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语言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9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通过字、词、句的教学,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呢?“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育目的”中明确指出)从这一思想出发来设计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一)》的教学,就不仅仅是学会10个生字、8个词、7句话了,而要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同时,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并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这部分内容讲的是我们村种了许多果蔬,春天是花园,秋天成了果园。就一年级小学生的的认识水平而言,内容比较浅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结合语言环境学习语言
  1.读正确
  先让学生自由、出声地读一读,借助拼音把生字、词、句读正确,同桌互相检查、续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你读的词句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或 :你明白了什么?这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从整体上大致了解内容)?
  2.质疑
  在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说一说:你有哪个词不明白,哪句话不懂,提出来。(难理解的词语是“许多”和“也 ”)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质疑的起步訓练,要求不要高,学生不会提问没关系,可在小组里相互问一问,也可在了解句子的意思时再引导。
  3、展开想象
  质疑之后再读书,老师也可配乐范读,借助书中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春天,杏花、桃花开了,梨花、苹果花也开了的时候,各种花是什么颜色?全村的果树都开了花,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自由练说,小组里说,指名说。学生怎样说都可以)
  二、强化朗读训练指导,结合朗诵、背诵感受语言
  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次读书,这次的读就要训练有感情、有语气了。因此,要在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加强朗读的指导、背诵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可问:“许多”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果树很多?这句话怎么读?练一练。要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里的果树很多很多(不要求学生回答出来,只要求他通过读来表达)。还可以启发:看到这么多果树开了花,我们村成了花园,我们的心情怎样?秋天,果树丰收了,我们村成了果园,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该怎么读?练一练。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感情。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当堂练习背诵,要指引背诵的思路。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背才能背得快,你是怎么背诵的。肯定学生的好方法之后,要建议按顺序背诵也是一个好方法。可以思考:这几句话先写了什么(种果树),接着写了什么(春天开花),最后写了什么(秋天结果),这样就好记了。与此同时,也为以后中、高年级的“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打下基础。
  三、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发思考,通过整体感知发展语言
  书中的这7句话看似简单,但却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应抓住教材提供的语言因素,再次回归整体。
  板书如下:
  杏花 桃花 梨花 苹果花
  杏子 桃子 梨 苹果
  让学生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结合句子内容想象,说一说:什么时候果树开花了?为什么我们村成了花园?老师边听边连线,板书改成:
  春天: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花园
  ↓ ↓ ↓ ↓ ↓ ↓
  秋天:杏子—桃子—梨 —苹 果—果园
  最后,让学生看着板书再说一段话。横着说一说,使学生了解到,春天,许多果树都开花了,才能形成花园;秋天,许多果树都结了果实,才能构成果园。竖着说一说,能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春天到秋天的变化,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都长成了果实,花园便成了果园。这样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联系中得到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需要科学高效的语言教学,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这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和提升小学生学习效率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中感悟颇深。  关键词:心理学 小学生英语 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积极情感”的培养,增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在心理学中:“情感的定义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识字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学生尽快进行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那如何真正开发學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现将实验中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借助新教材创设识字情境,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儿童,形
期刊
每次作文,都有一部分同学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急得抓耳挠腮,一节课下来,写了寥寥几行,两节作文课很快就过去了,作业本怎能交得上。待文章写成了,老师批改时,是前言不搭后语,东坡里一支野鸡,西坡里一个兔子,批一篇文章,把老师难出一身大汗。以上情况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之间,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作文课堂封闭,同学们缺乏现实生活的素材,还有些同学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观察不细致,熟视无睹、不加记忆,使
期刊
中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是自发的阅读,缺乏引导,经常是班里同学读什么,他就跟着读什么。这种原生态的、缺乏目的性的阅读普遍存在。要让学生喜欢读名著,首先要帮助孩子选择好名著。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了阅读推荐书目。语文教育界早已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一、“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影响的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整体语文教学改革中,尝试了几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作前指导为作前不指导  我认为,无的放矢的作前指导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在学生的思路未确定之前,教师的指导很难掌握分寸。指导得太笼统,师生之间没有心理上和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学生有隔靴搔痒之感,写作时依然是四顾茫然,无话可说;指导得太具体,教师又会替代学生的思想,抑制学生的聪
期刊
摘 要:数学复习是高考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不管文科、理科都要复习,为了提高总复习效果,笔者创新应用了复习形式和方法,采取了有效措施,提高了高考数学总复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之见 质量效果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仅体现在高考中的重要位置,更深刻的意义是具有智育和美育的功能。因为它能使我们的大脑思维敏捷灵活,实践中对问题分析周密细致,行动中行为循序渐进,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促进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作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在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开展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在以实验为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
期刊
《学记》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提问技巧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内在机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底蕴展现在学生面前呢?本文针对此话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其策略。  一、吃透文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农村小学,作文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多数老师对此也深感棘手。我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将近10年,我所带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同行认可。我认为对小学作文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的写作基础搞扎实了,学生的创作意识有了,则作文教学就不会困难。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作文的几点做法。  一、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教学  作文教学其实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一年级的看图说话就是我们的作
期刊
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只有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行为才能发挥作用。十几年来,我始终在探索实践,终于寻求到了实现这一转化的有效途径——“异化”和“互化”  一、培养创新精神应该“异化”  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什么要“异化”。其原因有:1.从创新的实质看,就是要敢于、善于与别人不一样,必须异化。2.从学习的主体看,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