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无意绽放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80后,更是创业者。因玩儿而起,成为了优秀的“技术男”;因为梦想,又和偶像比尔·盖茨一样休学,开创了自己的小小事业——PPTV。但7年之后,当时的“small potato”成为了拥有3亿用户,网站整体日均PV达到1亿,直播在线峰值超过800万的“Dark horse”,正在向中国视频行业的第一阵营发起冲锋……
  而他说,“这一切,不过是天助自助者,是坚持过程中的无意绽放”。
  
  一天之内,两次见到姚欣。上午的他,西装革履,游走在与CNTV合作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下午的他,格子衬衫牛仔裤,拿着一瓶矿泉水落座而谈,又仿佛大学学生会的一名学长。
  对于许多80年代生人来说,“一不小心就三十了”的想法估计会常常冲撞进大脑,继而陷入忧郁或者决定奋起,但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段还只是积蓄力量,静静地等待自己的振翅一飞。
  但姚欣,却彻底贯彻了张爱玲“成名要趁早”的论断,和他创办的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一道逐渐进入媒体视野,软银(中国)总裁薛村禾就曾评价他说,“年轻、悟性好,很有希望成为马云那样的人”。
  毫无疑问,从毛毛虫到蝴蝶,这是一场生命力与创造力的绽放。
  
   不爱玩,不成器
  上世纪90年代,“小霸王学习机”大概是当时那拨男孩儿们最为之疯狂的“心头好”,学习机里的“马里奥兄弟”更是让许多孩子夜不能寐。不过可惜,那时的姚家并没有为儿子买,为此姚欣总去同学家“蹭”机器,但同学的家长也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的好手,怕孩子们沉迷游戏耽误学习,就把游戏卡藏了起来。
  没有游戏卡,又想玩游戏,聪明的姚欣捧着说明书翻来覆去地看。终于,他发现说明书背后有很长的一连串编码,有数字也有英文字母。这些字符其实就是马里奥游戏的源代码,但那时的姚欣显然不清楚“源代码”的意思,不过他却依靠爱玩儿与钻研的精神将5000多行代码一个不错地敲进了学习机。
  第一次试验,花费掉整整一个下午。后来,姚欣生生地把这些字符背了下来,最快的时候只用半个小时就能把5000行代码敲完,“最后,我们当然是成功地玩上了马里奥兄弟,我也获得了小兄弟们的崇拜。当时想法特别简单,既然大家爱玩游戏,我就想写游戏给大家玩。”梦想的种子就这么被播下,凭借着兴趣姚欣开始了一段自己并不能预见的人生。
  1993年,北京的中关村悄悄崛起,向着中国硅谷的方向挺进;同年,姚欣考上了郑州一中,学校不仅有机房,而且非常重视计算机竞赛。少年姚欣的“科技美梦”有了一片真正的土壤。初中时他获得河南省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高中时连续两年获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河南省一等奖,拥有了保送华中理工大学的资格。
  不过比起这些奖项,对姚欣影响最大的,是他在这个时期找到了自己的偶像:比尔·盖茨。从此Bill姚成了他最喜爱的称谓,而像盖茨一样成了他人生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姚欣后来选择休学创业恐怕也有一部分勇气来自这位偶像。
  
   学业?创业?
  1999年,姚欣被保送进入华中理工大学(后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开始从代码和技术的海洋抬起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了他真正的专业。同时,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姚欣,面对时常来学校演讲的早期互联网英雄,也开始对创业有了更多的憧憬。
  “参加第一个创业项目时,我正在上大一,并不是团队骨干,有点像跟班的小弟。那个团队主要做与校园生活相关的电子商务,简单来说就是卖吃的、卖穿的。但当时的我们有着一股说不清楚的冲劲和闯劲,乐此不疲。可惜,团队在运行半年之后还是解散了。”
  但通过这次并不太成功的创业,却令资历尚浅的姚欣有了自己的心得,“第一,我开始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其实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这需要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如何平衡学业是最大的难题。第二,在校园里,参与者的背景都非常单一,经验接近却缺乏对于商业和市场的了解。第三,对于创业这件事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仅仅抱着学习的态度或者感觉新奇是远远不够的,能够让创业者坚持一路走下去,一定有更内在的因素”。
  对姚欣而言,这个更内在的因素或者说一个真正的产品,在他读研时终于诞生了。“80后是看着电视长大的一代,但是当时的大学宿舍却几乎没有电视机。我又很喜欢看球赛,每到播球赛的时候就急得不行。所以,就尝试着研发了PPlive1.0播放器,为的就是让大家从网上能看到视频直播。”有了产品有了创业的心得,研一的他开始坐不住了。第一次,他开始自己组建团队,7个伙伴,一间几平方米的临时工作房,唯一的“障碍”是他的“学生”身份,这让他不能全心投入,尽管除了写论文,姚欣早已修满了硕士毕业所需要的学分。
  “那时,我就琢磨着要休学,如果一年之后失败了我再回到学校接着读。只要能把文凭读出来,就算给了父母一个交代。但最困难的是说服我的导师,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脑袋烧糊涂了。直到我给他演示了这个视频播放器的应用,他的态度才发生了转变。之后他建议我先不休学,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做项目。但我还是很坚持,因为那时候我已经组织起一个商业化的团队,既然要启动首先我自己要有一个姿态。这实际上也是大学时代多次创业给我的启示,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首先要最大化地付出。”
  后来,姚欣如同当年的比尔·盖茨一样坚定地选择了休学,开始窝在宿舍里开发PPTV。有赖于启动的时间较早,并且很好地抓住了市场的机会,姚欣的事业开始真正起步。2005年5月,姚欣的公司在上海成立。
  “如果说我算是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那也是从玩儿开始的。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创造一个游戏让别人玩儿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当年为初生的视频播放器取名PPLive,就是因为Live可以一语双译,既是直播的意思更是生活的意思,我的梦想就是影响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能做这样一件事太有成就感,吃多少苦我都愿意。”
  
   创业箴言——天助自助者
  采访姚欣的前一天,笔者曾听到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老师给年轻创业者提出的几点建议,他说”凡是打算创业的年轻人,一定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你得是一个领域的强者,但同时又有点跨界的资本,并且还要找到优秀的伙伴,切忌单打独斗”。巧合的是,这几点要求统统在姚欣身上应验了,成功也许真的并不偶然。
  2004年,姚欣将公司命名为“聚力传媒”,意为聚众人之力,传天下之媒。那时的PPTV势单力薄,定位于为所有视频企业和电视台提供技术服务。如同早期的百度并不是专做搜索引擎,而是为新浪后台提供搜索技术支持一样,PPTV也曾默默地藏身在CCTV、湖南卫视、精英宽频、上海东方宽频、凤凰宽频等网站之后,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做着技术支持的工作。“不过,那个阶段PPTV其实已经盈利了,因为不需要购买内容,我们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研发成本上,事业的第一桶金获取的还算比较顺利。”
  不过,姚欣似乎并满足于小富即安,这也与他“影响一代人”的梦想相差极远。“大概是在2006年的时候,我开始认识到如果只是作技术的后端平台,由于没有自己的用户,即便有一天能够为所有的电视台做技术支持,也总会坐吃山空,陷于被动。于是,从那年开始PPTV将精力逐渐投入到自身的品牌运营上,开始推出PPLive客户端及各种集成化服务。等到2008年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网络视频运营牌照后,我们开始正式地面向公众,提供网络视频在线的直播、点播服务。一时间用户高速增长,PPTV开始进入用户积累阶段。”
  有了技术与用户,2009年PPTV进入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从技术支持者、初步的用户提供商,逐步向一个媒体转型。“这个认识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由于PPTV的用户量激增,我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就不单单是一项播出技术或者一个工具平台,而是一个传播网络。”但做媒体,首要的是有自己的内容,在这一点上姚欣也有清楚的构想,“PPTV早期的内容资源是通过技术交换得来的,我们给电视台提供免费的技术,换取成型的内容。后来,逐渐开始进行非独家版权购买,但成本昂贵。于是,开始进行版权的投资与发行以及版权周边增值的运作,甚至扩大到相关文化产品的贩卖上”,“不得不说,从技术支持、播出平台、编播媒体,再到上游内容的交换、贩卖、自制、增值,我们从视频网站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一步步迈进,就是要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
  做得更大,是姚欣的愿望,也是PPTV的目标。谈到PPTV今天的小有所成,姚欣把功劳给了他的团队,谈到自己时,他笑着说,“你看我喜欢比尔·盖茨,他最特殊的地方就是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并不断创新。非要说我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比起单纯的技术人员,我有一定的商业概念,而比起纯粹的商务人员,我又知道如何把它做出来。要说我的创业体会,就是天助自助者,靠自己远比一切都重要。”
  
   明天开始,精心怒放
  2008年8月8日,姚欣生命中最自豪的一天。
  都说姚欣是热爱体育才有了PPTV。但没人知道2004年他就立下壮志要在四年之后让更多人通过PPTV的平台看到奥运会,尽管那时他还没有成功融资,事业正在起步。但天道酬勤,至少2008年,笔者是通过PPTV看上了这场体育盛事。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和我的团队在2008年8月之前,似乎没有睡过多少好觉。第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重要赛事会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全球化播出。这就意味着至少要达到一个千万级的在线规模才能实现直播的成功。第二,如果大家比较了解计算机行业,就会知道这个领域里面的每一个事物都来自海外。而这次直播,PPTV从网络端到客户端全部是中国原创、中国制造。这些让我既兴奋又忐忑,以至于那天当用户流量一点点往上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似乎比参赛的运动员还要紧张”。
  但经历了这样的“试金石”,姚欣和他的团队抵抗压力的能力日渐增强,对未来的构想也渐渐清晰。“2011年2月23日,PPTV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很多朋友问我,你们这一轮融资融这么多钱,到底想干嘛?我的答案就是三个字‘核聚变’”。
  “核”是指技术内核的不断增强与优化。目前,PPTV着力打造多端的运营网络,拥有近万台的服务器、数百台的节点,据统计其每天的用户观看总时长是1139年。与此同时,习惯了流畅、高清的视频用户,其胃口只会越来越大,蓝光、1080P才是未来竞争的高点。因此,永无止境地创新视频播放技术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姚欣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聚”是指聚众人之力,聚整个产业链之力。“其实,我清楚PPTV并不是最佳的内容制作者,但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扶持产业链的上下游,共同创造出更丰富的内容,这样才可能突出平台的价值。”从2011年开始,PPTV花了非常大的力气,与国内外一百多个频道,数百家影视制作公司、发行公司、制片人等进行合作,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一起赚钱。
  “变”,是指根据视频行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思变。“如果仅仅是把电视搬到互联网上,那是远远不够的。走到今天,不论是三网融合还是网台联动,只有创新才能生存。2011年,PPTV同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共同打造了《PPTV快女真人秀》节目,这是PPTV第一次24小时直播的网台互动真人秀,实现了从节目的运营理念、编辑模式,到视频播出、企划营销的全新改变。未来,像这样的尝试PPTV会继续涉猎。”
  采访结束,笔者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够回到过去,那么会告诉过去的自己什么事、什么话”,姚欣沉思片刻,旋转了一下手中的水瓶,说到“大概是只有坚持才有最后的胜利吧。其实有时候我也经常问自己,我的所谓成功究竟能不能被复制。后来想想可能并不会那么容易,因为这里面有天时地利人和,最关键的是坚持,只有自己不放弃,上天才会眷顾你。”
  原来,因玩而起的“无意绽放”,却更是一场“精心的坚持”。
  
其他文献
<正>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4月9日,全球SUV领导品牌Jeep携家族成员专业级豪华SUV进口大切诺基、专业级四驱利器牧马人、专业级城市SUV全新Jeep自由光以及多款75周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当代女诗人舒婷在长江之滨写下著名的《神女峰》一诗。一年之后,新诞生的《三峡晚报》将“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
<正>近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会上,陕汽控股董事长袁宏明作
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侵入,很多专业期刊正处于“兵临城下”的境地。那么专业期刊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突围之路,开拓一片新的疆土呢?在将近60年的运营过程中,《电信技术》经受住了市场的锤炼和考验。本文结合《电信技术》杂志的具体实践,探讨专业期刊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  把握核心优势  当前,相对新媒体,传统期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优势,尤其是大众认知程度较高的专
行业报是中国报业的一个分支,系指由中央或省市(自治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或主办的报纸,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在我国报业中形成了独特体系。  我国行业报发展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行业报的发展,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创刊的《健康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专业报纸。新中国成立初期,行业报、专业报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铁道》《人民邮电报》《中国广播报》《中国体育报》等10多家行业报纸先后创
自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措施,并没有造成某些媒体预言的收视滑坡,反而由此激发了各卫视的创新创优动力。从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率变动中可见,创新创优栏目成为收视率稳步上升的重要增长点,有些栏目的传播效果甚至超过很多热播电视剧,以往收视平台主要依赖电视剧的“命悬一剧”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  2012年,浙江卫视“大片化”战略在业界引起极大关注,有专家称“中国电视业界的版图至此可能重新
《传媒》与重庆报业、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有不解之缘:2004年第9期,《传媒》策划刊发了关于重庆报业的专题——《报业第四城》,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总编辑的牟丰京接受
今天,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社科学术期刊如何发展是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发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把关”水平?解决这类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当前社科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下,探讨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并不断提高自己编辑水平。  社科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成果、引导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是发展
2012年2月21日,未来电视有限公司(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子公司)与PPTV网络电视(聚力传媒旗下媒体)在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在互联网电视业务领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在内
座谈会前蒋建国会见了该书作者贾长华一行,对今晚传媒集团的改革发展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报刊单位的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