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损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的有效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施加电力管理压力,并透漏出一定的管理问题。对此,立足当前电力线损管理实际,通过合理探析管理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策略,转变线损管理理念,加大管理线损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进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电力线损;线损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fliction on the applied pressure of power management, and reveal some management problems of leakag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power line loss management, through analysis of actual reasonable management, targeted to take certain strategy, change management philosophy, management line loss increase strength,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n gets the biggest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power; power loss; line los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线损率是国家电力系统考核电力生产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电力部门关切的重点,降低线损率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采用和推广新技术,强化线损管理手段,降低供电企业电网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是电力企业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供电企业线损产生的原因入手,着重探讨一下降低线损率的有效措施。
  一、电力线损产生的原因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是通过消耗一次能源由发电机转化产生,通过供电电网输送到用户端的,在这个过程中,在电力输配中,从发电机到线路、变压器、无功设备、调相及调压设备、绝缘介质、测量、计量设备、保护装置等输送和变换元件要消耗电能。还有一些不明损失如窃电、漏电、表计误差、抄表失误等也会引起线损率的升高,根据电力线损的特点,要降低线损,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1、电力线损的技术原因
  (1)固定损失。不随负荷变动而变化,只要设备带有电压,就要消耗电能,与通过设备的功率或电流大小无关,因此,也称为基本损失。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及绝缘子的损失、电晕损失、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失等。
  (2)变动损失。随着负荷的变动而变化的,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也称可变损失。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铜损,输、配电线路和接户线的铜损,电能表电流线圈的铜损。
  (3)线路损耗。电网规划不合理,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使损耗升高;或因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原因使损耗升高;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线路长期轻载、空载或过负荷运行,不能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引起损耗升高。线路老化,缺陷严重,瓷件污秽等原因引起绝缘等级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损耗升高。无功补偿不足或过补偿,影响供电能力,使线路损耗升高。
  (4)配网损耗。配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匹配,引起损耗增加。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不在偏离负荷中心。低压无功补偿不合理,高峰欠补,低谷过补。电压等级设置不合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没有及时更换。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损耗增加;因低压线路过长引起末段压降过高使损耗增加。
  2、电力线损的管理方面的原因
  (1)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角误差不符合规定要求,精度不够。二次线截面过小,二次压降过大。用电负荷小,计量设备容量大,长期轻载或空载计量,使计量误差增大。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计、错计现象严重。
  (2)线损理论计算。部分供电企业没有开展线损的理论计算,线损管理缺乏理论依据。个别公司计算出来的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差距较大,没有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校正,也没有将计算结果作为线损管理的依据。
  (3)基础资料。用电档案不准确,个别公司的数据报表是为了应付上级整理出来的,表计与台区变的对应不准确,图纸资料与现场状况不符,图纸资料的更新滞后于现场运行设备的变动。
  二、降低电力线损的有效措施
  1、技术措施
  (1)改善电网分布。为了降低电网功率损耗,可以改变系统运行方式,调整运行参数和负荷率等措施使电网的功率分布接近经济分布,使电网运行更经济,功率损耗为最小。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补偿,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并合理配置,以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率大为降低,提高线路的输送能力。
  (2)调整负荷曲线。对于峰谷差较大的负荷,应采取双回路供电方式。而对三相不平衡的负荷,调整负荷是主要技术手段。三相不平衡在配电线路中经常出现。如果不平衡度大,则不仅增加相线和中线上的损耗,同时影响配变的安全运行。为了减少损耗,应及时调整三相负荷,应根据用户的用电规律,合理而有计划地安排用电负荷和用电时间,提高电网负荷率。
  (3)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变电站的经济运行主要是确定最佳的变压器运行组合方式和最佳负荷率。对于环网的合理运行方式的确定,到底是合网运行还是开网运行, 以及在哪一点开环都是与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有关的问题。开环运行应根据网损计算结果并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选择最佳解列点。电网的运行电压对电网中的元器件的空载损耗均有影响。一般在35kV及以上供电网络中,提高运行电压1%,可降低损耗12%左右。要搞好全网的无功平衡工作,包括用户功率因数。在无功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也是重要手段。在6~10kV农配电网中,特别是在深夜时,因负荷低,则空载损耗的比例更大,采用有载调压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合理地调整电运行电压。
  (4)降低变压器损耗。降低变压器的损耗是电网降损的重要内容。根据负荷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入运行的变压器台数,可以减少功率损耗。当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减少一台变压器运行较为经济;反之,当负荷大于临界负荷时,并联运行较为经济。一般在变电站内应设计安装两台以上的变压器为改变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基础。这样既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又可以根据负荷合理停用并联运行变压器的台数,降低变压器损耗。
  2 管理措施
  (1)强化线损管理。强化线损管理要从强化领导体系入手。供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由领导亲自主抓,调度、计量、营业等部门领导和线损专责人以及各供电所线损专责人都应参加线损管理,并定期进行线损分析工作,大力开展营业普查,查处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针对重点用户可加装防窃电的电能表,可根据不同用户和不同用电性质的负荷采用高、低压计量箱,加强计量点的管理。严格防止和及时纠正电量、电费抄、核、收工作中“漏、送”现象,健全用电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营业管理,规范用电市场。将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形成降损措施迅速落实,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
  (2)加强电网改造。通过架设新的输配电线路,改造旧线路,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改造迂回线路。因为变压器损耗占电网总损耗很大的比例,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和采用节能型变压器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电压等级和变电层次,减少重复和变电容量,既提高了供电能力,还可以收到很好的降损效果。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升压改造可以与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进行,減少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简化电力网的接线,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以显著降低电力网的线损。
  (3)加强线损理论计算。线损理论是线损管理的最基础资料,是分析线损构成,制定技术降损措施的依据,也是衡量线损管理好坏的尺度,所以必须加强线损理论计算,并要认真分析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的差距。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和实际分析、线损率的波动情况,及时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电网结构布局的薄弱环节和不合理之处,推动线损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小结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线损管理工作者要将加强管理和技术降损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加强线损管理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地电网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随着国内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大幅缩减的电力收益空间,以线损最大限度的降低为出发点,施加了电力管理压力,并透漏出一定的管理问题。对此,立足当前电力线损管理实际,通过合理探析管理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策略,强化管理线损深度,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丙江.线损管理与节约用电365问[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3).
  [2]王晴.供电所低压线损管理辅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
  [3]王玉学.线损管理与降损技术问答[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根据作者工作经验,对影响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认为路桥工程项目中各建设、设计单位应认真履行其单位、部门职责,通力合作,加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及施工技术,达到施工预期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 路桥工程 ;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analyzes
期刊
摘要:线损率是国家电力系统考核电力生产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降低线损率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供电企业线损产生的原因入手,着重探讨一下降低线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有效措施  Abstract: Line loss rate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state power system evaluation of elec
期刊
中图分类号:U227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铁路运能也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原有的铁路运营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的更新铁路技术。我国很多铁路施工单位在接触网上部施工中,已经实现了支柱装配、承力索架设、接触线架设与调整、吊弦安装一次综合考虑、一步到位,这是接触网施工中的新突破,对于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电气化铁路施工进入一
期刊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开展新外环的规划工作,有利于使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完美契合,为“中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新外环规划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 is the premise and fou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分析,指出注重公众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水价约束、普及节水器具、加大水循环利用等5项提高节约用水的主要途径与措施,以促进全社会节水水平。  【关键词】节约用水;节水途径;循环利用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 points out to pay attentio
期刊
[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时间和坍落度,降低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避免混凝土产生早期冻害,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加快浇筑速度,防止热量散失过多,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强度。通过实例,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受冻害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抗冻施工措施。  Abstract:strictly control the time and slump of concrete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电力消耗也随之迅猛增长。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使用寿命及安全。本文对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着力构建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以确保高层建筑电力运行畅通无阻。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源电压;用电负荷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地铁供电系统中三轨系统的施工与组织  关键词:城市地铁;供电系统;三轨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third rail for subway  Key words: city subway; power supply system; three-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37  摘要:根据对冬季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可能对混凝土强度的危害,进而产生了种种冬季施工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理解认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正确选用检测方法验证其养护效果。  关键词:冬季施工;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azards of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 winter reinforce
期刊
Abstract: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concrete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quality of build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