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巴西与美国之间两次高级别访问(罗塞芙总统访问美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巴西),以及在这两次访问期间举行的第六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使得巴美双边关系成为巴西4月份外交议程的核心内容。美国政府以“大选年”为由不予“国事访问”接待的做法使巴西政府大为不快,而在总统会晤时间上的硬性安排(只能安排在4月9日)更是使罗塞芙总统此前预设的“访美后从美国直飞哥伦比亚参加4月15日开幕的美洲国家首脑峰会”的计划泡汤,这些细节似乎为罗塞芙访美定下了“不愉快”的基调。参照奥巴马在2010年3月访问巴西时仅在巴西利亚停留一天的做法,罗塞芙在其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对美国事访问中也仅仅给予华盛顿“一天待遇”,且将原计划的五天访期压缩为两天。这既体现巴西政府在对美关系上一直强调的“平等原则”,同时也反映出政治对话并非罗塞芙此次访美的优先目标。
访美议题安排
早在2012年3月访问德国之前,罗塞芙总统便释放出巴西政府对欧、美发达国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强烈不满,指出发达国家滥发货币的做法实际等同于“人为贬值”和“贸易壁垒”,而由此引发的“货币海啸”使大量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催生经济泡沫和投机。在3月底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罗塞芙的关切得到了“金砖国家”的积极响应。在访美期间,罗塞芙重申巴西政府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转嫁危机”的行为,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来拯救自身经济,发达国家应该扩大生产性投资,而非单纯依靠增发货币的方式。同时,罗塞芙还呼吁所有国家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实现全球经济的恢复。罗塞芙指出,随着国际热钱涌入巴西,巴西本币汇率不断攀升,从而大大削弱巴西工业的竞争力。
科技及教育合作是罗塞芙此次访美的另一重要议题,而派遣更多巴西留学生接受美国先进的科技教育是该议题的重点。2011年7月,巴西政府颁布了“科学无国界”的留学生派遣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提供10万个奖学金名额,资助和鼓励巴西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培养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精英,进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战略部门的领导能力,而留学美国的学生预计将占到该计划规划数量的五分之一。正是出于上述考虑,罗塞芙将其两天访美行程中的最后一天安排在波士顿,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两所高等学府,推介巴西的“科学无国界”计划,并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签署教育交流协议。
除上述两个主要议题外,巴美两国总统还谈到了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其中加大对巴西盐下层石油投资是美国的关注重点。在两国总统共同出席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明确表达了“希望在能源项目上有更广泛的合作”的愿望。全美商会副会长迈倫·布里连特(Myron Brilliant)指出,能源领域是巴美两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之一。而罗塞芙在回应奥巴马时则指出了另外一些可利用的投资机遇,比如技术创新、安全和基础设施,尤其是针对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基础设施筹备方面。此外,涉及两国旅游便利、避免投资双重征税问题也是罗塞芙此次访美期间涉及的问题。
议题安排的内涵
罗塞芙此次访美的议题设置反映了巴西外交政策,尤其是巴西对美国政策的诸多内涵。首先,与2011年3月奥巴马访问巴西时主谈贸易、投资、能源合作、伊朗核问题不同的是,罗塞芙将“汇率问题”摆在此次访美的首要位置,这充分体现了罗塞芙在国际经济相对“无序”状态下维护巴西国家利益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巴西在汇率问题上立场的重大调整。事实上,巴西财长曼特加早在2010年便掀起了“汇率战争”的全球讨论,当时矛头主要针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尽管时任巴西外交部长的阿莫林曾提出“汇率问题根本在于美国”的观点,但其观点在巴西政界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此次访美期间,罗塞芙再次重提阿莫林在2010年9月提出的“全球汇率问题的症结就在美国”结论,“美国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因为它发行(国际储备)货币,而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它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巴西在全球汇率问题上立场的改变可以归结于三大因素:第一,发达国家滥发货币的做法使巴西蒙受巨大损失。2008年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总共发行了超过9万亿美元的货币,这直接造成巴西雷亚尔币值的迅速攀升,2011年7月,美元兑雷亚尔汇率收盘降至1.5。2012年3月,巴西财长曼特加表示,如果不是巴西政府对汇市干预及时,美元对雷亚尔的汇率收盘至少要降至1.4。雷亚尔的升值一方面使得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巴西,增加巴西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大限制巴西出口,2010年巴西进口的增速较同期出口增速甚至超过了十个百分点,巴西产品竞争力与国际市场份额收到了雷亚尔升值的直接影响。第二,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逆差。自2009年来,巴西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位置,并且巴西也是“金砖国家”中唯一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2011年,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逆差甚至高达110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巴西与美国贸易的高逆差和与中国贸易的高顺差存在鲜明对比。影响巴西对美出口的因素很多,而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及贸易保护主义与之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要求美国调整其货币政策、进一步开放市场成为巴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汇率战争”的提出实际上反映出巴西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霸权的不满,在最近几年中,巴西积极呼吁推进包括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内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为此加强了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正是基于与主要新兴国家的共识,巴西在“汇率问题”上将矛头直指美国,这也体现出巴西强调在对美关系上对平等、公正原则的鲜明立场。
在此次访美期间,涉及经贸、投资及能源合作的内容相对有限,而罗塞芙对“开放市场”、“投资便利化”和“基础设施领域商机”等内容的强调传递出以下信息:第一,巴西希望改变巴美贸易失衡的局面,扩大对美出口,而巴西甘蔗酒(cacha
访美议题安排
早在2012年3月访问德国之前,罗塞芙总统便释放出巴西政府对欧、美发达国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强烈不满,指出发达国家滥发货币的做法实际等同于“人为贬值”和“贸易壁垒”,而由此引发的“货币海啸”使大量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催生经济泡沫和投机。在3月底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罗塞芙的关切得到了“金砖国家”的积极响应。在访美期间,罗塞芙重申巴西政府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转嫁危机”的行为,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来拯救自身经济,发达国家应该扩大生产性投资,而非单纯依靠增发货币的方式。同时,罗塞芙还呼吁所有国家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实现全球经济的恢复。罗塞芙指出,随着国际热钱涌入巴西,巴西本币汇率不断攀升,从而大大削弱巴西工业的竞争力。
科技及教育合作是罗塞芙此次访美的另一重要议题,而派遣更多巴西留学生接受美国先进的科技教育是该议题的重点。2011年7月,巴西政府颁布了“科学无国界”的留学生派遣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提供10万个奖学金名额,资助和鼓励巴西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培养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精英,进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战略部门的领导能力,而留学美国的学生预计将占到该计划规划数量的五分之一。正是出于上述考虑,罗塞芙将其两天访美行程中的最后一天安排在波士顿,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两所高等学府,推介巴西的“科学无国界”计划,并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签署教育交流协议。
除上述两个主要议题外,巴美两国总统还谈到了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其中加大对巴西盐下层石油投资是美国的关注重点。在两国总统共同出席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明确表达了“希望在能源项目上有更广泛的合作”的愿望。全美商会副会长迈倫·布里连特(Myron Brilliant)指出,能源领域是巴美两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之一。而罗塞芙在回应奥巴马时则指出了另外一些可利用的投资机遇,比如技术创新、安全和基础设施,尤其是针对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基础设施筹备方面。此外,涉及两国旅游便利、避免投资双重征税问题也是罗塞芙此次访美期间涉及的问题。
议题安排的内涵
罗塞芙此次访美的议题设置反映了巴西外交政策,尤其是巴西对美国政策的诸多内涵。首先,与2011年3月奥巴马访问巴西时主谈贸易、投资、能源合作、伊朗核问题不同的是,罗塞芙将“汇率问题”摆在此次访美的首要位置,这充分体现了罗塞芙在国际经济相对“无序”状态下维护巴西国家利益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巴西在汇率问题上立场的重大调整。事实上,巴西财长曼特加早在2010年便掀起了“汇率战争”的全球讨论,当时矛头主要针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尽管时任巴西外交部长的阿莫林曾提出“汇率问题根本在于美国”的观点,但其观点在巴西政界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此次访美期间,罗塞芙再次重提阿莫林在2010年9月提出的“全球汇率问题的症结就在美国”结论,“美国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因为它发行(国际储备)货币,而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它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巴西在全球汇率问题上立场的改变可以归结于三大因素:第一,发达国家滥发货币的做法使巴西蒙受巨大损失。2008年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总共发行了超过9万亿美元的货币,这直接造成巴西雷亚尔币值的迅速攀升,2011年7月,美元兑雷亚尔汇率收盘降至1.5。2012年3月,巴西财长曼特加表示,如果不是巴西政府对汇市干预及时,美元对雷亚尔的汇率收盘至少要降至1.4。雷亚尔的升值一方面使得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巴西,增加巴西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大限制巴西出口,2010年巴西进口的增速较同期出口增速甚至超过了十个百分点,巴西产品竞争力与国际市场份额收到了雷亚尔升值的直接影响。第二,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逆差。自2009年来,巴西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位置,并且巴西也是“金砖国家”中唯一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2011年,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逆差甚至高达110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巴西与美国贸易的高逆差和与中国贸易的高顺差存在鲜明对比。影响巴西对美出口的因素很多,而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及贸易保护主义与之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要求美国调整其货币政策、进一步开放市场成为巴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汇率战争”的提出实际上反映出巴西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霸权的不满,在最近几年中,巴西积极呼吁推进包括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内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为此加强了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正是基于与主要新兴国家的共识,巴西在“汇率问题”上将矛头直指美国,这也体现出巴西强调在对美关系上对平等、公正原则的鲜明立场。
在此次访美期间,涉及经贸、投资及能源合作的内容相对有限,而罗塞芙对“开放市场”、“投资便利化”和“基础设施领域商机”等内容的强调传递出以下信息:第一,巴西希望改变巴美贸易失衡的局面,扩大对美出口,而巴西甘蔗酒(ca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