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的风雨飘摇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撰文/刘 佳 杰 杰 黄 洁 统筹/黄洁
  
  过去几个月里,《科技创业》陆续采访了酷6、空中、腾讯、篱笆等国内知名网站的创始人。他们是在金融风暴袭击下这个行业里为数不多的逆风飞扬的典型代表。然而,对于其他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来说,不管是过去的2008年,还是正经历着的2009年都是腥风血雨且充满变数的。
  在最初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中,诞生了诸如腾讯、百度这样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公司,也诞生了诸如阿里巴巴、搜狐、网易、携程、新浪、盛大这样的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可如今,恐怕连最乐观的预言家也不敢断言,未来2至3年内,中国还会有类似的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诞生。
  回顾10年互联网产业历史,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来拯救这个极度充斥着“投机”与“潜规则”的行业?
  也许,金融危机导致风投从“疯投”到“封投”,从某种意义成了一剂强效的“退热针”,让中国互联网从极度眩晕的高烧中清醒过来。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创业,泡沫不再耀眼,创意也不再动听;虽然还有很多执迷不悟者还在圈钱和圈人中舞蹈,在一夜暴富的美梦中遨游,但一切都开始回归,并尘埃落定。
  “互联网行业创业商机调查”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最真实地还原这一场喧哗与骚动的细节:一场在起跑线上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行进中坎坷重重、充满潜规则的的集体“狂欢”。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创业都不可能平步青云,也不可能振臂齐呼着与滚滚财源结伴同行,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创业者需要清守困苦,忍耐寂寞。
  
  刺激2005
  某种程度上,2005年秋至2008年夏,一轮创业潮流从兴起到止息,算得上中国互联网的一部断代史。
  虽然2003年底携程登陆纳斯达克重新拉开了中国网络业海外上市的机会之窗,之后盛大的上市证明了网络游戏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直到2005年,一切终于质变:百度火箭升空般的上市,以及阿里巴巴随后与雅虎的10亿美元交易,让这个行业彻底地兴奋起来。
  不难感受到,2005年、2006年间,这种大干快上的气氛是如何充斥于中国网络业的。
  
  资本决定论
  一个或许只有在事后回顾才会显现出必要性的话题是:与美国创业公司首先必须找到合适的产品模式不同,这一轮中国创业者唯一做的努力就是融资。
  如果说2000年前后,中国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对如何创办一家优秀公司缺乏概念,最终变成不择形式的投融资模式,甚至出现了IDG这样对每个细分领域的前三家公司都会注资的风投基金,而这一次,游戏变得全然不同了。
  一个根本变化是,很多在2005、2006年间成立的企业,一般都能从风投、基金那儿融到资,且金额都高达数亿美元。当然VC为确保投资回报率,绝大多数都会选择这样一个模式:美国成功模式+本土相对成熟的创业者,或者那些迅速取得一定人气的网站。
  于是,“成功模式”、“人气”等关键词就成了所有互联网创业者心有灵犀的操作模式。当然,对绝大多数未能获得融资的公司,就意味着在接下来这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中提早出局。什么理念,什么文化,什么创新,都显得毫无价值。
  而对于那些相对容易获得融资的创业者,如在业界富有声誉的周鸿、陈一舟,需要面对的问题就变成了“融资的度如何把握”了。道理简单,但仍极少有创业者能抵御资金的诱惑。
  风险投资的热情几乎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发展;但是,在不少互联网分析人士看来,风险投资的增长背后,则是互联网精神、创业精神的急剧下降,甚至是迷失。
  
  “狂奔”的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是指游离于规则之外的灰色部分。部分互联网创业者抱着极其投机的心态,正利用潜规则获取商业利益。搜狐IT频道副主编陈中谈到潜规则现象时,用“非常多”来形容其普遍性。
  相比之下,互联网行业中潜规则显得尤其多。陈中认为主要是三个理由:第一,互联网行业透明度更高,人们对潜规则更关注,产生的影响也更大;第二,新兴网络智能犯罪行为不确定性强,有关部门治理困难;第三,一些潜规则利用技术优势强加给用户,用户受伤害感更强。“每个行业都存在潜规则,但在互联网行业,潜规则表现得更明显。”陈中表示。
  但令人头痛的是,互联网潜规则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而且隐蔽性越来越强。而那些将潜规则奉为“武林至尊秘笈”的创业者们,以为可以搭他人的便车,结果却是,挤上了向深渊狂奔的列车。
  
  八大最具“人气”潜规则
  1.流氓软件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上网冲浪很久以来一直不安全,黄色网站、惟利是图的个人站站长、无线SP、流氓软件等让中文互联网遍布陷阱和木马,大家默默忍受,直到有打开这个盒子的人决定关上它。据说现在“流氓”界争论的焦点已经变成了谁是“真流氓”谁是“假流氓”,谁是“一开始就流氓”谁是“做大以后再流氓”。流氓也讲用户体验潜规则,这口饭同样不好吃啊!
  
  2.山寨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山寨网页,山寨内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山寨开。于是危机四伏……
  
  3.番茄花园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数千万电脑用户曾经心安理得地徜徉在开满盗版软件的番茄花园里。2008年,一个叫微软的看守者关上了通往花园的大门。
  
  4.评奖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年度最佳、史上最强、进步最快……只要你敢想,评奖组委会们就敢做。没有他们做不到,就怕贵公司想不到。今天你“得奖”了吗?
  
  5.美女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每一家炒作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背后则站着一群女人。
  
  6.打手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你知道互联网上有多少受雇于看不见的后台黑手,大把大把拿着钞票,在网上论坛专门骂人的“打手”公司吗?相声里说“小偷”成立公司了,如今“打手”也在搞企业集团,据说业务叫做“口碑营销”,批发兼零售。
  
  7.会员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加入“会员”,享受“套餐”,吃进去的是“三聚氰胺”,吐出来的悔恨和投诉。无良网站的“会员”入不得,不厚道运营商的“套餐”吃不了。
  
  8.C2C
  “人气”指数☆☆☆
  入选理由:
  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多么牵强的“潜规则”啊,地球人都知道,它现在都快变成“明规则”了。
  
  “污点”证人
  年龄:30岁 性别:男
  做过传统杂志,闯荡过IT报纸,经营过分类信息网站,但焦点一直对准互联网,对行业内的十八般骗术深深入脑。
  现状:某网站副总编,想透过阳光的工作,树立行业新标杆。
  证词:“我从毕业至今,在互联网界数年之久,期间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数不胜数,但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两类:圈人和圈钱。”
  
  “口供”纪实
  
  潜规则一:制造用户
  和传统的商业运作不同,对于互联网来说,商业模式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圈人,因为能圈人就能圈钱,这是大道。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个新成立的网站突然之间冒了出来,三五个月就宣布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用户。
  为什么?因为这些用户都是他自己的员工“人格分裂”,用马甲做的产品。
  但是,对于诸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网站用户的产生还不只如此。他们在大胆地用诸如下面的手段聚合用户:
  比如免费。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是人尽皆知的道理,然而免费几乎成为了所有互联网创业者成功的不二法宝:你看新闻免费,开网店免费,打游戏也免费。
  但是免费的背后一定怀着收费的目的。试想一下,尽管你在玩的是免费游戏,但是,游戏中不断有人攻击你,你服气吗?不服气,那就花钱买道具吧。再比如,在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店,但是很快你发现,网站推出了什么诚信认证、竞价排位等,如果你不掏钱在网站上做广告,那么你的小店就会永远无人问津。
  免费不行,就威逼。对于企业客户,你不继续付费,不继续做我们的客户,你出了任何问题都与我们无关。也有很多企业选择撕破脸皮,抖出对方的黑幕,于是乎,诸多企业的内部资料被传播,负面消息不断,而互联网同行之间的相互攻讦也日日不休。
  
  潜规则二:概念圈钱
  中国之前的互联网从来就不缺少概念。在中国,概念股的市值甚至超越业绩股,原因就在于“概念”二字。
  从web1.0到web2.0,从博客到SNS,从门户到电子商务,这些概念是潜在利益获得者为概念而概念的,或者说是为更大的利润而概念的。
  以web2.0为例。所谓web2.0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用户产生内容。事实上,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从其诞生就是用户产生内容,如今中国红火的门户网站,几乎都是从BBS起家的,而BBS就是典型的用户产生内容。所以,web2.0不过是某些人在互联网的颓势中,为了破局而炒作的概念罢了。
  另一个是分类信息网站。早在2007年的时候,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在美国就大获成功。在Craigslist,所有的用户都是网站的“免费员工”。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地每日在帮助这些网站进行更新维护,甚至有人还要为此付出加入网站的会员费用。
  我当时就职的一家本来是做页面聚合的互联网公司也迅速搭上了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早班车。
  那时候,几十号所谓做内容的员工不是去发展用户、推销网站,而是死盯着各家分类信息网站,让分类信息这种本应该是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变成了编辑去抓取别的网站上的内容。
  在这种技术上差异不大、内容上随时紧跟的状态下,国内的分类信息网站一直分不出高下,直至今天。事实上,到现在为止,这些分类信息网站的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而在我离开那家做概念的公司后不久,它就很快分崩离析了。
  只要有了概念,就会有人去做,并且几乎都是一窝蜂地去做。为什么?因为还有个融资潜规则是被广泛认可的,那就是:一个行业,或者说一个概念至少会有3家公司获得成功,这个成功也许仅仅就是获得风投。所以,对于做局者来说,只要做到了新概念的前三名就成功了:第一名能获得风投,同时出现大者恒大的可能性是必然的;而第二名和第三名往往因为规模和第一名没有拉开明显差距而获得其他投资人的投资,他们最坏的打算就是被第一名收购。
  
  潜规则三:套死小投资商与套牢风投
  对于那些创业者的人来说,获得风投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把风投套牢才是根本目的。
  我的朋友王先生曾运营了一个一度红火的视频聊天网站。做之前,他是没有想清楚盈利模式的,但他坚决认为,做视频聊天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而事实上,他的创业动机完全来自于QQ的视频聊天功能。
  由于视频聊天对技术和硬件的要求,当网站做到一定人气的时候,他就准备出手了。通过软文、广告和发布各种小道消息等手段让自己在业内稍有名气之后,这个朋友就开始了做局。
  “风投不仅看重概念,更看重成长性。”他对我这样说。于是,本来就是一个全国的视频聊天平台,但是为这个所谓的成长性,他开始疯狂扩张。当然自己去做布局是需要投入的,于是他来了个互联网的“连锁加盟”。
  先把全国站的页面改成了一个全国站的导航,打开首页全是这个网站各个地方的地名的链接——不仅包含了国内的所有城市,还把国外的诸多城市也弄了上去。
  接下来开始做样板市场。于是把之前做的全国站的数据库全部改成了北京站。并且很快在中关村某几家著名网络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物业租下了两层楼。一层作为公司总部,一层作为北京分站。几轮广告之后,加盟商捧着钱前去打听,得到的答复往往都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完善的技术和服务支持、丰厚的投资回报。
  有人还要犹豫,于是你就会被带到这个公司的北京站去参观。有人就会告诉你,北京站的投资人加盟了总站不到一年就大发了。不信?别人员工这么多,你还不信?
  于是,小加盟商就被套。不久,他们发现公司承诺不兑现,但是合同是合理合法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经营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套牢小投资者是一种常规玩法,而对于风投,他们得想很多心思。一般来说,互联网企业对风投的策略是先套天使投资人,之后,天使投资人为了让自己的投资不受损失,也只能和企业同流合污去骗后来的投资者,以便于套现。
  
  人言可“味”
  
  马化腾:“如今在互联网创业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在网络上再造“百度”、“盛大”的创业梦,看起来犹如美丽的氢气球。
  假如从今天开始创业,你会选择什么业务切入市场?当这个问题抛给马化腾,这位掌舵着150亿美元市值的腾讯创始人回答是:“我只能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一点点探索着做好,不能去考虑外界的情况。”原因是,网络的核心产品——门户、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已经被割据,未分胜负的只有两个:视频和SNS,但也有了很高的门槛。马化腾承认:“现在很多人还想在网络上打造10亿美元公司,已经比较难了。”
  
  陈一舟:“寡头垄断格局已定。”
  如果说第一波网络创业潮中,诞生了腾讯和百度两家市值逾百亿美元的公司,阿里巴巴、搜狐、网易、携程、新浪、盛大六家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那么到今天,恐怕最乐观的预言家也不敢宣称,5年内会有类似规模的8家中国互联网公司。
  虽然创业者们不可避免自视为更创新者,2000年以前创建并在过去近10年间奠定壁垒的老牌网站们,实则早已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
  与美国的网络巨头们不同,它们很少收购,更倾向于在后来者开创出一个行之有效的产品模式之后自己跟进。曾有一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像谷歌撬动微软一样成为颠覆者,比如方兴东曾试图以博客中国超越新浪,但当“博客”这种模式被证明拥有市场,新浪、搜狐、腾讯等纷纷介入,让博客中国不可避免地沦为落后者。
  “上一波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他草地。”千橡集团创始人陈一舟说。
  张帆:新的商业模式不明
  如果寡头垄断格局已定、新的商业模式晦暗未明,而中国的网络用户在3年内达到5亿级规模的临界点,就的确很难想象,按照既有打法——将美国模式本土化,未来究竟还有更多的创业空间?红杉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帆认为:“至少,目前而言,绝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已经不再将网络创业公司视为自己的考察重点。”
  或许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业还从未在短时间内看到如此多的创业可能,除了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们被数以百计的创业公司模仿,如Linkedin、Bloglines、Plaxo等“二、三线明星”也被纳入中国化的视野之内。进入2009年,虽然仍有创业公司出现,但显然,无论从创业公司的数量还是投资者的热情来看,都与2005、2006年时相距甚远。
  
  潜规则末日来临
  回首往昔,在互联网创业的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时候,确实有人凭借一份包装精美的商业计划书和一个漂亮的故事而获得巨额风险投资。比如某个网站凭着“6个美国著名商学院的MBA”便拿到了数千万美金,一个概念一夜之间值数亿美金,实在让人佩服互联网量子理论般神速的发展。在那个时候,很多创业者和投资家几乎“狼狈为奸”,用夸张的手法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的价值以百倍速或千倍速一夜之间从零包装成数亿美金。
  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泡沫不再耀眼,创意也不再动听,一切都变得平实了许多。虽然还有很多执迷不悟者还在圈钱和圈人中舞蹈,在一夜暴富的美梦中遨游,但众人目睹的则是多如鸿毛的创业公司的关闭、创业团队的解体以及Nasdaq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的惨跌。就像前一段时间,某位互联网知名人士在媒体面前发表见解说“互联网现在就赚钱并不是好事”一样,“未来更美好”还是比不上“现在就努力做好”。
  几天前(2009年4月14日),有消息称九城与暴雪续签《魔兽世界》的谈判已经走到尽头。网易在众多候选人中胜出,将获得魔兽在中国内地的独家代理运营权。
  4月15日,九城总裁陈晓薇发送给员工的内部邮件曝光,首次正面谈及与网易争夺魔兽的话题。该邮件暗示,九城已失去魔兽代理权。陈晓薇对网易的竞争手段表示气愤,并称不会向网易妥协折价出售魔兽服务器以及相关员工。
  这个消息的曝光,并非在人们意料之外。之前就有报道称,九城想通过拉拢EA的《战神之锤online》来制衡暴雪,以摆脱魔兽在九城独霸天下的局面。随后又有媒体报道,九城获得《劲舞团2》的国家版号,并想通过对其的代理,摆脱对魔兽的过于依赖。
  无论是拉拢EA还是重推劲舞团,九城所思考的都是借用另一款国际大型网游,以弥补魔兽离去的损失。这也映射出目前国内网游业“傍大款”的通病。
  从《传奇》的盛大光通之争到《劲舞团》的久游九城厮杀,再到今天的《魔兽世界》九城网易博弈,中国互联网企业每每在大作的运营权即将到期之际自相残杀。两家中国企业为了一部国外游戏大作的运营权展开艰苦的鹬蚌式博弈,而这场竞争中的最后得利者往往是国外的公司。
  网易九城自相残杀,谁是背后渔翁?答案可想而知。
  于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互联网潜规则的末日已经来临。创业者是实干者不是投机者,告别创业投机的时代到了。
  
  行业规范大势所趋,投机性创业无处遁形
  随着一系列行业政策出台,行业组织功能增强,环境净化,互联网行业必将告别泡沫经济的阴霾,告别潜规则,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在今年年初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关闭违法违规网站的力度不断加大。记者从专项行动办公室了解到,至1月19日,已关闭违法违规网站726家。“潜规则”的存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下构建了一种平衡体系,因此从该行业的创业者来讲,体系的阶段性失衡都是痛苦的,甚至也是代价巨大的;但放任“潜规则”的流行,最终我们品尝的苦涩远比阵痛来得难以承受。
  当我们认识到“潜规则”是一种“钱规则”、“欠规则”、“牵规则”时,我们就可以从“钱”、“欠”、“牵”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改变。总的说来,就是要让“潜规则”所能够获得的“钱”没那么好拿,甚至是拿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就是要让“潜规则”生存在“规则”之外的“欠”尽快、尽量地完善与弥补;就是要让“潜规则”所产生的“牵”因素逐步孤立,打破“潜规则”固有的防线。
  唯如此,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创业者在“规则”的框架下有序竞争,摒弃“潜规则”、“投机”、“厚黑学”的利益驱使,回归到正确的创业心态上来。
  
  在退烧中清醒:重拾创业精神
  很多人认为,因为金融危机来袭,才让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变得谨慎。其实,这种论断完全是本末倒置。互联网热潮的平淡才是必然,中国互联网行业一定不能再这样持续高烧了。
  其实,每每听到一些网站动辄千万美元的融资,让我们这个对互联网很乐观的人都有点糊涂了,不知道这种估价的依据究竟是什么。这种直奔融资和上市的功利性和投机性的创业和投资,已经让创业失去本来的初衷。
  百度也好,盛大也好,九城也好,网易也好,腾讯也好,这几年里中国互联网最优秀的表现者,其实都是在2001~2003年中国互联网最低潮的寒冬中酝酿和积累的。博客网也是在2002年开始创业,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博客网拒绝了多次资本的诱惑,完成了一个“孤独者”的华丽转身。
  现在看来,原来是那几年的互联网寒冬孕育了今天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而借助互联网热潮而起来的创业企业虽然都胸怀壮志,都豪迈无比,但是,都一样地急功近利,都一样地直奔融资上市。这种浮躁投机的心态,这种缺乏创业精神的行为,无一例外地将创业者推向深渊。
  是的,中国互联网不缺牛人,尤其是不缺善于跟随、善于模仿、善于借势而上的牛人;但是缺乏真正有远见和耐得住寂寞的创业者。这样的人从来不需要抱怨,不需要急躁。
  沉静下来,中国互联网还是有创业机会的。但是,投机、浮躁、缺乏创新、遗失创业精神的创业者,得到的必然是惨痛的代价!投机创业的心态下,简单的快钱只是一种伤害。平庸的追随者超过富有远见的创新者,恐怕永远都只是痴人说梦。
  其实任何行业的创业都不可能平步青云,也不可能振臂齐呼着与滚滚财源结伴同行;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创业者需要清守困苦,忍耐住寂寞。
其他文献
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和产业化。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往往能实现技术领先;但由于重技术、轻市场,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又往往表现得与市场有一定距离,产业化能力很难跟得上。在传统的研发体制下,企业研发人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常常会止步于实验室,不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加上技术创新与研发对企业而言投入高、周期长,需要长时间占用大量资金,因而在创新技术不能实现产业化时,预期的商
期刊
整合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崭新理念。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获得整体的最优。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把创业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解决好,把一切创业资源都备足。创业关键的一点在于资源整合。  科技型创业企业,虽然其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其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客观上必然有诸多弱点,迫切需要通过各种策略整合外部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发展壮大。因此资源整合
期刊
同千千万万的海归创业者一样,陆明莹和王国裕博士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一颗中国心归国创业。他们面对广阔而复杂的市场环境,依赖自身掌握的高新技术、坚持创新的科技团队,开发生产用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关键技术DAB基带芯片,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从西芯微电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归高科技企业创业者致力于世界领先技术的信心和决心、成果和成就。    西安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是由留英博士、微电子专家陆
期刊
人们一般的印象是,市场营销就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满足需求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之一。需求是对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当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有一种强烈的渴求,而现成的产品或服务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企业的任务便是衡量潜在市场的范围,开发有效的商品或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  科技型创业企业,虽然其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
期刊
时间:2008年10月15日地点:北京 中国大饭店主 办:ChinaVenture投中集团   主 持 人: 李广新 德丰杰龙脉执行董事  与会嘉宾: 姚继平 普凯投资主管合伙人 王刚 捷鸿资本首席合伙人   钟晓林 凯鹏华盈合伙人曾光宇 霸菱亚洲董事总经理   周颖华 新天域资本董事张立辉 青云创投合伙人       2008年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昨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开幕,本
期刊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大鱼吃小鱼”的激烈竞争中愈战愈勇,毋庸置疑,不断创新是企业自身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创新的模式有很多种,有一种创新是在保障已有产品正常生产和销售情况下进行的新技术研发,这种创新模式对于没有强大资金支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谓稳妥之举。中航气弹簧所运用的“两条腿走路”的创新策略正是有效地规避了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风险,为自身的成长壮大开辟了一条坦途。    10年前
期刊
自4月1日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实施针对初创期创业组织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创业场地房租补贴政策,作为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又一项新政,为沪上广大新办小企业带来福音。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创业起始的18个月是最为困难、创业风险最高的时期,绝大多数的失败企业是在初创期内关闭的,因此帮助降低商务、用工等创业成本是提高创业组织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
期刊
绿色IT将引领节能降耗新风潮  随着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何通过信息技术(IT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已成为节能领域关注的热点。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政务官山本香苗指出,IT节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生产节能的IT设备,二是利用IT技术优化能源利用。据预测,2025年全球的信息流通量将达到目前的200倍,计算设备耗电量达到目前的九倍,占全
期刊
贪婪就如同魔鬼统治着黑暗世界,它引诱我们像崇拜上帝一样向它顶礼膜拜。它用阴谋诡计引我们误入歧途,偷偷地潜入我们的理智和情感,设下欲念的罗网,使我们身不由己、深陷欲海,最后沉沦、堕落,甚至毁灭。   ——题记    【危机大事记】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2008年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贷市场半壁江山的美国五大银银行之二的“房利美”及“
期刊
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越办越红火,影响力一届更胜一届。截至4月30日,2008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报名工作圆满结束,共有来自海内外的1147个创业团队报名参赛,其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团队115个。  为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环境,2002年起,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与宁波市政府联手举办每年一届“中国科技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