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利率改革和趋势

来源 :债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调控:“利率走廊+政策利率”模式
  (一)利率走廊与政策利率的作用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调控可直接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产生较大影响,然后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影响长端利率,最终实现对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的调节。
  货币政策对短端利率的调控一般通过“利率走廊+政策利率”的模式來实现。利率走廊是央行设定的一个利率操作区间,目的是让市场利率在该区间内波动,从而实现对利率的管理。但由于利率走廊的操作区间往往比较宽,即使市场利率在上下限之间波动,其波幅依然非常大,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因此还需要有个更确切的利率目标,并通过公开市场的资金投放和回笼让市场利率接近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政策利率,它是更为精确的利率管理工具,可使市场利率在其附近波动。
  (二)利率走廊与政策利率管理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走廊的下限往往是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的利率。道理很简单,如果市场利率为2%,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的利率为3%,并且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不受限制,那么金融机构一般都会选择在央行存款,而不是按照2%的利率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拆借,因为在央行存款不仅回报高,而且更安全。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是欧元区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底”,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利率(ON RRP)是美国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底”。
  利率走廊的上限往往是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利率。在实践中,欧洲央行将边际贷款利率设定为利率走廊的上限,美联储将贴现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
  利率走廊可保证市场利率不会突破上下限。例如,欧洲央行在2009年之前的政策利率是公开市场主要再融资利率,市场利率则在利率走廊区间内波动,并且基本上都在主要再融资利率附近波动。2009年以后,随着欧洲经济持续不景气、流动性大量投放,欧洲央行利率走廊的下限(隔夜存款利率)逐渐成为事实上的政策利率,欧元区银行间市场利率也开始贴着利率走廊的下限波动(见图1)。
  (三)我国的利率走廊与政策利率分析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走廊+政策利率”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成形。
  我国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具有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底”,即我国利率走廊的下限。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应该是目标政策利率,而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就是让对应期限的市场利率与目标政策利率相匹配。例如,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应该与银行间市场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相匹配,1年期MLF利率理论上也应该与1年期的市场利率相匹配。只不过我国的目标利率较多,1年期与7天期市场利率的期限利差不是由央行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很难实现多个政策利率都与对应期限的市场利率相匹配。基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以及我国DR007的重要性1,笔者认为7天期逆回购利率应该是我国最重要的政策利率。
  我国逆回购利率:从“顶”到“底”的变化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逆回购利率逐渐成为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底”(见图2)。自2018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多次在向下触及逆回购利率后迅速回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市场利率一直稳定在逆回购利率附近,两者呈现匹配状态。
  但如果我们将时间维度拉长,就会发现在2014年之前逆回购利率基本上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顶”。银行间市场利率高于逆回购利率的情况非常少,尤其是在2003—2011年,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远远低于逆回购利率(见图3)。
  上述现象变化反映的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在2014年之前,随着我国外贸和外商投资规模的增长,外汇占款规模显著增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在此情况下,央行采取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回笼流动性,货币政策操作更多强调“量”的调节。同时,由于外汇占款是最主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我国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并不大。
  在2014年以后,随着外汇占款增速放缓甚至下降,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为了弥补基础货币投放缺口,央行一方面减少央行票据的存量规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通过逆回购、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尽管公开市场操作与外汇占款都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在外汇占款模式下,银行具有主动权;而在公开市场操作模式下,央行具有主动权,可以对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时点进行掌控。
  在基础货币投放模式转变后,央行对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调节力度明显增强,这有利于实施更加精细化的利率管理,货币政策调控也更加精准。
  从全球央行的视角来看,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本身就不是一种常态,传统的基础货币投放更多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当基础货币投放模式转向传统投放模式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利率,我国央行开始更加注重利率走廊和政策利率的建设。近年来,每当实施降准、财政资金投放导致短端资金利率下行至逆回购利率以下时,央行都会通过收紧公开市场投放量来促使利率回升,这时逆回购利率成为市场利率的“底”。
  近年来货币政策更加侧重“价”的调节
  尽管逆回购乃至整个公开市场操作的量并不大,但是在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模式下,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意义更加体现为 “价”的调节,即对市场短端利率的管理,而短端利率又会影响中长端利率走势。例如,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与银行存单利率、实体经济融资利率的走势高度相关(见图4、图5)。2016—2018年,尽管贷款基准利率没有调整,但随着银行间市场利率走高,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却出现攀升。而此后随着银行间市场利率回落以及信用政策边际放松,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逐渐回落。
  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最重要的还是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这是因为单纯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压降金融机构利差的空间已经很小,而且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定价主要基于负债端成本来考虑,如果负债端成本不下降,即便下调了LPR,银行也可以调整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   要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最重要的就是降低短端利率。同业负债在金融机构负债中通常占有相当比例。例如,我国中型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约为40%,而同业负债成本与短端市场利率的走勢密切相关。在存款利率处于低位、难以下调的情况下,要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在边际上能够下调的就是短端利率。若要引导短端利率继续下行,需要下调更具指导意义的逆回购利率。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降息的必要性不断上升。此前有市场分析认为猪肉价格和房价是阻碍降息的两个因素,笔者认为,基本面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来自供给端的扰动,目前正在通过供给端的手段在解决,依靠货币政策的需求端调控无法解决猪肉价格上涨问题。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我国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但LPR形成机制改革已经为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做了铺垫,有利于利率结构的优化。此外,在猪肉价格上涨和房地产价格存在韧性的情况下,央行首先下调了MLF利率。笔者认为,这样的调整向市场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猪肉价格和房价或许并不是降息的主要障碍。
  我国的利率水平并不高
  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来看,利率水平往往与其经济增速大致相当。例如,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走势几乎一致,两者的差距基本上都在零值附近徘徊。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增速虽然较高,但利率水平并不高。在2008年之前,我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与名义GDP增速的差距在10%以上。在2008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两者的差距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5%左右。
  笔者通过观察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和经济增速发现:发达经济体的利率与其经济增速更为接近;在金砖五国中,除印度外,其他四个国家的利率与其经济增速的差距均较大。其中,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利率都明显高于其经济增速,这与这些经济体所面临的汇率和通胀压力有很大关系;我国的利率水平则远远低于经济增速(见图6)。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资本回报率并不高。根据笔者的测算,在2001年之后,我国的资本回报率连续几年出现小幅上行,到2007—2008年时达到11.8%的峰值,而当时我国的名义GDP增速在20%以上。尽管2012年以后我国名义GDP增速在10%左右,但资本回报率却只有5.5%,并没有比其他经济体高很多。由于本文所测算的资本回报率是平均资本回报率,而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是边际资本回报率,且边际资本回报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因此我国的利率水平要比平均资本回报率低很多。
  我国利率仍将长期处于下行通道
  从长期因素来看,随着房地产和基建融资规模的回落,我国利率有下行的趋势。从短期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资本回报率下降将推动降息政策的实施。
  根据笔者的测算,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税后资本回报率与2016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见图7)。而宏观经济增速仍在下行,我国的资本回报率大概率将继续回落,即比2016年低。资本回报率是决定利率的重要变量,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中枢有望突破上一轮的低点。
  从金融市场来看,我国7天期逆回购利率有望降至2.25%以下,1年期MLF有望降至2.85%以下,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降至2.6%附近。从整体上看,2020年债券市场的调整风险不大,利率有望继续下行。
  注:1. 《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DR007可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抵押品质量对利率定价的扰动,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状况,对于培育市场基准利率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印颖  刘颖
其他文献
主持人:  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总部副总经理 周文斌  特邀专家: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 薛宏立  交银理财副总裁 梁冰  天风证券副总裁兼恒泰证券联席总裁 翟晨曦  平安资管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沈科  华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 贺涛  周文斌: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发展国际国
期刊
2021年2月,美国经济呈复苏态势但总体不均衡,欧元区采购经理指数(PMI)出现分化。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7%,制造业PMI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本月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资金净回笼3140亿元,资金利率有所下降。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中债-新综合净价指数有所下降。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和换手率同比小幅上升,债券存量稳步扩
期刊
2021年是改革开放后重新发行国债四十周年。从1981年起,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艰辛探索、改革实践、发展壮大、国际接轨等阶段,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债券市场。这四十年来,债券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债市场化改革为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改革的历程  国债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摘要:近年来,银行理财转型发展成为业内持续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变革的大趋势,坚定以精细化管理为转型方向,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促进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银行理财 金融科技 资产管理 净值化  与时偕行,科技顺势赋能  自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期刊
摘要:在分布式账本等创新技术的赋能下,证券可以数字通证的形式发行或呈现。证券的这种通证化将给交易后的结算活动带来重大改变,在某些方面能提高执行效率。然而,通证化不会减少结算过程中的风险,但是可以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在通证化的过渡阶段,通证系统与账户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织并彼此影响,并带来新的结算安排类型。  关键词:证券结算 数字通证 分布式账本  “通证化”(tokenisation)是金融领域
期刊
《债券》: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外贸的影响,有些人士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较为担忧。对此您持什么观点?  管涛:过往关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下降的判断均已被证伪。  由于疫情暴发至今尚不到半年时间,我们只能从过去的相关经验中寻找线索或答案。无疑,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与这次最为类似,其对产业链的影响也最具参考价值。当时,SARS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中断,也引发了产业外迁
期刊
摘要:债券市场中的民事纠纷通常依据合同法律规则进行权利救济,特别是刚刚公布的民法典将债券募集办法定位为要约邀请,巩固了债券纠纷民法救济路径的重要地位。然而,债券作为广义证券的一种,仅仅依靠民法中的合同法律规则难以满足投资者权利救济的需求。本文以债券募集办法的法律性质分析为切入点,以民法救济路径和证券法救济路径为依托,讨论债券投资者权利救济的完善思路,以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期刊
2020年9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不及预期,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化;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继续下降,服务业PMI回落至衰退区间。我国宏观经济稳步恢复,CPI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制造业PMI升至51.5%,进出口贸易总值同比上升10.0%;实现资金净投放4200亿元,资金利率略微下行;债券收益率持续上行,中债-新综合指数有所下降;债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于2020年4月9日正式对外发布。本文从历史视角探讨了本次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意义,并总结了改革的主要关注点,最后预测了主要受益领域。  关键词:要素市场化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政策解读  2020年4月9日,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期刊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欧美经济数据大幅下滑。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5.0%,非农就业人数累计减少约1300万人,失业率大幅攀升,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疫情冲击。欧元区一季度GDP下降3.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下行,欧洲央行保持零利率政策并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国内经济方面,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滑落,二季度稳步回升。CPI涨幅呈下降趋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