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规范化围手术期访视模式对颌面部局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颌面部局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围手术期访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中疼痛程度及手术耐受情况,并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h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26,0.601,0.614;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30 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分别为(125.7±14.6)mm Hg,(76.4±11.2) mm Hg,(82.7±12.8)次/min,与术前(121.6±12.2) mm Hg,(73.8±10.3) mm Hg,(79.6±11.7)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69,1.324,1.385;P >0.05);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术后30min分别为(132.3±15.2)mm Hg,(82.4±13.7)mm Hg,明显高于术前的(119.4±12.9)mm Hg,(72.6±10.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66,4.051;P<0.01),术后30 min心率为(85.6±14.9)次/min,明显快于术前的(78.2±12.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P=0.007).观察组0级和Ⅰ级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9,P=0.005).观察组手术耐受评分平均为(2.2±0.7)分,对照组平均为(1.8±0.6)分,观察组手术耐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21,P=0.002).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程度均较为严重,且SAS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7,P=0.539).术后1d,观察组SAS焦虑评分为(54.6±7.8)分,明显低于入院时的(66.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2,P=0.000);而对照组SAS焦虑评分为(62.7±8.6)分,虽然较入院时的(65.4±11.7)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1,P=0.180).术后1d观察组SAS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226,P=0.000).结论 规范化围手术期访视能有效降低颌面部局部麻醉手术患者焦虑、恐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应激反应,增强患者对手术疼痛的耐受力,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规范化围手术期访视模式对颌面部局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探讨规范化围手术期访视模式对颌面部局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颌面部局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围手术期访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中疼痛程度及手术耐受情况,并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h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均无
【机 构】
: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中心手术室,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中心手术室,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中心手术室,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 处】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19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对脂肪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对2012年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发现的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体检结果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持续动态的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脂肪肝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3个月后患者对脂肪肝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均有提高,分别占86.73%
目的 构建特需高端查体客户的护理服务体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简化入院护理评估,设置体检计划及合理流程,专职人员全程陪同,采用多种方式宣教及严格评价检查准备效果等措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通过高端查体客户接受入院评估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特殊检查的准备效果来评价服务体系建立前后的效果.结果 新的服务体系建立后,和建立前相比,入院评估所需时间由8.2 min减少到3.2 min;住院时间由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军队医院干部病房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方法 深刻领会OEC管理模式内涵实质,在干部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细化量化每日检查体系,即合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量化人文护理服务套餐、基础护理工作项目、专科护理项目,实行入院到出院全程全面护理责任制,有效落实护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形成了一套干部病房OEC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
目的 调查并比较民办与公办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实施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存在的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328名民办及222名公办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采用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护生对实施基础护理认知总体情况良好,不及格率仅为6.7%和5.9%,两所性质的学校护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民办高职护生在大部分生活护理上的认知情况高于公办高职
目的 探讨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床边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时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总结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147例重症患者床边行CBP治疗时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建立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液体项目管理等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结果 147例患者在CBP治疗期间发生非计划外拔管率为0%,滤器凝血率为12.
目的 制定一套护生系统化岗前培训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268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岗前培训,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服务要求进行系统化岗前培训.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分别为(93.34±5.34),(94.56±4.87)分,对照组分别为(82.34±8.76),(86.27±10.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
Roy适应模式(Roy adaptation model)是由护理理论家Roy分析并创造性地运用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约翰逊的行为系统模式、赫尔森的适应理论、席尔的压力与应激理论、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及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理论的有关理论观点构建而形成的护理理论,于1970年正式发表,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对临床护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本研究将对Roy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成年癫痫患者病耻感和自尊心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将60例成年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病房普通护理,研究组增加为期3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病耻感调查表(ISMI)和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ISMI和SES评分分别为(2.74±0.46),(19.34±3.59),对照组分别为(2
目的 探讨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骨髓移植舱行双腔耐高压PICC置管术的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置管及导管使用情况,对使用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移植舱内治疗及移植后治疗,顺利拔管;4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怀疑导管感染,拔管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排除导管相关感染;1例患者死于移植并发症而终止使用;1例患者在造血干细胞
患者男,45岁,2012年5月16日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反复气促、复发加重1周"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心律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6/64mmHg(1 mm Hg =0.133 kPa),轻度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粗湿啰音,以双中下肺为主,心界呈右位,双侧鼻通气不良,鼻腔无脓性分泌物.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囊柱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以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