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理保健药箱”中再添两味“药”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味“心理应激”减压丸
  
  “应激”的最直接表现是精神紧张,简单地说,“应激”等于压力或刺激,包括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大类。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应激”事件多种多样:社会、人生的变故,情感生活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出现等等,都会使人心理产生应激反应。如果我们能控制应激,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任何应激性情况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能激发人体潜能的动力,应激并非都是坏事。但如果消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刺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投无路,其结果是很可怕的。心理应激能造成一些恶性的循环,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人,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因而引起抑郁状态,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借酒浇愁”或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下面有“六味”面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措施,不妨一试。
  一要做现实性的选择必须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认识却无法改变,事情是这样就不会是那样,客观地面对现实,不要再觉得它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必要紧张、焦虑,因为,紧张焦虑于事无补,反而坏事。
  二要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论是高考后的落榜,还是与理想中的大学无缘;不论是突发事件中的亲身体验,还是留下遗憾的懊悔,必须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事事想成”,也不必一人去“包打天下”,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要接受它、包容它。“想开点”这三个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是个人胸襟的扩展,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要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期望”,记住你的一生可能不很伟大,但会活得很有价值。
  三要学会倾诉内心的感受忧伤向亲友倾诉会减少一半,快乐与他人分享就能增加一倍。言为心声,当人的心灵受到撞击时,却强忍着不肯发声,不愿意发声,长期郁闷在心里,这是违背健康规律的。因此,要找个合适的对象(可以是亲朋,或者到心理咨询机构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倾诉出内心的苦恼,进行一下必要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定能缓解“应激”给人心理造成的压力,这正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
  四是要养成宽容的习惯宽容,对人对己都可以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可获得的“精神补品”。只有心胸似海的人,在生活应激的压力面前,才能宽容和接纳自己,有效控制自己,而不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表现出应有的沉着和大度。宽容,同时也是一种聪明,当别人的失误已成事实之后,一切争执、责罚都无济于事。发怒的人总是自认为有千万个理由应该发怒,殊不知发怒的后果是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应该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失误者批评和帮助,避免更大错误的发生。只有宽容才能“愈合”心理应激造成的不愉快“创伤”。
  五是要能直接面对最坏的情况敢于面对自己所不愿看到的事实,能接受最坏的情况,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标志。要知道躲避问题的后果往往使问题进一步发展、恶化,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逃避危险等于把背部留给枪口,轻则被动,重者挨打。其实,即使是最困难的情况,只要你能清醒面对(心里默想:“大不了……”、“即使那样,我还可以……”、“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个答案吧?”),还会有新的转机,继而会心生妙策,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来面对心理应激的挑战。
  六是学会调息和放松紧张的一个生理表现是呼吸短促,血液供应不足,心跳加快。那就让我们有意识地阻断、改变它,让呼吸深长舒缓,或许紧张的心情能放松下来。保持放松是减轻应激的最简单方法,因为,当事人遇到紧急场合常记不起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当事者或者旁人若能帮助其进行放松训练,常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当事者坐下来,双肩自然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吸气时,应闭上嘴用鼻子吸气,并感觉鼻尖处有凉气吸入,要感受到吸入的气体进入体内到达小腹,当小腹鼓起时慢慢用嘴往外呼气,感觉呼出的是浑浊的热气,并有“松一口气”的意念产生,反复几次,总程10~20分钟,当事者的全身被这个有意为之的呼吸信息“骗”了一把,定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
  
  精制“情绪感冒”通
  
  情绪,是面对现实生活事件时,个体出现的最原始、最接近的短暂而强烈的精神、行为反应状态。人是有感情的生物体,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与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好情绪有益健康。人的心境宁静、和谐、心身协调,机体各部分功能发挥正常,若能长期处于平和愉悦的情绪状态,无疑是十分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内心存在多种需求,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时,当需求无法实现或满足时,进而产生“不良情绪”。焦虑不安、烦躁、抑郁、失落、悲痛等情绪会伤人精力,耗散心血,并引起机体功能失调,出现免疫力下降的现象。此时,我们讲当事者患上了“情绪性感冒”,如不及时治疗,还会诱发更严重的身心疾病。
  如何解除情绪的困扰,让每一天的好心情多一点呢?有两个治疗的基本原则:一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做情绪的主人);二是学会找他人帮助解决问题(必要的心理疏导)。
  首先,要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坚信“你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这是开始驾驭自己的第一步。要能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要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要能够及时调整情绪,不要让自己在消极的情绪中沉溺太久,试着采用“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少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还要注意睡眠、运动和饮食营养等基本要素,维持健康和稳定的神经系统。睡眠是让神经系统放松和休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慢跑、舞蹈、走路、骑车、游泳、瑜伽、伸展性运动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的“快乐荷尔蒙”。这些都是治疗“情绪性感冒”很好的良药。要不断激励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也惟有你可以担此重任。
  其次,要有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在处理自己与家人、自己与同事之间的情绪问题时,要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特别是在帮助他人解决情绪问题时,更要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要具有同情心。不妨试用一下利用“人的生物节律”原理,适时做好情绪的疏导工作。人的生物节律:是指人的情绪、体力和智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23~33天不等)。生物节律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理解力以及情感、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每一生物节律周期又分为“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反应情况因人而异。人处于低潮期时,情绪易于波动,爱发火,极易患上“情绪性感冒”,造成家庭、同事关系紧张,因此,在此时实施心理疏导工作时,疏导双方都要考虑“人的生物节律”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你是在情绪的低潮期,注意调整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以抵御“情绪性感冒”对人体的伤害,才能够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亚健康变成健康,从健康变得更健康。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1 文献来源rnHarzheim D,Sterman D,Shah PL,et al.Bronchoscopic transparenchymal nodule access:Feasibility and safety in an endoscopic unit [J].Respiration,2016,9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据TNM国际分期的Ⅰ期、Ⅱ期乳癌、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乳癌根治术(Halstead),近年来我院已基本采取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paty Dyson),因为我们对这两种术式术后近期并发症进
人到老年,是服老还是不服老?对于这个问题,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种回答是:人老要服老。他们认为,人老了,体力衰弱了,精力不行了,毛病多了,不中用了,所以要服老。在行动上,则不做稍难稍重的事,不参加运动量稍大的活动。在思想上,则认为“老有所为”、“焕发青春”之类的提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一种回答是:人老不服老。他们认为,人老了,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仍然可以像中青年人那样,勇挑重
期刊
项目位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阿姆斯特丹西部花园城市,随着人口密度的快速增长面临公共绿地减少的威胁,从而使城市市区失去其最可贵的品质.作为革新的一部分,这个老年公寓
我们学校的退休教师钟华今年已是80岁的老人。笔者采访时,恰逢老人正在摆八旬寿宴,家里亲朋满座,杯中好酒不空。老人轻呷慢品,喜不自禁。老人对健康长寿,知行合一,颇有心得。他认为,做人应心态平和、宽舒,大喜大悲、大忧大怒都不利于健康。有人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就愁肠百结、寝食难安,到头来问题没有解决,还弄了一身病。不论是青年、壮年还是老年,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恣意任性。每当要“勃然大怒”或“欣喜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资本的海外投资并购有从自然资源、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行业转移的趋势,体现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2月15日,均胜电子宣布定增募资超过86亿元,用于合并及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加以科学的应用,就比较符合当前“碎片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