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表达及杀菌功能的变化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及杀菌功能变化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

选择30例稳定期SL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NC)。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评估SLE病情活动度,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icogreen试剂盒测定NETs数量,菌落计数法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NET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率,ELISA测定诱导生成的NETs上弹性蛋白酶(NE)、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及活性。

结果

与NC组相比,SLE组血浆中NETs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但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中性粒细胞生成的NETs明显增多(P<0.05),总体杀菌活性明显降低(P<0.05),NETs相关杀菌蛋白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稳定期SLE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体外更易诱导NETs表达,但表达的NETs杀菌功能明显下降,提示SLE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存在杀菌功能缺陷,可能与杀菌蛋白MPO活性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croRNA-9(miR-9)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设计合成miR-9特异性模拟物(miR-9 mimics),将其转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验证miR-9 mimics转染细胞中miR-9的变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q
细胞外基质(ECM)的改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血清ECM成分的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但单项测定这项指标有时并不可靠。
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妊娠总数的1%~2%,目前该发病率已升高3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