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时间对脂肪干细胞来源的类许旺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比较诱导时间对脂肪干细胞(ADSC)向类许旺细胞(iSC )诱导分化时的增殖率的影响。

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标志阳性蛋白CD29、CD90及阴性蛋白CD45。iSC诱导液培养ADSC。通过S100和GFAP免疫荧光染色确认ADSC分化为iSC。诱导后第1、4、7、10、13、16和19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iSC均有S100、GFAP蛋白的表达。诱导第7天时细胞增殖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A值分别为0.330±0.020和0.400±0.004, P<0.05 ),并与诱导时间负相关;第19天时,iSC增殖率低于诱导前的50%(A值分别为0.016±0.003和0.400±0.004, P<0.05)。iSC细胞凋亡较同期ADSC明显。

结论

ADSC诱导的iSC增殖率可能在诱导7 d时活力最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腕部高压电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对创面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并探讨时机选择对皮瓣成活状态和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符合标准的53例腕部高压电烧伤行游离皮瓣移植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中20例于受伤当天入院治疗,设为早期修复组;33例先在其他医院治疗4 d以上而后转入,设为延期修复组。术后随访1.0~1.5年,收集创面面积及血管情况、
目的探讨在没有术中淋巴造影下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17年2月-2017年6月在无术中造影辅助下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继发性肢体淋巴水肿3例,术前肢体水肿程度按照国际淋巴协会的标准均为中度。术中显微镜下沿着肢体浅静脉走行找到与静脉伴行的浅淋巴管及其微小分支(直径0.3~0.8 mm),显微镜下与周围匹配的微静脉吻合,每个肢体3~4个切口(每个切口5
目的探讨足趾跖侧菱形推进皮瓣在再造手指术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中,在趾跖侧设计菱形皮瓣,一期带蒂推进充填足趾颈部,解决再造指颈部狭窄畸形。应用6例6指,男4例,女2例;年龄19~33岁,冲床挤压伤后截指3例,电锯锯伤后截指2例,爆炸伤后截指1例。左手示指2例,左手中指2例,右手示指2例。均为择期再造,其中再造切取第2足趾5例,第3足趾1例,皮瓣与再造一期
目的设计经单一皮肤切口,利用颞浅动脉(STA)顶支及额支主干桥接,将STA与大脑前动脉(ACA) A3段吻合的技术,并探讨其解剖学可行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10例动、静脉分别灌注的成人尸头,通过单一皮肤切口分别游离STA的额支及顶支。经大脑半球间入路暴露大脑前动脉A3段的分支额中内侧动脉(MIFA) ,并且利用STA顶支桥接其额支与MIFA相吻合。测量吻合处STA远端、MIFA的
目的探讨游离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背伸肌腱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对13例手背软组织及伸肌腱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6.0 cm~9.0 cm×12.0 cm,均合并指伸肌腱缺损及骨外露,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7.0 cm~10.0 cm×13.0 cm,阔筋膜切取面积3.0 cm×4.0
目的研究光声成像观测大鼠穿支皮瓣微小血管的动态构筑,探讨光声成像技术介导穿支皮瓣切取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选用SPF级SD大鼠(雌雄不限)3只,应用Endra Nexus 128系统小动物体内光声成像,观测胸背、后肋间下、髂腰等动脉血管体区血管管径、分布和血氧饱和度,绘制髂腰血管穿支体区微小血管分布,进而依此切取髂腰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结果通过光声成像可以看到SD大鼠右侧
目的介绍血管化锁骨上窝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循证护理对6例行锁骨上窝带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管理,内容包括:成立下肢淋巴水肿专项管理小组、规范肿胀肢体周径测量和肿胀肢体照片拍摄、规范体位、心理、饮食、皮肤护理、手法淋巴引流等护理措施;规范患者重要观察要点,如供区出血、神经损伤等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带淋巴
目的探讨应用带部分趾甲的趾腓侧瓣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共收治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合并部分甲床缺损12例,受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1例。1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甲床缺损,生发层均完好,指端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 cm× 1.0 cm~1.5 cm×2.5 cm,甲床缺损面积为0.2 cm×0.8 cm~0.5 cm×1.5 cm。根据
目的探讨利用3D对比打印技术结合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精准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对于肢体骨关节部位合并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桡骨远端骨合并关节囊及韧带缺损2例,股骨下段及胫骨下段骨和软组织缺损各2例,内踝骨和韧带缺损2例,外踝骨和韧带缺损1例。术前采用3D打印,双侧镜像对比,获取关节处或者肢体骨组织缺损形态,依据打印出的组织形态于供区切取相应的带血管
Allen II型指端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目前其修复方式有多种,如残端修整术、V-Y皮瓣、再植、再造等,但存在手指缩短、皮瓣面积不足、手术操作难度高等局限性。综合考虑供区、受区和操作技术,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给予Allen II型指端损伤患者急诊行V-Y皮瓣联合人工真皮修复术,术后患手外观和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