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阅读中的作用及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教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万事万物离开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在画面上出示百草园的情景,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2、借助多媒体,突出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课文的重点一般表现为:集中表现主题思想、主要内容、主要事件的段落;最能表现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今天的学生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使学生不仅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教学发现: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种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模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事物,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传统的教师的板书、演示、讲解、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消化的过程和环节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2、使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有机组合,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的课件要从教学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和文档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其中教学性要求占据主要地位,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如果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就会导致课件的内容太多、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的现象。所以,我们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要切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3、灵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多媒体能否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就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4、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教学反馈
  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适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新学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留,这时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增加课堂上的即时反馈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取得成绩立即给予肯定,存在问题及时得到纠正。
  5、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教育性和必要性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变得越来越迫切。在开发课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课件的科学性、技术性、教育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点。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积极地运用电教媒体,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当然,也不能盲目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工农群众。共产党继续斗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之路。一时间,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平江起义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星星之火。  1928年春,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五师建立了中共的秘密组织。1928年4月,国民党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由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在第一团建立起
期刊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该是以技能性知识(道德行为)、人力知识(根据现实情景的信息做出道德选择、发挥主体作用对道德进行创新等)为主的重点课程。因此,它的教学不应该是“传授”型、“灌输”型的,而应该是“体验”型、“实践”型的。而探究性学习恰恰是一种能引导学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能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转变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也由单纯被动
期刊
一、“说”——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1、准确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
期刊
夏日里常见的电闪雷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震撼,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外衣。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形成的。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在积雨云中形成,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号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
期刊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图片教学,培养学生智能,引导学生探究,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插图能够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历史插图 历史教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期刊
【摘要】21世纪的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在未来社会中,各地区都希望自已的学生能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学生 观念 自主 互动    面对新的世纪,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
期刊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育下一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导航器,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明确清楚的教学目标,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目标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社会生活实际来制定,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明确做到正确
期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
期刊
一个人命运的悲剧其实就是其性格的悲剧,纵观崇祯短暂的一生,无事不深刻地证明了这一论断,历史上之亡君,要么昏庸,如周幽王;要么残暴,如桀、纣之流;要么糊涂,如阿斗;要么竟然是兼具三种特色之人物。而崇祯显然不是这样的,即便是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满人,在他们作为胜利者编撰的《明史》中,也给予了这位人君相当高的评价:“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佞……在位17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历……
期刊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地理课容量大、时间紧,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这显然有悖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地理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培养,造就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利用教材的相关联系,进行置疑,激活学生思维  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也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