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留白”是个性阅读的重要法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为达到其主要目的,教师可深入发掘文本中的关键内容,即“留白”处,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联想或想象,拓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 品析“留白” 个性阅读 重要法宝
  从课堂教学的性质来看,课堂“对话”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围绕一个话题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有序地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其中,生本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方式。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凝聚了作者情感与智慧的文学作品,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作者、文本的完美对话,思想真正受到启迪,教师就必须巧妙挖掘文本中凝聚着作者艺术匠心和创造性劳动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激活他们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去体悟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及所寄寓的深挚情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留白艺术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不把整个画面都用景物填满,而在其中留下一定空白。画家喜欢在画面中留出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空白。为更好地与画中景物相协调,达到整体和谐,这些空白,有的表示天,有的表示水,有的可能是整个背景,使人物、花鸟或其他所描绘的主体更加突出;有的可能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精神。这样画面才显得疏密得当,给赏画者以神思的空间,给作品以意境延伸的广度和深度,虚实相生,有一种悠悠隐逸之美。
  后来,人们在写作中借鉴这种表现技巧,描人叙事不说透,以点滴线索提示照应,给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去想象。“留白”是一种艺术,“留”什么,如何“留”,极讲究;让哪些内容“隐藏在水下”,哪些“露在水上”,都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巧妙挖掘教材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与生动的文本、作者的心灵进行完美对话,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关键途径。
  二、留白使情节跌宕,形象鲜明
  留白,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但文学作品中也不乏留白之处。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渺,绿苇环抱,“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而在抗战时期,这片水域却被鬼子高树炮楼,严密封锁,只有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即便这样,“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怎么回事?读者顿生疑惑,这更是对鬼子的沉重一击,鬼子会无视吗?或者会用什么更恶毒的招数来残害雁翎队呢?文章只字不提,反而让我们在里外交通员老头子的带领下,神游于恬逸幽静的芦花荡中,突然,“砰!”阴惨的探照灯的黄光,和“啪啪”扫射的机枪声,向年近六旬的老人和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袭来。这就是敌人的行动。我们着急、焦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正是因为采取了留白的写法,才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意志和力量;更使故事情节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再如,老头子由于过分自信,使大女孩受伤,自觉蒙受耻辱,发誓为女孩复仇。第二天,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洗澡,老头子却站在船尾,只顾剥莲蓬吃,“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读到此处,令人疑惑,老头子真的不要命了?手无寸铁、孤身一人的他,能险中存活吗?读完全文,不禁茅塞顿开,原来老英雄是诱敌上钩。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在回味之中,不得不对老英雄心生钦佩之情,不得不为白洋淀人民顽强、坚忍的意志所折服。
  三、留白使意境深远
  留白,不仅可以让你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美,而且可以让你品读到意境的深远美。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经典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洁概括,却包含长与短、点与线、动与静等诸多变化,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诗意画面,营造出奇景与雅趣和谐统一的意境美。再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做的一首送别诗。诗末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作结却不离送别,耐人寻味:北风迅疾,漫天飘雪,此时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早已不见,诗人却不顾风雪浸衣,看着雪地上留下的一行长长的马蹄印,此时心里又想起了什么呢?这样简洁而传神的描绘,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思。像这样的诗文,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寥寥几笔,颇有韵味,带人进入空灵的精神境界,悠远脱俗,让我们真正体悟到留白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说我们欣赏诗文,看是其一,想象和感受“所看”背后的内容,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四、留白使主旨深邃
  作品结尾处的留白又是另一种境界。《羚羊木雕》一文独特的结尾:“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简单的叙述,将孩子的纯真与善良、成人的见利忘义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不知不觉被小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所感染,进而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怕現状,我们在唏嘘之余,不禁赞叹作者的智慧,同时我们不得不掩卷沉思,反思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这般质朴的语言,却能针砭时弊,最大限度地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正所谓绚烂归于平淡,美的艺术真是不需要多费唇舌,不需要充满花哨的笔墨,就能让观者体悟到其中悄无声息流淌的韵味,品悟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虽无法亲眼目睹,却时时回荡在你我心间。
  参考文献:
  [1]7—8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7—8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资源,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学生 主人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角色应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相当普遍。我就如何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谈几点看法。  1.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往往集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于一身。因此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
摘 要: 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如何让初中生摆脱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学习 消极心理 成因 解决方法  语文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也非常大。但是在教学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近几年来,我致力于多元探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主要是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特色的语文作业,引导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1.重视个性兴趣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们的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
一些只有网民才能理解意会的替代、隐喻词汇应运而生,构成了,一种另类的网络文化现象,凸显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坚韧、智慧和不屈不挠——这多半出于大多数网民的心灵深处与高层执政理念的理解认同。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互动”。从信息发布、传播速度、深度开掘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的互动特征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概念。  一个有趣的例证是:前几年北京某市场起火,刚刚冒烟那会儿,有网友顺手抓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由于初中课程增多、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等多方面原因,经典阅读羸弱不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经典解读程式化及教法单一化等问题,不少教师只是在学期初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更没有过
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1
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敏于发现,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
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理论渊源,临床试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探讨青银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理论依据、临床疗效、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探寻中医
自20世纪60年代现代环境运动兴起以来,有关环境灾难的新闻便层出不穷.资源枯竭、人口过量、城市发展到达极限……当一条条标线亮起“红灯”,当生态崩溃和社会灾难的预测不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