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x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兰畦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革命女战士,一生充满传奇。她天生丽质,被称为“绝世佳人”,民国时期以时尚俏女郎形象登上《良友》画报封面。她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被斯大林确定为高尔基的棺木执绋人。她在抗战时期被授予国民党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从仰慕杨森到毁家离杨
  1901年农历6月22,胡兰畦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内酱园公所街。祖上胡大海是明代开国功臣,其父胡卿云为哥老会大爷,整个家族一直从事“反清复明”活动。1920年冬,19岁的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受父母之命,嫁给商人杨固之。因双方兴趣、志向大相径庭,胡兰畦婚后不久便从成都逃到川南巴县女学当了一名教员,开始闯荡人生。1923年,经过亲友的证明,胡兰畦和杨固之正式解除了婚姻关系。
  其间,川军第9师师长兼永宁道尹杨森正励精图治,趋新改革,学习西方,野心勃勃地想把他所占领的25县建成一个新川南。他注重发展实业、整顿市容;提倡体育,修筑公路,植树造林,尤其重视改革教育,主张男女合校,并聘请了少年中国学会会长卢作孚出任教育科长、共产党员恽代英出任泸州川南师范学校的教务长。一时间,道尹公署泸州群贤毕至,给泸州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
  1921年秋,一心尚新的胡兰畦因对杨森的革新举动颇为向往,便与进步女青年朱吕文等一起来到川南师范附属小学当了教员。杨森亲临学校训话,并邀请师生参观他摆设整齐、一尘不染的“模范住宅”。胡兰畦由此开始了与杨森的交往,被视为杨森的“红颜知己”。
  在泸州,胡兰畦受吴玉章、恽代英等人影响,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杜黄一道发起成立了四川省女界联合会,并参与筹备川南女界联合会、成都妇女公会等活动。而此时,杨森在军阀混战中吃了败仗,其军阀面目开始显露。
  1924年,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国民革命如火如荼,而杨森却在成都镇压群众集会,封闭《甲子日刊》,进一步暴露了他的军阀真面目。胡兰畦决心离开成都,摆脱杨森的控制。是时,全国学联要在上海召开第六届学生代表大会,胡兰畦作为四川女界联合会代表列席。为筹集经费,胡兰畦不得不硬着头皮与胡蕴玉、余泽鸿、徐国卿等3位学联代表面见杨森。杨森批给胡、余、徐每人50元钱,胡兰畦100元钱。胡兰畦婉言谢绝,而杨森执意要送。胡兰畦拿着这些钱请他的5个太太和18个孩子吃了一顿西餐,并给每个孩子买了一块衣料,剩下的都给了他家的弁兵和仆妇。为给自己筹集路费,胡兰畦把家里的房子抵押给亲戚,得了200元钱,拿出50元送给了其他3位代表,然后离开了故居,奔赴上海参会。
  从逃婚反杨到走上革命道路
  学联大会结束后,胡蕴玉、徐国卿等人回到成都,而胡兰畦不愿回成都见杨森,则闲居重庆。半月之后,胡蕴玉来信劝胡兰畦速回成都,信中说杨森让胡兰畦去当孤儿院院长,还说有很多事可以做。此时经济拮据的胡兰畦看完信很生气,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再回头到成都去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著名作家茅盾从女友秦德君处得知了胡兰畦的故事,很感兴趣,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虹》,书中娇美而刚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便是以胡兰畦为原型。
  1925年3月,经成都老邻居杨晋唐介绍,胡兰畦和思想较为进步的川军青年军官陈梦云结婚。1926年3月,胡兰畦和陈梦云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被派往以何香凝为部长的中央党部妇女部工作。在广州,胡兰畦结识了周恩来、邓颖超、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物,也结识了何香凝、李济深及李宗仁等国民党左派。1926年秋,在北伐战争中,胡兰畦被派回四川领导妇女运动,组织了合川妇女联合会。不久,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来川招收女生,胡兰畦突破陈梦云的阻力,毅然从戎,顺利考入武汉中央军校,被编入女生队。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宁汉合流,武汉军校解散。胡兰畦领到一张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毕业证后,按陈毅要求,前往中央妇女部工作,与何香凝一道团结国民党左派,掩护了许多共产党员。之后,胡兰畦来到南昌,参与组建江西省革命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从事反蒋运动,并担任江西省救济院孤儿所及妇女教养所主任,而这正是杨森曾希望胡兰畦回成都担任的职务。1929年2月,蒋介石亲自下令将以胡兰畦为首的11名要犯驱逐出江西时,恰逢江西省政府决议派胡兰畦到欧洲考察社会救济事业。对胡兰畦而言,这真是绝处逢生。1929年,胡兰畦开始了漫长的德国留学生涯,这也是当年胡兰畦屡次请求杨森而不得的愿望。
  1930年10月,在廖承志和成仿吾的帮助下,胡兰畦终于在柏林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我党秘密战线上的一位勇猛战士,并在此期间结识了宋庆龄、蔡特金等著名人士。“九一八”后,胡兰畦再次前往德国,组织“旅德华侨反帝同盟”,因编辑《反帝》月刊、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法西斯阴谋,被希特勒秘密警察关进监狱3个月。经宋庆龄、鲁迅等营救,胡兰畦来到巴黎,将狱中经历写成《在德国女牢中》,发表在《世界报》上,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从抗战劳军到策反杨森
  淞沪抗战爆发后,胡兰畦自告奋勇招募进步女青年,在何香凝的支持下,于1937年10月5日成立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当天下午,女兵们即奔赴抗日前线,进行宣传教育和战地救护工作。胡兰畦将中国军人英勇杀敌的故事加工编写成京剧《大战东林寺》,很受部队官兵喜欢,屡演不衰。
  这个时期,杨森的川军也奉命开赴上海抗战。杨森在川军中率先抗日,用相当落后的武器抵挡住日军猛烈的炮火,官兵用命,坚守了阵地,为川军赢得了荣誉。10月17日,胡兰畦与上海文化界人士冒着炮火一起到南翔车站20军指挥所去看望、慰劳了楊森所部。她还和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一道赴战场实地采访,合写《川军与抗战》、《川军在前线》等优秀通讯,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兰畦率领的战地服务团是抗战中坚持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战地服务团。在3年多时间里,胡兰畦率领服务团的姑娘们,足迹遍及沪、苏、皖、浙、赣、湘、鄂、豫等省,被誉为“战地之花”、“当代花木兰”。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高度赞扬了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提到:“中国妇女热烈参加前线工作,如胡兰畦、丁玲等所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前线艰苦奋斗,获得全国人民的称颂。”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不久,蒋介石委任胡兰畦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并派她到第二、六、九战区工作。胡兰畦由此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胡兰畦利用这个特殊身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45年,杨森出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杨森虽然在娶胡兰畦做姨太太上几次碰了钉子,但对胡兰畦的印象一直很好。1946年3月,胡兰畦在重庆时,田蘅秋告诉她:“老头子(指杨森)回来开会,住了几天。他说请你到贵州去当《贵州日报》的社长,这是贵州省政府的机关报,希望你早日前去。”
  胡兰畦到贵阳上任后,把“宣扬省政府在财经、体卫等方面的建树,不加入党派的纠纷”确定为《贵州日报》的宗旨,得到了杨森的首肯,这就避免了对共产党的大肆攻击。到了8月,国民党各大报纸都对共产党称“共匪”,唯有《贵州日报》对“剿共”始终未表态,这与杨森对胡兰畦的支持不无关系。但胡兰畦深知总是这样扛下去是不行的,就以处理江西农场事宜为由,向杨森请辞社长一职,离开了贵州。
  1948年春节后,胡兰畦离开成都去江西经过贵阳时,特意去杨府探望。杨公馆内,杨森正在练习书法。胡兰畦试探道:“战争的前景很明显,共产党要胜。主席你怎样看?”杨森沉默了一下,说:“共产党与我是联不拢的。”胡兰畦问:“为什么?”杨森道:“我有血债,他们是要讨还的。”胡兰畦鼓励说:“在抗日战争中,你是国际上有名的爱国将领,从上海奋力抗战到湘北大捷,为国家作出过贡献。因此,如果你愿意转向,我想共产党是会欢迎的。”杨森皱着眉头,半晌不语。最后,他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共产党是一定要讨还血债的。”这样,他们便没有谈下去。杨森最终没有回头,于1949年11月逃亡台湾,而他的儿子杨汉列在胡兰畦的积极影响下,则率杨森苦心经营数十年的“传家宝”第20军投入到新中国的怀抱。
  (摘自《文史天地》)
其他文献
贾智会教授是一位把孩子成功送进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家长,央视《实话实说》、《奋斗》栏目的嘉宾,在国内著名大学工作18年的副教授,原学大经验个性化化研究院院长,拥有30多年教育
一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中国西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的居民用水全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用军车运来,每人每天限定只能用3斤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有一天,一头母牛渴极了,挣脱缰绳,跑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等待军车的到来。终于,当运水军车到来的时候,母牛以不可思議的识别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  母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
傅斯年有个众所周知的绰号——“傅大炮”,可见他为人耿直、坦率,是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但其实貌似粗枝大叶的傅斯年也有很细心、很周全、很体贴的时候。  抗战时期的昆明,跑警报如家常便饭。陈寅恪身体虚弱,患有眼疾,傅斯年怕陈寅恪遭遇危险,所以每次警报一响,众人争先恐后往防空洞跑,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不顾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往陈寅恪住的三楼奔去。1941年12月初,战火已在太平洋燃起,傅斯年为被困
<正> 奥拓微型轿车是以日本铃木SB308型轿车为原型的适合普通家庭的国产化产品。该车型结构新颖,性能优越,舒适性好,废气排放合乎标准规定。其发动机是国产轿车中排量最小的,
梁子,16岁当兵,中国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2002年她拍摄的《房东先生》,获得中国电视学会年度最佳电视纪录片金奖、2006年第二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国际电视节铜奖。2008年当选英国《TIMEOUT》杂志创刊40周年“中国40位人物”之一。2012年荣获《户外探险》中国第六届金犀牛户外影像大奖。出版书籍《一本打开的日记》、《独闯非洲高山王国》、《西非丛林的家》、《红海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