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传》序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父亲贺龙诞辰12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决定由刘秉荣同志创作描写我父亲的传记《贺龙传》,弘扬先辈们的伟大革命精神,我认为这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
  为写这部新版《贺龙传》,刘秉荣同志用了38年的工夫。可以說,这是一部下了苦功的书。
  我与秉荣同志相识于1980年。1980年6月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组成立时,他由北京军区宣传部调到了编写组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真诚坦荡。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初中只上了一年,能为贺龙元帅写传记是组织上的信任,是元帅亲人们的信任,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秉荣同志自1980年以来,即“破万卷书,走万里路”,不辞辛苦地收集有关军史、党史方面的史料,实地考察,多方采访、查档。经中央军委领导批准,他先后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以及全国各地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常常是一壶水、一个面包,一坐就是一整天。在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时,中午没处休息,只好坐在柿子树下,靠着柿子树打个盹儿,蚂蚁都钻到他衣服内。在四川省档案馆查档案时,因交通不便,他骑车到100多里外的一座山里的四川省档案馆的库房里查尘封资料,他和看库的老头儿一起睡地铺,喝红薯粥。没有复印机,只好手抄。辛苦之极,使人难以想象。多年来,为写好我父亲的传记,他先后采访了众多的我军高级将领,也采访了众多的国民党内著名人物,还采访了诸如袍哥头目等社会人物。他为了采访一位当年的四川袍哥大头目,骑车在成都大街小巷寻找,几乎找了半个成都城才找到。他采访了我父亲早年在川军部队时的一位姓邱的参谋长,当时这人已95岁,在他采访后不久老人即离世了。如今,他当年采访的人早已作古,因而,他的采访笔记就成为珍贵的史料了。
  多年来,秉荣同志已走遍了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千方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绝不采取“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化为己有。我父亲和红军当年战斗的地方都山高路险,人迹难寻,秉荣同志不辞辛劳地踏进这些红土地,寻觅我父亲和红军当年的战斗遗迹。当时,我父亲率领红军主要战斗在湘鄂川黔边,那一带都是高山峻岭,特别是川东一带素有“养儿不用娇,酉秀黔彭走一遭”之说,而这里恰又是当年红军活动最多的地方,秉荣同志不顾道路艰险,多次到这一带采访。1980年12月23日,他在彭水采访时,他所乘坐的吉普车与公交客车相撞,大客车跌入千米深渊,他幸免于难。这些艰难的采访,更使他深感当年红军的创业之艰。
  秉荣同志在完成查阅档案、采访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创作。他对作品反复修改,力求故事生动、史实准确。他说,小说是作者生活积累的结果,写文学史传是作者辛劳采访的结果。他说,作者若要给后人留下真实的文学史传,就必须进行深入的采访,要做到亲自查(资料),亲耳听,亲眼见,靠捕风捉影、“拿来主义”是不行的。他尤其反对那些把别人辛苦采访的成果无偿拿过来,加上一些文学语言,七拼八凑地篡改成书,再动用媒体和掌权的领导拼命吹捧,蒙哄不明真相的读者,最后俨然以“大师”自居,他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因为目前我国的著作权法中还没有对史料使用是否侵权的认定,因而使这些“文贼”钻了空子,他们用剪刀加糨糊加电脑就制作了所谓的精品,他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
  多年来,秉荣同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着创作。不辞辛苦地实地考察、采访、查档,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83年,他创作出版了长篇评书《菜刀记》,这是写我父亲早期革命的作品,书出版后即在广播电台播出,反响很大。此后,他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崇敬之情,积极写作。先后出版了多部颂扬我父亲丰功伟绩的长篇著作,计有《菜刀记》《反南昌》《贺龙演义》《福将贺龙》《洪湖血浪》《神龙元帅》《喋血洪湖》《贺龙大传》《洪湖曲》《贺龙姐弟》《贺龙全传》等著作。其中《洪湖曲》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经单田芳先生录制成长篇评书后,先后在全国800多家广播电台播放,收听者不计其数,家喻户晓,反响强烈,并获得了全国长书金奖。这些作品的出版,不仅宣传了我父亲和红军的丰功伟绩,还抢救、挖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党史、军史、战史史料。从1980年至今,秉荣同志潜心研究我父亲的业绩38年了,他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最著名的研究我父亲的专家。
  此外,秉荣同志还先后出版了有关军史的著作,计有《中共领袖蒙难记》《西路军魂》《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中央红军长征实录》《红二方面军长征实录》《彭德怀传奇》《朱良才传略》《朱声达将军传》《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等军史的著作。其中《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和《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经总政批准、军科专家审定出版,为我军创建以来国内外唯一的文学史传,填补了军史文学史传长卷的空白。出版后,各方反响强烈。而今,秉荣同志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又完成了描写我父亲的传记《贺龙传》。
  我父亲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参加过讨袁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出任过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创建红军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创建了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了解放祖国大西北、大西南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出任了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这部书历史的跨度大,难度大,要对民国史、党史、军史、战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体育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等大大小小的事件都要清楚来龙去脉,对众多人物要详细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秉荣同志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部书的创作的。当他把这部《贺龙传》书稿给我后,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书中不仅对我父亲叱咤风云一生的描写使我感动,而所写到的和我父亲一起战斗的战友们也使我动情,其中有许多章节催人泪下,深感到这部书比他以往写的传记文笔更加流畅,情节更生动感人。书中不仅广采博引,叙事周备,史料翔实,且有许多情节鲜为人知,特别有许多新的史料注入,是他不断研究史学的新成果。所以我认为,这部传记不仅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好的文学传记书,也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方面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
  父亲贺龙诞辰122周年了,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父亲正是有了这种崇高的思想和信念力量,才使他敢为人先,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在恶劣的环境中,凭着英勇和智慧,取得了一个个的斗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走过97年历程的今天,更要发扬这种革命的精神。而这种崇高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共产党员身上所缺少的。愿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下去,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定立于世界之林。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历多年战争创伤、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除遭受来自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上的全面封锁外,还面临着军事上的严重威胁。中科院主要研究部门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根据钱学森同志建议,中科院新技术局增设了情报部门,以搜集国防科技情报资料供研究人员参考,由此中科院新技术局调我来组织情报室工作。后来,我也有幸参与承担了较为机密的"667"特殊任务——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物汇报展。
期刊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蓝天白云,碧水晚霞,平野万里,策马飞驰,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带着长调般的抒情委婉,时常将我带回到故乡的细草无言之中。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歌词的作者火华先生是一位才思奔涌的诗人、词作家、书法家,与我相识二十余载,谊在亦师亦友之间。2019年的春天,他的新作《火华忆名人》出版时,虽然感到些许意外,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
期刊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路翎1953年11月创作,1954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3期的作品《洼地上的“战役”》,是品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轨迹与艰苦岁月写就的。该作品以抗美援朝的历史战争为背景,热忱讴歌中朝人民的深挚感情。但因作品另起炉灶,涉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与年轻朝鲜姑娘间的一段朦胧爱情,各界众说纷纭。  中朝两国历来是友好邻邦,历史渊源剪不断、理还乱。20世纪以来,两国所遭受的相似历史命运,使双
期刊
1992年3月27日,我在北京的一家书店见到《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一书,随便翻翻,忽而看到王伏林同志赴越执行特殊使命的回忆:  “文革”中,总理派我执行过一个秘密使命,护送越南南方的一批领导成员从河内返回南越游击根据地。  为什么会找到我呢?因为我在交通部远洋局当过几天副局长,跑过海上航行,所以把我叫去说,你负责把这些越南同志送到南越。按道理,应该从胡志明小道走,但是走这条秘密通道,时间花一两个月
期刊
倒铝匠  “倒铝的”是村里人对“以旧变新”倒制铝品的手艺人的简单称呼。倒铝的一来,村子里就像炸开锅一样,家家翻箱倒柜,把原本积攒堆放在墙角背处的铝线、烂铝盆、易拉罐、空牙膏铝盒等全翻出来,准备倒制一件铝品。一传十,十传百,不大一会,倒铝的摊位前就围满了人,妇女寻问价格讨论倒制铝品,孩子们全是为了看热闹。倒铝的是父子三人,一口炉子、一堆河沙、几种模具,基本上就组成了一个土法制作铝制品的摊点。父子三人
期刊
春天的钥匙  仿佛从灵魂中抽出丝绒  脚步比大花猫走过还轻盈  走过原野,舞过树梢  一路捡拾花开的声音  青涩的嫩叶  伴着阳光旅行  行走在光明的路上  春风,化成了鲜活的灵魂  一朵花从一株绿草中站起来  它看见的春风,仿佛亲人  被它一缕馨香一缕馨香地相认  一粒草籽  乘着大风的列车  摇摇晃晃而来  不知道起点在那里  也不明了终点在何方  平原  山峦  甚至一座屋顶上  都可以看到
期刊
甫闻这一近乎人尽皆知的消息时,章大树的脸如岩石般冷硬。多年前他躺在洁白肃穆的病床上,得知宋朋来去世时,就是这种表情。后来他从金星闪耀的将军手里接过一等功奖章,还是这种表情。那场可怕的灾难摧毁了他的面部神经,醒来后的脸成了不哭也不笑的面具。  章大树不动声色地吃完早饭,拎起给黑豹的猪骨头,和他惨淡的影子步调一致地走在晨曦里。他走过食堂,走过礼堂,走过宋朋来多次呵斥他是木头的训练场。  宋朋来喊齐步走
期刊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天,我陪妻子去石河子大学附属医院看病。排队挂号到专家门诊,专家只简单地问了一下,就提笔开单,说“先做个B超,检查一下吧。”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程序,因为如今几乎每个医院都这样,专家只有拿到了诸如CT、B超等仪器的检查单,才能做出判断,然后开药,或者把你推到下一个检查步骤。  我国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已经成了历史,各种先进的检查仪器完全取代了号脉问诊。  排队做B超的人比
期刊
一  地上山水,再高再远,依然美丽诱人;  胸中山水,再虚再幻,永远奇妙无穷。  山也美,水也美,山水相依的画境才更加美丽;  花是诗,果是诗,春华秋实的诗意才更有韵味。  青山绿水,山水相依。  故不独山借秀色于水,水亦借美景于山。  源远流长,是水的生命。  其水到渠成,是水生命的执着;  其水滴穿石,是水生命的顽强。  不与牡丹比富贵,  不与玫瑰争艳丽,  向日葵唯一的快慰是每天用微笑向光
期刊
从二里头遗址说起  出洛阳城向东六十里  便一脚踏进了河洛文明起源史的最深处  走进二里头文化遗址  你便是石器時代第一个王朝的侯  端坐在宫殿之上,以华的名义  用石斧陶罐象牙簪青铜剑与子民对话  史籍流传久远了就成了传说  上古时期人类始祖盘古  在混沌未开中昏睡亿万年后  神斧一挥,便将天地一分为二  天为宇,地为方  四足鼎立定乾坤,天地之中谓“天中”  天生水,地生土  水土交融为万物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