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办学设施状况分析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x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部基础教育的办学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文章从西部基础教育办学设施中的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年末图书册数及购置专用设备金额三方面出发,分析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关键词】西部;基础教育;办学设施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1-0021-02
  
  基础教育是指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或者指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1]在本研究中,基础教育的内涵定义为普通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其中:普通基础教育=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不包括成人小学);中等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成人中专。因此,基础教育=地方普通小学+地方普通中学+地方职业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地方技工学校。
  以下数据均由调研后获得资料计算得出。
  
  一、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办学设施现状
  
  (一)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年末固定资产总值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年末固定资产总值由1998年的82231515千元上升至2004年的155146041千元,年均增长值12152421千元;东部地区1998年到2004年年末固定资产总值由187898982千元发展到362833764千元,年均增长值29155797千元;全国地区基础教育年末固定资产总值由1998年的382560713千元上升至2004年的700744671,年均增长值53030659.67千元。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年均增长值仅占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年均增长值的41.68%,占全国的22.92%。可见,西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固定资产额均低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固定资产总额。
  (二)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年末图书册数
  西部、东部和全国整体的年末图书册数都在逐年增长。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年末图书册数由1998年的453499千册增至2004年的617744千册,年均增长值为27374.16千册;东部地区由1998年的1018262千册到2004年的1289917千册,年均增长值为45275.83千册;全国1998年到2004年基础教育年末图书册数分别为2267546千册和2821579千册,年均增长值为92338.83千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年末图书册数年均增长值分别占东部及全国的60.46%和29.65%。可见,西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年末图书册数均低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图书册数。
  (三)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本年购置专用设备仪器金额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本年购置专用设备金额由1998年的1183063千元增加到2004年的1971716千元,年均增长值为131442.17千元;东部地区由1998年的3485484千元增加到2004年的7697673千元,年均增长值为702031.50千元。全国1998年到2004年基础教育本年购置专用设备金额由6469833千元增长到11954020千元,年均增长值914031.17千元。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本年购置专用设备金额年均增长值分别占东部及全国的18.72%和14.38%。可见,西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本年购置专用设备金额均低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专用设备金额。
  
  二、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办学设施落后的成因分析
  
  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办学设施的落后,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图书册数和仪器设备三方面较之全国及东部地区的落后。虽然从年均增长率来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固定资产总值和年末图书册数的年均增长率甚至略高于全国年均增长率,但就基数而言,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及全国,分析其落后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永远受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有赖于经济的不断需要和推动,经济发达,则说明地方有能力支持和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办学设施等建设也较完善;反之,地方经济不发达,对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能力就会很低,进而,直接影响到购置相关教育设备、修建校舍等教育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资源等自然条件对该地区基础教育办学设施建设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处于良好自然环境下,如气候温和、空气湿润,资源丰富,地势平缓等,人口较多、交通发达,经济发展也较快,因此,在办学设施所需经费上,地方的支持能力较之其他地区而言更强,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这些环境相对优越的地区基础教育设施上的投入也就相应较多。
  (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的多少是决定该地区基础教育相关设施建设的最根本因素,教育经费充足,则相关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就有经济支持,有能力去进行相关的建设;反之,教育经费缺乏,普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连维持教育的基本公用经费都不足,建设教育办学设施就更有难度了。
  
  三、加强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办学设施建设的措施分析
  
  (一)全面完善和落实国家有关发展西部基础教育的政策法规及项目措施
  首先,国家政府应当给西部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以促进其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差距,从而促进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将会进一步促进西部的改革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必将进一步刺激和推动西部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鼓励跨区域互动合作,促进东、中、西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一种节约经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交流的有效形式。东西部基础教育办学设施的差距日益扩大,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优越的基础上日趋先进,而很多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连最基本的设施都无法保障。因此,我们要鼓励东中西部跨区域互动合作,共享各区域间先进的教育资源,扶持和帮助西部落后地区发展基础教育。
  (三)建立健全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的投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的投资机制;建立健全西部基础教育监督管理机制。
  (四)改变观念,加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关系整个国家素质的最大的公益事业。首先国家层面要重视基础教育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占全国面积国土总面积的71%,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教育作用的滞后性,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政府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教育对经济的重大促进作用,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因此地方政府也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基础教育对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素质,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的重要作用,加大支持基础教育建设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基础教育”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2,(4).
   [2]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5ASH002。
  
   【作者简介】王根顺(1951-),男,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孟子博(1983-),女,湖南岳阳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假定孔隙均匀地分布于土体的物质空间内和土骨架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服从平衡线性,对基本体积质量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由于土体对污染物的吸附而引起的孔隙率降低的估算公式。在
在对5种杂志、期刊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发展所导致的对公民数学素养要求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对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为使我们对构建和谐校园目标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需要以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来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找到其“不和谐”的症结所在,探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前提,民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用诚心打动学生、用爱心赢得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是良好班风、学风形成
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国有农场城镇管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摸清了新形势下城镇管理规律,为了发挥城镇管理的职能优势,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提出了城镇管理具体对策。
用缺氮(ON)、低氮(LN)、中氮(MN)、高氮(HN)、超高氮(SN)盆栽土培的杂交水稻汕优64和金南风为材料,测定植株和叶片的生长状况、叶片总N含量、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两品种随着施N量的增加,植株的分蘖数增多,株高增加,气孔密度减少,叶片总N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呼吸速率、叶肉导度等均增加.供试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存在差异,金南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是随
改革开放40年,国内外的形势、中高层的治理架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治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涌现了很多新现象,构成了很多新问题,也对学术界提出了很多新任务。在此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