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份-2021年4月份之间所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都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纤支镜灌洗给予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十分显著,对于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具有很大帮助,在临床治疗之中建议推广。
  关键词:纤支镜灌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支原体肺炎(MPP)主要就是指肺炎支原体(MP)所导致的肺部出现急性感染,这一疾病在儿童群体之中十分常见[1]。MPP会导致儿童患者的肺部出现十分严重的感染,而且病情较为严重,在临床之中并没有典型症状,并且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威胁[2]。依照MPP的主要发病机制来说,除了MP会对患者的肺组织所出现直接侵袭以外,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在疾病出现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之中具有重要作用[3]。依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患儿患病早期以支气管肺炎重症之时 ,使用纤支镜灌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于是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份-2021年4月份之间所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现将调查研究结果作出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份-2021年4月份之间所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都为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0岁,患儿平均年龄为(4.21±1.7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11岁,患儿平均年龄为(4.62±1.26)岁。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支镜灌洗干预,具体如下:
  (1)表面麻醉。给予患者麻醉诱导之下给予2-4毫升的2%利多卡因行鼻、咽、气管喷雾,注射1%的丁卡因,并且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升/分钟,监测患儿生命体征。(2)纤支镜下肺泡灌洗。使用日本奥林巴斯BF-Q170纤支镜,经过患儿鼻腔针对气管、主支气管以及叶、段、亚段的支气管病变进行逐级观察,经过纤支镜注入1-2毫升/千克的沐舒坦到支气管的粘膜病变位置,然后使用纤支镜通过20毫升的0.9%生理盐水再加上10毫克的地塞米松针对患儿支气管进行灌洗,然后经负压吸引针对灌洗液展开回收,需要重复3-4次操作,在结束灌洗操作之后,需要注入布地奈德混悬剂,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2-3次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其进行相关的统计以及分析,实验数据中涉及到的计算型指标则以例(n/%)对其进行表示,并使用X2值對其进行检验,而涉及到的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对数据展开描述、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分析
  经过不同治疗手段干预之后组间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2.2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之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本文主要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份-2021年4月份之间所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4]。分析患者经过纤支镜灌洗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十分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之中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学艳. 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100例效果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05):694-697.
  [2]周宝云.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与肺功能指标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06):80-82.
  [3]王蓓,于彤,吕艳秋等.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RI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21,36(02):243-247.
  [4]陈龙泉. 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6):47-49.
  [5]袁槿,赵涛,刘亚锋等. 纤支镜灌洗疗法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及其发热期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7):1233-123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尿道下裂患儿实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选2017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对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纳入对照组,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百分比为95.34%,对照组百分比为79.06%,明显前者更高(P<0.05)。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糖尿病无肾病组32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28例,采集尿液并且检测尿β2-MG、尿RBP、尿mALB水平,并分析单一与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各项指标检测结
摘要:现如今,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近些年来不断的研发开发,已经研究发展到了第四代,这其中主要以加替沙星,莫西沙星这两类药物的应用广泛为主。这两种药物的基本结构与氟喹诺酮的化学结构是完全一致的,在临床层面上,将这类药物统一的命名为,氟喹诺酮类药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药理特征、应用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自身的抗菌作用以及耐药机制等,以此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探讨基层医院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选择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将期间在基层医院治疗的54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比组共2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共2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K达峰值时间以及冠脉再通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经静脉
摘要:目的: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2018年1 月-2019年8 月山东蓬莱同步骨科医院骨科初次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9例。方法:通过搜集山东蓬莱同步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病例资料,根据WHO推荐骨质疏松诊断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骨密度将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A组,骨质疏松B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骨质疏松对于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的影响。结论:通过临床
摘要: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此次入选对象是60例乳腺癌患者,笔者根据给予治疗药物不同分成参照组(单独多西他赛治疗,30例)与实验组(多西他赛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30例),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疗效、肿瘤标志物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疾病,实施多西他赛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机
摘要:目的 探究ESD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应用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消化科及普外科收治66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采用双色球分组方式,传统组33例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33例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发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素[1].通信作者:应敏刚,Email:yingmg@163.com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收治疑似多发性脑梗死的60例老年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进行综合性诊断,同时采取CT影像检查所有入选者,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出脑梗死56例,总检出率为93.33%(56/60),CT检出的病灶大小为(8.53±1.16)mm,病灶数量为(2.36±0.56)个,脑梗死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18~2021年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易感人群的感染发生率为39.32%,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下呼吸道感染占41%,口腔感染占23%以上。结论:白细胞减少症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因素,使用激素和细胞毒素后应加强治疗。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医院内感染;感染率;易感因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