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大棚西瓜—水稻高效种植技术,以为大棚西瓜—水稻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51.047;S511.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6-0143-02
  
  南通市常年种植西瓜面积在1万hm2左右,其中早春大棚西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示范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1 000 hm2以上,其种植效益比常规农作物要高,然而由于多年连作,西瓜枯萎病等病害发生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此,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实施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为契机,在长期生产实践和大量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棚西瓜—水稻”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通过实行水旱轮作,有效地解决了西瓜连作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逐年加重的难题,年种植效益可达9万~12万元/hm2。
  1茬口安排
  西瓜1月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6月20日采收结束。水稻5月20—25日播种,6月25—30日移栽,10月收割[1]。
  2品种选择
  西瓜选择市场畅销的优质高产早中熟品种,大中果型选择京欣1号,小果型选择早春红玉、春红玉、特小风等品种。水稻选择高产、稳产性好,抗性优良的超级稻品种,如宁粳3号、南粳44等。
  3栽培技术
  3.1西瓜栽培技术
  3.1.1培育壮苗。西瓜壮苗标准:根系发达,下胚轴粗短,子叶肥厚完整、节间短,叶片舒展、叶色浓绿,苗龄30~35 d,3~4片真叶。生产上采用大棚电热温床育苗。先在育苗床内挖宽130 cm、深20 cm、长度视育苗数而定的温床,在床底铺1层薄膜,再铺10 cm左右稻草作隔热层,最后再铺2~3 cm细土,踏实,然后布电热线。一般选用60~120 m、功率600~1 000 W电热线,布线前在苗床的两端按间距8~10 cm对称钉上小木桩,然后手持电热线往返绕木桩呈“S”型铺设,线铺好后通电检查线路是否正常。如正常,再在线上铺2 cm厚细土踏平,排放营养钵,扣小拱棚,夜间覆盖草帘保温。
  3.1.2苗床准备。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前茬未种过瓜类蔬菜的田块作为苗床地。1 hm2大田留足苗床150~180 m2。播种前10~15 d,结合整地,培肥床土。每10 m2苗床施腐熟有机肥30~40 kg、高浓度复合肥0.4~0.5 kg。播种苗床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6 g/m2加细土10~15 kg/m2拌匀后均匀撒施在床面,对床土进行消毒。浸种时用55 ℃的水烫种15 min,同时不断搅拌,然后捞出清洗,放在常温水中继续浸种10~12 h后,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浸种0.5~1.0 h,取出冲净。将处理后的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 ℃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1~2次,并用25~30 ℃温水冲洗种子保湿,当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育苗时采用8~10 cm口径营养钵育苗,1 hm2大田制钵1.5万个,每钵1粒种子,用种600~750 g/hm2。盖籽土用细营养土,覆土厚度1.0~1.5 cm。西瓜苗期温度管理,瓜苗出土前白天25~30 ℃,夜间18~20 ℃,促进齐苗;瓜苗出土后,适当降温,白天20~25 ℃,夜间15~20 ℃,以防高温徒长;第1片真叶出现后,提高温度,白天27~30 ℃,夜间19~21 ℃,以加快出叶速度;出苗后,视床温变化,适当通风降湿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并在日出后及时揭去草帘等覆盖物,增加光照。播种前苗床浇足底墒水,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床土发白时浇水,并结合浇水在子叶展开或1~2片真叶现出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铵。定植前5~7 d开始,加大苗床通风量,电热温床停止加温,并逐渐发展到白天小拱棚全部揭开,夜晚再盖上,使瓜苗适应定植环境。为防止西瓜缓苗期感染病害,定植苗必须带药下田,一般在定植前1 d,叶面喷施1次药,用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800~1 000倍液[2]。
  3.1.3大田准备。移栽前30 d左右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22.5~45.0 t/hm2、高浓度复合肥450 kg/hm2或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150kg/hm2,在定植行开槽(槽深20 cm、宽0.8~1.0 cm)深施,再用旋耕机旋匀,然后作畦,净畦面宽1.8~2.0 m,畦高20~25 cm,整平整细畦面,开好内外三沟。
  定植前7~10 d搭好棚架,扣好棚膜,铺好地膜。用跨度6 m、长30 m的标准水泥棚、钢管大棚,或采用跨度4.0~4.2 m,拱架间距0.8~1.0 m,高1.6~1.7 m,用直径不小于3 cm的青竹作拱架,两侧设立围裙,无立柱的竹架结构的中棚。大棚选用8 m、中棚选用4.5~5.0 m宽的长寿无滴膜。
  3.1.4合理定植。一般2月底至3月上旬定植,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定植,密度9 000~9 750株/hm2。缓苗期保持较高的温度,一般30~32 ℃;成活后至开花着果阶段,控制棚温在25~28 ℃;果实开始膨大后,保持白天不高于32 ℃,昼夜温差掌握在10 ℃左右,温度通过通风口、通风量调节[3]。
  3.1.5肥水管理。当蔓长70 cm左右时,伸蔓肥在距植株根部40~70 cm处,开塘深施,一般施稀粪水11.25~15.00 t/hm2。果实进入膨大期,结合浇水施膨瓜肥,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75.0~112.5 kg/hm2。
  3.1.6植株调整。主蔓伸蔓后至第1朵雌花开放,每5~7 d整理1次瓜蔓,使主蔓有规律地向前延伸,主蔓一般朝向棚的中央,侧蔓朝向围裙处理顺。当蔓长50 cm左右时,开始压蔓,每4~5节用土块压在瓜蔓上,固定瓜蔓。采用三蔓整枝,京欣1号等大中果型西瓜保留主蔓,选近根2根健壮侧蔓;早春红玉等小果型西瓜4~5片真叶时摘心,留基部3根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早春栽培西瓜4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昆虫活动较少,必须对西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7:00—9:00,主蔓留第2朵雌花,侧蔓留第1朵雌花,同时做好标记,记载授粉日期。三蔓整枝,应采取摘蔓措施,摘除低节位或果形不正、带病受伤的幼果,保证正常节位果实的发育,首批挂大中果型西瓜,每株一般保留1个生长正常的瓜,小型西瓜保留2个瓜。
  3.1.7病虫害防治。西瓜病害以猝倒病、炭疽病、疫病、蔓枯病、枯萎病、菌核病为主;虫害以潜叶蝇、蚜虫、瓜绢螟、甜菜夜蛾为主。除了严格实行轮作制度,轮作周期旱地5年以上,水旱轮作3年以上;种植前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和病源;移栽前7~10 d扣棚,采用40~50 ℃高温闷棚2~3 d,杀死病源菌通风后定植;合理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开好内外三沟,降低田间湿度;发现病株、病叶,及时摘除,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等农业措施外,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病害防治:猝倒病,除床土消毒外,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500倍液进行防治。炭疽病,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600~800倍液防治,或每360 m3用20%百菌清烟雾剂100 g熏蒸。疫病,选用乙磷铝200~300倍液、25%瑞毒霉800~1 000倍液喷防,或每360 m3用20%一熏灵烟雾剂100 g于傍晚熏蒸防治,第2天日出后必须通风,防止产生药害。蔓枯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涂抹病部或叶面喷雾。枯萎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灌根。菌核病,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1 000倍液防治。虫害防治:潜叶蝇,产卵盛期至卵孵化期用20%氰戊菊酯2 000~2 500倍液防治。蚜虫,有蚜株率达10%时用10%吡虫啉3 000倍液防治。瓜绢螟,1~2龄幼龄高峰期用50%抑太保1 0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1~2龄幼龄高峰期用25%氯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防治[4]。
其他文献
华佗,字元化,一名敷,安徽亳州人。他一生不慕利禄,走街串巷,寻求方药,济世活人,后人颂为神医。
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大大解放了语文教师的头脑,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创造提供了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将作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话题,引进了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概念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新课程却提出了“淡化概念”的理念。
在中药家族中不仅有“航空兵”“装甲兵”,而且还拥有一支“水陆两栖军”。这支队伍中有些成员是人类的朋友,有些成员则是有毒的,不可入口。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良好的医疗效用
寒冬已至。如果假日里邀集亲朋,团团围坐,品尝火锅佳味,别有一番情趣。秋末冬初吃火锅,特别讲究的是测桂鱼和银鱼,因为这两种鱼皆是应季时鲜,最宜测食。
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口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自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若供给继电器保护动作的直流系统出现问题,轻则将导致短路电流烧坏发供电设备,重则是造成整个电网崩溃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只有加强直流系统日常运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生理活动,占人生旅程的三分之一。睡眠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由生理、心理、精神、性格及社会等因素造成的睡眠疾病,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
作为学校的组织管理者——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充分发挥校长的灵魂、引领作用,不能单纯依靠上级授权来管理学校。虽然行政命令能为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执行’但工作开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