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中悲喜皆因情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清人梅曾亮评此篇云:“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作者笔下的这些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却是作者感受很深、历久不忘的,又是读者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所以题材尽管细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一、悲喜交织的情境
  
  (一)“多可悲”之境
  1.项脊轩,修葺前又小又漏又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写其破旧;“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写其狭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写其阴暗。寥寥数笔,渲染勾画出一幅衰败、阴冷、凄清的悲凉情境。
  2.庭院,叔伯分家后,“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个大家庭变得零落衰败、分崩离析,此其可悲之情境。
  3.项脊轩,虽“遭火不焚”,后因“妻死,室坏不修”,尽管在“我”“久卧病无聊”之时,“使人复葺”,但因“余多在外,不常居”,冷落闲置的项脊轩仍是可悲之情境。
  
  (二)“多可喜”之境
  1.项脊轩,修葺后虽小不漏不暗。“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冷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修葺后的项脊轩呈现出一幅明亮、清新、温暖的喜人情境。
  2.庭院,叔伯分家前,“庭中通南北为一”。只言片语写出了一个大户人家昔日的团结、和谐、显赫和辉煌,此其可喜之情境。
  
  二、悲喜交替的情事
  
  (一)“多可喜”之事
  1.作者早年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皆为轩中可喜有趣之事。
  2.作者从“老妪”言谈中得知母亲对姐姐的关怀和爱抚,如身享母爱。
  3.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看他的天伦乐事。
  4.作者长久在轩中闭门苦读,竟“能以足音辨人”的家庭趣事。
  5.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温馨夫妻生活。
  
  (二)“多可悲”之事
  1.叔伯分家,一个大家庭变得零落衰败、分崩离析。
  2.悼念亡母,“老妪”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引起对先母的追念。
  3.怀念祖母,“瞻顾遗迹”,昔日祖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如在昨日”。
  4.借树忆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伤怀,物是人非。
  
  三、悲喜交加的情感
  
  (一)“多可喜”之情
  1.作者早年读书轩中,在这既不宽阔也不完美的世界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互相融合,构成一种艺术的气氛与意境,将作者那自得其乐的喜悦,表现得非常真实而又自然。
  2.母亲对姐姐的关怀和爱抚,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心肠,作者如身享母爱,切身体会到人间的舐犊情深。祖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抚、教诲和期望,表现了她对孙辈疼爱、喜悦的情感以及对未来寄予的厚望,写尽了轩中的天伦之乐。
  3.妻伴夫读的轩中温馨生活,其乐融融,生动地表现了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
  
  (二)“多可悲”之情
  1.文章开篇,寥寥数笔介绍项脊轩时,就已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渲染勾画出一幅衰败、阴冷、凄清的悲凉情境和气氛。这气氛笼罩全篇,为下文的抒写提供了一个极有特色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空间背景。
  2.叔伯分家,悼念亡母,怀念祖母,三件事都饱含悲情,情感的表达却很有层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一种纷扰杂乱的景象和气氛,表现了封建家庭的离析和败落,不言感慨而感慨即寓于其中。“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还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掉了控制。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于强烈。
  3.写亡妻,重在表明恩爱难忘,一往情深,感情表现得既深沉而又含蓄,流露出一种物在人亡的感伤。“吾妻死,室坏不修”,写妻子亡故后生活的百无聊赖和内心的忧伤。借树忆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
  总之,“轩中悲喜皆因情”。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作者单位:民勤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泪珠凝结志遒豪,  悬镜冰川出处高。  柔性每遭污泥阻,  憂心总为醴泉淘。  勤资万粟何求报,  善挽千溪不畏劳。  曲折勇瞻新气象,  清流至海化沧涛。
一  初夏的黄昏,如血的斜阳打碎在杨柳叶里,溅起几寸老时光。一条老狗耷拉着脑袋,从哑巴身旁悄无声息地漫过,哑巴拾起一块石子,老狗的哀嚎声中伴着哑巴咯咯的笑声。哑巴小心翼翼地脱下破了裤管的直筒裤,平整地放在河岸边,从低洼处下了水。  河水是会说话的,哑巴听得懂。人们以为哑巴每天都来摸螺蛳是因为喜欢它的味道,只有哑巴自己知道,他喜欢的是河水讲的故事。哑巴从河水里摸上来的每一件东西都浸着岁月的气息,一枚
张维屏《新雪》诗云:“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作文要有“新雷第一声”的响亮,就少不了平日在生活、阅读和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这其中的“安排著”更见积累的功夫和巧妙。正是有了平时的积累——夜夜春风来,才有作文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烂漫春天。  作为具有现代眼光的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写作的积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生活,广泛阅读,内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人文精神,以
在教学《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讨论:“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家的礼物,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全班分正方和反方展开了一场辩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甲:我认为父母的行为不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中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一条。既然东西已经自愿送给别人了,如果再去要回,就失去了诚信。以后还有谁相信你说的话、做的事呢?还有谁愿意与你合作呢?  生
一、雨夜谋杀  1951年1月22日,腊月十八。距过年还有半个月,千家万户忙忙碌碌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准备迎接广州解放后的第二个春节。当然,对于生意人来说,只要有机会赚钱,他们还是着力于业务的。这天一大早,“万家西药店”的老板赵胜杰叫了一辆三轮车,从药店所在的桂花岗南街赶到了署前街。    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搞经济封锁,西药货源甚为紧俏。赵老板的药店别说当时第一紧俏的盘尼西林了,就是磺
本文的情节围绕促织的得失展开,成名一家的命运系于一只小小的促织。一家的悲欢随促织的得失而变化,读到悲处,让人悲伤痛心,读至喜处,却不能让人高兴,反使人陷入无尽的悲凉之中。我们从“喜”中可以体会到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人生的凄惨。下面,笔者就从“喜”的角度来谈谈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粗浅理解。  一喜当成名捉到虫时,“大喜”,“举家庆贺”,对虫“备极护爱”。为何一只小小的虫子使成名“举家庆贺”。“虽连城
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区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维稳办主任唐明清,和许多公务员一样,手机二十四小时从不关机。但唐明清与其他公务员不同的是,给他打电话、发微信的,不仅有家人、同事、朋友,还有失足青年、老上访户、孤寡老人,更有许多慕名求助的老百姓。他的微信好友多达两千多人。  这是一个刚入伍战士的微信:“你好,前辈,我正在上课,屏幕上老师播放您的事迹。我是刚刚划入移民管理局的边防小兵,在这里,请允许我
“困扰我十多年的排尿问题终于解决了!”饱受排尿困难、尿频困扰的李大爷,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四科通过手术治愈后,长舒了一口气。  78岁的李大爷排尿困难10余年,并且反复发生急性尿潴留,夜间排尿七八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几经辗转,李大爷慕名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四科求诊。经检查发现,李大爷患有前列腺增生。  泌尿四科主任杨科团队对李大爷的病例讨论后,决定为李大爷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后,李大
我像往常一样,打电话给老家的母亲:“妈,今天乡里逢集,你该去赶集了。”  母亲乐呵呵地回应我:“去,去,今天和你三婶一起去。天天赶集,都快成‘集滑子’了。”  “集滑子”,是我老家的一个叫法,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买卖,却逢集必赶的人;他们赶集,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当作了一种消遣。在乡邻们看来,赶集固然热闹,可也是要花钱的,更何況地里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哪能有事没事总往集上跑。  别看我现
诸葛亮的《出师表》本是千古名文,读过此文者,无不被他那种“忠心”所感动。从“天下三分,益州疲敝”的天下形势分析到“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安排,忠诚之心人神共鉴。诸葛亮一生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事必躬亲,的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掩卷沉思,又无不为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  诸葛亮知识渊博,足智多谋。他的才能不但使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很多对手自愧不如,就连先帝刘备也不得不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