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师爸爸眼中的育儿连载(九)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羡慕啊,豆爸会说火星语——我们用什么和宝宝交流
  胡慎之 曾 路
  渐长大的豆子正在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睡好,他要竖着抱,还要走街街,现在,他要跟我们交流。
  其实我们一直在交流。在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通过一根脐带交流各种物质和精神信息。后来他出来了,我们就通过喝奶、抱抱、对视等形式交流。现在交流形式升级了,要从无声到有声了,从被动到互动了。
  三个多月的小豆子不会说话,怎么和他交流呢?这对豆妈来说是个难题。我以前一直怕逗小宝宝,因为根本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玩,说什么他也不懂啊,大眼瞪小眼,很尴尬。
  这方面。豆爸很厉害,他总是轻易就能把豆子逗笑。他把豆子抱起来坐在膝头,大脸对小脸,挤眉弄眼间,嘴里咿哩哇啦:“@#¥%……~!”豆子听着听着就很乐了,也开始咿咿呀呀说火星语,父子俩交流得很开心,他爹还做鬼脸,表情夸张,豆子兴奋了,就吱哇乱叫。
  我很羡慕这种本事,虚心向豆爸求教,答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说什么话,你就说什么话,要用人家系统内的语言交流嘛。
  道理是很简单,但执行起来效果就不一样。总结了一下,豆子每天都说的是“啊~~卟”,或者“啊卟~~~”“啊~卟~”。我有样学样把豆子放在膝头,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啊~~卟卟卟”,豆子很冷静地看着我,继续听,失败。
  豆爸在旁边教导我说,“你得用心跟他交流,不是形式而已。”很有风凉味儿。
  后来在杂志上看到一段话,大意是说:有研究成果表明。婴儿更容易被父亲们逗乐,这是因为他们与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同,父亲由于工作繁忙与婴儿的交流时间较少,所以他们更需要用夸张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把孩子逗乐;而母亲与婴儿长时间相处,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柔和细致。看到这段话,我简直要从内心深处伸出大拇指来。
  是啊,我不必那么羡慕豆爸,不必生硬地去模仿,我要开创属于我和豆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在和豆子的朝夕相处中,豆妈在摸索,并且颇有心得。
  豆爸有一句话是对的,用心去交流。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尤其见效。用心了,你们就有交流的平台;没用心。他是不会搭理你的。
  我们开发出很多交流的方式。豆子尤其喜欢我们和他疯,抱起来转啊、洗完澡用嘴巴拱他的小肚皮啊、抱着他躲在门背后吓外公啊,都是他喜爱的项目。我也会以很妈妈的方式和他交流,在他耳边轻轻说话,给他的背背做抚触按摩,胖胖很享受,妈妈很开心。
  
  无意识中的交流
  
  情绪和情感,从人一生下来就有。思维和认知能力,是后来慢慢发展的。所谓的心灵感应,是存在的,那是一种无意识的交流状态。什么是无意识的交流?无意识又是怎样被意识到的?那就是通过情绪和情感。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讲,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在我们无意识中留下印记,但并不一定有记忆。很少有人可以记得三岁以内发生的事情,但有意思的是,三岁以内经历事情而体验到的情绪,可能会影响我们一辈子。几乎所有的基本情绪,都会在三岁以内被体验。
  
  谁愿意满足宝宝,宝宝就选择谁
  所谓的育儿专家关于爸爸更容易逗乐孩子的理论,我并不是很认同,首先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爸爸更容易逗乐孩子。其次,即便这一发现真有足以佐证的调查,我也只会理解为那是为了缓解妈妈的挫败感而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当然,合理化的结果,真的起到了缓解豆妈挫败感的作用。
  孩子们更容易跟谁产生更亲密的依恋关系?答案是,愿意给予宝宝满足体验的人。
  这么小的宝宝就能分辨出谁是最喜欢自己的。难道她是个人精不成?
  其实,做一个实验我们就都能够明白——把自己置身在一个完全是陌生人的环境,你会怎么去建立关系?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去找自己看着顺眼的人,与其建立最初的关系。一个人为什么让你感觉面善?这大抵是因为他对你更亲切,相比之下更关注你,使你找到了自己被照顾、关爱时的感觉。
  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要,被满足的需要,爱就是被满足的体验。当你内心真正爱宝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去满足宝宝的需要,把关注力完全转移到宝宝身上。宝宝会体验到被关注、被满足的感受,就会很快乐。给予宝宝满足体验的人,就是一个完美的照料者,宝宝会很自然地与这个照料者产生亲密的依恋关系。
  当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完美照料者的,特别是每天24小时照顾宝宝的那个。是人就会有情绪,就会有私心。这也是促进宝宝发展自己、逐渐独立的基础。豆妈在给豆子上人生最初的一课,那就是人总是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
  
  情绪比语言更重要
  向刚出生的婴儿传递信息时,语言是很苍白的(其实于任何交流而言,语言都是很苍白的),更多的内容需要用情绪去“感染”。这似乎很玄,实则不然。
  刚出生的宝宝是上天给父母的礼物,怎么宠爱都不为过的。豆爸一直在传递给豆子信息,“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在这样的态度下,与豆子的交流自然就顺畅了。用心,忘我,这是和宝宝交流的基本原则。假如用佛家的话来说,那就是无我。
  每当下班回家,见到粉粉的小宝宝,任何的烦恼都被关在门外,眼睛里只有宝宝。看着他,满心欢喜。甚至感激上苍给自己一个极大的礼物。怀着这样的欢喜去与宝宝交流,宝宝是会感觉到的。假如你这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那你就是上帝或者佛。没人能做到,但在自己的宝宝面前,能做到,因此,宝宝能听懂你的话,你也能听懂宝宝的话。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爱可以改变一切”。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口号的味道,但细细体会下来,那真的是真理。当你内心充满爱,眼前的一切才会成为美好的。细眼睛的胖豆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人儿。他的笑是那样甜美,任何华丽的描述都无法表达出那样的甜美。有句古话:儿不嫌娘丑。这句话的出发点最初是“娘爱自己儿”。这是爱的相互传递、延续过程。
  亲子之间的爱有一个基础,宝宝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的到来,大大缓解了父母对死亡的恐惧。生命延续,这是人生命意义的体现。因此,宝宝首先是给予者。
  有了这样的爱,豆爸会说火星语,一点不难。任何人都会说宝宝能听懂的话,爱的语言,是人就能听懂,哪怕是刚出生的宝宝。
其他文献
8月征集:  宝宝车行天下(包括学步车、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滑行车,电动车等)。  方式:将购买的母婴用品以单品的形式拍下来,照片大小1M以上,照片背景干净明亮,配上物品简单资料(品名,规格,价格,产品功能等)以及产品点评。写上你的姓名、联系电话和地址,附上你和宝宝的单人照,就可以和其他妈咪分享你的购物经验哦。    1 妈网ID:yuky_054    品牌:英乐汇夏日比基尼  参考价:18
期刊
怀孕期间除了肚子日益隆起,胸部也在不断变大,A杯女终于在此生有幸体会到C杯的感觉。可是……据说,生完孩子断奶后,肚子不一定变回原来的平坦小腹,但胸部就一定会被打回原形,甚至松软、下垂、变得更小!有没有办法让胸部一直保持孕期的挺拔、结实?答案是——有可能!趁此期间,通过孕激素的刺激及营养呵护,加之后期的科学哺乳、合理运动,胸部升杯完全可能实现哦。    胸部自检    不论你现在是孕妇还是产妇,都可
期刊
                                     
期刊
1 肠痉挛    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张副主任的女儿欢欢才满周岁,从前天夜里12点左右开始拼命地哭,很痛苦的样子,昨日夜里又哭闹了3次,每次约一刻钟。凌晨4点把宝宝送医院看儿科急诊,并做了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医生诊断为肠痉挛,随后给孩子进行腹部按摩缓解症状。    2 肠套叠    威威是一位年仅11个月的男孩,长得又白又胖,模样十分逗人喜爱。可是,自昨晚起孩子莫名其妙地哭闹不安,吐奶两次,妈妈很
期刊
幸福是在每一瞬间都要自己去寻求,通过许多的经验与联系而获得。幸福也有循环的法则。幸福的经验会创造另一个幸福,而小的幸福体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如果大人抛掉自己的标尺,配合孩子的水平时,你会发现。其实幸福就在不远处。  回想我们小时候,踏青的路上看到的那些小昆虫和不知名的花朵,在自家院子里看到的蚂蚁窝,被妈妈牵着手第一次去过的市场,第一次骑脚踏车时的那种心跳的感觉……这些都是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幸福。  
期刊
三伏来临,“酷暑”已至,一年一度的三伏灸即将开始,正是小儿进行冬病夏治的良机。很多家长除了忙于帮小家伙对付酷暑,还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未雨绸缪,提前为他能过好冬季作些准备。那么,宝宝能不能冬病夏治?宝宝冬病夏治究竟应注意哪些事项?对此,我们专访了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教授。陈教授针对我们的问题作了如下回答: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
期刊
彩色营养辅食系列(五)红色辅食,给好胃口加分
期刊
看别人吃冰激凌、喝冷饮不亦乐乎,孕妈们是又妒又羡。谁说孕妈就得完全杜绝冷饮的?营养师推荐两款甜品,让妈妈吃得清凉又不影响宝宝!    酸奶蜜豆冰沙  原料:  酸奶260g。红豆50g,木瓜酱50g,白糖适量  做法:  1酸奶分别倒入冰格中冷冻成冰块;  2红豆浸泡一宿,加水煮熟后,加入白糖煮成蜜红豆晾凉备用;  3将酸奶冰块放人食品加工机中打成冰渣;  4准备一个玻璃杯或者冰激淋杯,将酸奶冰渣
期刊
夏季气温高,出汗多的同时也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你会给宝宝喝水吗?这个问题在没带过宝宝的人看似有些多余,可是给宝宝喝什么,喝多少,用什么喝确实是很多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让我们看看给宝宝喝水到底有些什么讲究,正确地给宝宝补充水分,让健康的饮料伴宝宝健康成长。    夏天宝宝喝水有学问    炎热夏季如何给宝宝正确地补水成为广大家长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事实上,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营养的运输,重要的物质代
期刊
我们常听见这么一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也即是说,父母、教育者可以按照做实验一样“制造”出一个理想的人。  当然,还有很多如我一般的家长会问:孩子本身的天性呢?他成之为人的“人性”呢々  于是不论是学者还是家长间都产生了两派:“先天派”与“后天派”。  支持先天论的学者——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carey博士说:“人脑中存在着非常古老的表征系统。”  为了支持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