步或进一步,都是很积极的行动力。关键在于碰到问题的当下,你要判断怎么做才能往正向的结果走去。每一次的判断及行动,都是对自己人生的扭转、也都是命运的改变。
  擅长心理咨询的理察德·卡尔森,当然是个励志演说专家,但是,在我的观察里,他更像是个对人生充满热忱的宗教家。在《生活比你想的更简单》这本新作中,他提到许多简单的实践方法,都近乎宗教鼓励信徒从事的生活例常修行。譬如:“观想”、“专注”、“放松”……这些观点让我想起他曾经来台湾,与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对谈,两人很有禅意的对话言犹在耳,没想到理察德·卡尔森45岁的生命,竟结束于飞往纽约与读者畅谈新作的旅途中。
  心肌梗塞固然是他人生中的一场意外,却也因为留下丰富的作品及厚实的影响力,而令人觉得他的一生应该已经无所遗憾。
  读过上千则理察德·卡尔森的小故事,我发现:与其精通命理,不如了解自己,向心灵深处走去。倘若不嫌俗气,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秘诀;如果想超越世俗,可以因为开发自己丰富的内涵,而觉得人生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 王克峰)
其他文献
就大学生无聊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和无聊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的6因子中,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这三个维度与无聊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并从加强心理育人工作、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专业和职业生涯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摘 要] 高职院校公务接待工作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与途径,具有严格的工作规范和纪律要求。针对公务接待人员流动性大、参与频率低、年龄偏小的特点,亟须构建一套行之有效、规范性强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形成和谐、规范、融洽和共享的接待文化,应坚持发扬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着力简化接待程序,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接待成效,助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服务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