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面对宠物之死?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现代家庭部豢养宠物。它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就算你哪天过得很糟,或是感觉孤单,你的宠物也依然爱你,无怨无悔。但有生就有死,每天部有人为失去一位动物伙伴而感到心碎。宠物的生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前还很少有人关心。
   减轻它的痛苦
  
  就像人一样,动物们也会在某一天因为老了、病了,或是一场意外离我们而去。兽医可以为宠物做很多事情,但有时,世界上所有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挽救一只动物的生命。如果宠物遭受了很多病痛却痊愈无望,兽医或许会帮它安然“入眠”。这也就是常说的“安乐死”。不过,要决心帮助宠物安乐死,绝非一件易事。
  
  它不仅足一只动物
  
  像很多人一样,你也许会遇到有人对你说,“对不起,它只不过是一只动物而已。”那么,对宠物的死感到悲伤是正常的吗?当然如此。毕竟,许多人在宠物的陪伴下长火成人,它们就是家庭的一部分。就如同失去了一位家庭成员一般,宠物的死,也会让人们经历长时间的悲伤。
  
  生命的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失去宠物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经历死亡。鼓励他们把思念和悲伤写进日记,或是保留一本剪贴簿,也可以写点有关你宠物的故事或者诗歌,画一张画,或是谱一首曲。这些都有利于减轻他们经历死亡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成长。
  
  不要低估宠物的意义
  
  如果宠物死亡带来的悲伤太过强烈,或是觉得自己的烦恼已经超出了宠物的死亡,那么不妨去找一位职业辅导员或是医生谈谈以寻求帮助。由死亡而对我们的生命产生疑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终究会过去。当这一时刻来临时,你会发现自己甚至已经准备好去开门迎接一位新的宠物——一位需要爱之家的伙伴。
其他文献
这是在上海滩最繁华地带的一个酒吧,  一群有钱又有闲的人聚在一起,  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屏幕。  海天在远处相接,  一艘白色帆船顺风航行,主帆吃透风劲,红色的球帆饱满张扬。  船上五名队员身着橘色救生衣,戴着统一的遮阳帽,把舵,换舷,各司其职,  他们虽然从体形上来看不算年轻,但动作相当矫健。  屏幕上正播放中欧帆船队在厦门比赛第一天的赛况,  高清摄像头记录着一切细节。  队长陆乐专注地看
期刊
不能失去看世界的敬畏感  喻红的工作室位于北京798艺术区一个犄角旮旯,朴素简陋,完全保留了上世纪70年代国有工厂的车间风貌。“黄金界”个展中最受瞩目的那幅大型浮世绘般的祭坛画就靠在老车间的墙上。我们很自然地谈到了欧洲的教堂。  喻红说自己喜欢去教堂看壁画,一座美丽的教堂无异于艺术博物馆。宗教画似乎特别能激发她的创作热情。本次展出的祭坛画名为《沉睡百年》,灵感来自西方宗教祭坛画,《天井》以意大利教
期刊
我在国内从没遇见过台风,不知道威力如何。今年8月份的一个周五,我在牙医诊所洁牙,牙医Laurie跟我说起她对台风——也就是美国人所谓飓风——的回忆,她经历的上一次台风还是1985年9月份的事。那时她是个孕妇,飓风过后,挺着大肚子清理后院的断枝残叶,无论如何不敢告诉她妈妈,怕妈妈担心。26年弹指一挥间,那个小小的腹中婴儿业已长成一个青年才俊,如今正在耶鲁苦读医科博士。在Laurie的言谈间,那令人谈
期刊
Lalique莱俪玲珑剔透中的庄严Caroline Sail  他比世界上任何—个人都更懂得如何征服玻璃。今天,在阿尔萨斯(AIsace),—座以以他和他后继者的作品为主题的博物馆向人们敞开了大门。  这里没有久负盛名带来的矫揉造作,走近它,你会发现可以如此清晰地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要想找到新菜俪(Lalique)博物馆,如果你一直在铺着柏油马路的巴黎街头寻寻觅觅,那可就找错了方向。建议你最好坐
期刊
对于应接不暇的媒体采访,金星心知肚明,都是冲着浙江卫视封杀那件事来的。9月20日晚,当金星在微博上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随即被转发了将近36000次,收到了约19000条评论。毫无意外地,她再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金星自己也知道,对方不可能道歉。但是把话说出来,是其性格所致。她说,“都是家里的事,这不是没办法吗?硬件都发展成这样了,怎么软件不升级呢?”气愤归气愤,金星还照样跳她的舞,过她的日子。  
期刊
对《金刚经》和《易经》都感兴趣的女艺术家,可能只会是一人,便是美女画家阚诗淇。  对《金刚经》和《易经》都感兴趣的女艺术家,可能只会是一人,便是美女画家阚诗淇。  10月中旬,一个秋爽艳阳的下午,当我们在外滩某意大利餐厅外的露台见到她时,她刚从普陀山拜佛回来。  她说,自己打小就有佛缘。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时,就常去附近的庙里玩。等到长大了,经历了求学、演艺以及生活的跌宕起伏后,对熟佛教经典的诗淇而言
期刊
冯波  1969年出生于上海,18岁移居美国,曾就读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导演专业。1994年加盟美国高科技投资银行罗伯森·斯帝文思公司,任中国部主任。1997年12月份加入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任首席代表并被《福布斯》评为“1997年高科技领域最活跃的100人”之一,后来创办成为创业任执行董事。  投行出身的他一直都是一个谜。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早期投资,把这当成一门“手艺
期刊
英格兰曼联队主帅弗格森爵士不久前参加了一场以他名义举行的慈善高尔夫赛,69岁的老爵爷自己开着高尔夫车精神焕发、四处飞奔。近年来,不仅仅是名人热衷于倡导和组织高球慈善,企业投身高尔夫慈善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有不少业余球队定期自发地组织一些慈善活动,社会效果相当不错。  自从1938年在美国FGA巡回赛上出现了第一笔l万美元的捐助款,PGA巡回赛越来越具有浓厚的慈善色彩,这一赛事的捐款额累计已达到
期刊
           
期刊
不久前,胡润百富报告称法国成为中国百万富翁的“首选旅游地”,这使我产生不少联想。中国富翁似乎确实有着一种“巴黎情结”,对巴黎情有独钟。我在巴黎就邂逅、招待过一些“富豪”,出手确实不同凡响。曾有中国一位国家级官员(政协副主席)因私人事务途经巴黎,我去拜访,也就住在来往巴黎的朋友都知道的148:位于郊区“犹太城”的使馆招待所。而陪同前来的一位富翁,则住在凯旋门广场附近的“拉斐尔”四星豪华级大饭店顶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