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结构、消费水平、娱乐活动均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虽然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了较大的成效,使绝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也成了当前十分紧迫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代生活
  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前的手工生产已经被机器取代, 当然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等为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积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宣传活动,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给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非物质文化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对长期精神文化积累的传递,在整个过程中又以人与人的精神交流为主要传承方式,一般采用言传、身教、观念或心理积淀等方式进行传播,其具有抽象性、无形性等特点。所以不可采用“博物馆”式的静态纪录以及保存的方法进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考慮用符合遗产发展以及变化规律的动态方法进行保存,做到与时俱进。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在某个区域来说,居民的生活和活动地域对该区域的文化特征以及非物质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一定的地域所产生的,但是因该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人文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的不同,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习俗等不同,从而决定了其产生特点与传承方式有所不同。地域性不仅仅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也进一步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保护的重要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生到消亡是一个具有动态的过程。大多数时候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进行建构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构,从而使其更加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需要通过传承人一代代的言传身授,或者需要通过某种高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继承者更好的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主要通过地方民俗、音乐、舞蹈、节庆等仪式表现出来,均为动态过程;更重要的是,制作器物、器具的技艺在动态过程中传承下来,从而体现了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性特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现代娱乐方式及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
  由于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化”的特点,这一个特点使得它极易受到现代娱乐方式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的娱乐方式中显得非常脆弱。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话、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快捷、方便与多元化。很多文化进入中国本土之后,加上土生土长的通俗文化交融,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丰富的娱乐内容以及改变着原有的方式,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娱乐趣味、价值取向等。
  (二)生活方式的直接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
  新农村社区化不仅使人们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由传统农耕文化演变,其与该地区人民的地域民俗、生活习惯与方式等有莫大联系。而现在由于新农村社区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很多地理环境差的村落面临拆迁,这一变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严重影响。生活模式有了极大变化。人们交流的越来越少,甚至很少能够聚集在一起交流。以前逢年过节热闹的聚会、习俗表演等已被严重忽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没有群众参与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而缺乏相应的保护。
  三、现代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对非物质遗产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其内容与范围
  通过详细的了解使人们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把那些并非保护范围内的文化进行筛除,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另一方面在进行系统认定、分类后能够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保护方案,减少政府资金不必要的投入使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其自身来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无法走向市场,大多数没有其商业价值。由于没有商业价值容易遭到破坏,从而走向消亡,这时候就需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和支持资金补贴以及良好待遇是关键。对于传承人而言,如果没有市场的支持,就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经济的支撑,就无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政府或相关单位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补贴,使其继续守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保留精品
  随着社会的变迁、时间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的减少。由于资金、人才、政策、环境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我们只能捡一些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护原则遵循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是否有潜质得到持续的发展,是否对今天社会生活还有重要作用,是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营销策略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保留就需要在某些方面进行变革,不断进行创新。当然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保留其精髓。在时代的变迁以及自然流变的过程中,要努力保持其工艺、思想、造型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四、小结
  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严重影响。即使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也不能放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民族精神的灵魂,还是整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人民群众的生活、行动等均关联,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人们遵纪守法,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的破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力的保护它,支持它的发展,使其永远存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吴婵娟,薛春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2.
  [2]王德刚,田芸.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7-19.
  [3]李红.略论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南方论丛,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赔偿制度引入我国公证领域,建立中国特色的公证赔偿制度是推动我国公证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在公证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本文对我国公证赔偿的定义,法律现状和赔偿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且提出了完善我国公证赔偿制度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公证赔偿;制度分析;制度探讨  一、公证赔偿的定义  公证赔偿是由公证环节中衍生出来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
期刊
摘 要:以伽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在对资源存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的角度,探寻伽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  一、伽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现状分析  伽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丰富县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十九世纪,几乎每个村都有几户手工专业户,生产的棉布制品、柳编制品和土陶制
期刊
摘 要:语言是实现人心相同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发展为语言人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德宏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语言人才是实现德宏与沿边各国的在语言、文化、精神等双向交流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德宏语言翻译人才现状及培养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德宏;语言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语言人才关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赵磊提出,“一
期刊
摘 要: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山西宇达集团)“限量青铜雕塑艺术品”是基于拥有的青铜雕塑市场资源和高端制造技术的自信,以及构建中国青铜雕塑艺术高端平台的热忱而打造推出的高端艺术品牌,以限量99件为主,有别于国际通用标准制作数量在9件以内的雕塑艺术原作收藏品,但源于艺术创作或者本身就是艺术原作,具有艺术家个人艺术符号的一种实用性产品,将艺术、产品与消费有机的融为一体,已成为当代生活中一种
期刊
摘 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典型载体,其著作权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实证法角度下对微信公众号具体侵权行为的定性,在比较法角度下对相关主体的免责事由及责任承担的探讨,具体探究微信公众平台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著作权;侵权责任  一、微信公众平台涉及的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之争  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公开作品的行为是属于发行
期刊
摘 要: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新的形势,本质上与协商民主有一定耦合之处,其对于协商民主的发展有积极地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而应当克服这些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展网络政治参与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新发展  协商民主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作为一种新的民主模式,就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和政治生活。[1]网络政治
期刊
摘 要:文脉是文化形象内容的来源,准确的文化形象定位应建立在深入的文脉分析的基础上,是对文化形象内涵的精准表达。本文基于文脉分析理论,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开封矾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终将其文化形象定位为“灯火矾楼”,并提出了宣传口号,希望对其形象的认知和传播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开封矾楼;文脉;文化形象;定位  文化形象的定位对其认知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构成文化主体的
期刊
摘 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的步伐,以党的十八大为指针、以创建新农村为载体,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加强乡镇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实现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关键词:生态乡镇;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环保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概念。生态创建主要是对受到人为活动干扰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日常作息带来重大干扰。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噪声污染情况,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成因,以此来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车流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城市道路
期刊
摘 要:贵州民间蜡染艺术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创造的产物,我们研究蜡染技术创新主要是突破传统封蜡和染色的技术方式,利用蜡的特质性采用多种表现手段形成不同的技术创新方法,借鉴现代装饰绘画表现理念和构成方法,探索创造新的装饰绘画形式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民间蜡染;技术创新;装饰绘画  蜡染文化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蜡染传统工艺逐渐在中原一带消失了,而在交通封闭的中国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