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省城乡居民视力残疾现况调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006年湖北省城市和农村视力残疾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2006年4月1日到5月31日,在湖北省城市和农村地区抽取31个县(市、区),124个乡(镇、街道),248个调查小区,共101 674例样本进行登记、筛查和视力残疾的评定.采用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重新修订的<残疾标准>,通过询问病史和视功能检查(视力检查和视野检查)作出视力残疾的诊断和分级,从致残原因和致残疾病作出视力残疾病因学的诊断.对视力残疾率在城乡、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 湖北省视力残疾率为1.40%(95%CI:1.33%~1.47%),其中城市为0.93%(95%CI:0.88%~0.98%),农村为1.62%(95%CI:1.24%~2.00%),视力残疾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10,P<0.0001);无论城市和农村,视力残疾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视力残疾率农村均高于城市,其中30至80岁年龄段的差异较明显(χ2=33.6569,P<0.0001);女性视力残疾率(1.63%)高于男性(1.18%)(χ2=37.8386,P<0.0001).城市主要的致残眼病是白内障(53.77%),视网膜、色素膜病(10.82%),屈光不正(7.87%),青光眼(6.23%),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5.90%)等;农村主要的致残眼病是白内障(48.61%),角膜病(14.17%),青光眼(6.91%),视网膜、色素膜病变(6.19%),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5.20%)等.结论 湖北省视力残疾率农村高于城市,首要致残眼病为白内障,应继续开展以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重视农村地区、妇女和老年人视力残疾的防治。

其他文献
Kimura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血管性炎症,眼部是少见受累部位,同时累及双侧眼眶者则十分罕见。
期刊
患者男性,62岁,因"右眼视力骤降伴眼前黑影遮挡"2d,于2008年3月18日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体检:除血压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外,未见其他异常.眼部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右眼视力眼前指数,左眼视力0.8.眼压:右眼12 mm Hg,左眼10 mm Hg。
期刊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发达国家老龄人口主要的致盲原因,其所致的社会影响和经济负担均较大.但是目前公众对AMD的认知度依然不高.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公众认知度也在30%以下;对AMD致病危险因素的了解也不尽如人意,比如对吸烟可以增加患AMD危险性的认知度也只有32%.尽管在我国白内障盲仍然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情况,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
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颅内及外周神经.原发于眼眶内者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笔者收集1例眼眶多发性神经鞘瘤,现将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期刊
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较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相对少见.在患有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心脏病、恶性肿瘤、肾衰透析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静脉吸毒等情况下,伴发全身或局部感染灶时患者易发生眼内感染。
期刊
目前临床上的滴眼剂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由于医师没有全面地了解药品特性,加之某些药物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用药带来的眼表毒性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总主编的《眼科新技术应用丛书》之一《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徐建江教授主编)一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精密度、高放大倍率显微镜。作为一种临床实践性很强的辅助诊断设备,
目的 探讨儿童单侧高度近视性弱视眼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方法 采用偏振激光扫描测量仪对23例(23只眼)单侧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视乳头周围RNF进行检查.计算以视乳头为中心,3.2 mm为外环直径,2.4 mm为内环直径圆周的RNFL相对厚度值,分别与对侧眼,正常眼和单纯高度近视眼比较.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RNFL参数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眼轴与RN
恶性肿瘤能通过远处转移或浸润入侵直接作用于视路上的任何一点,还可以通过副肿瘤效应引起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功能障碍.针对恶性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也能引起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眼科医师必须重视这些因素及其临床表现。
期刊
目的 评估抗真菌药物布替奈芬对眼部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实验研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M38-A方案,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260株(15属29种)眼部分离真菌进行布替奈芬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与那他霉素、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进行对比.布替奈芬的实验浓度范围0.008~16.000 mg/L,那他霉素和二性霉素B的实验浓度范围0.031~16.000 mg/L.,氟康唑的实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