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的声情并茂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歌唱艺术里,声与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声情并茂是对技巧的掌握和情感的把握,是歌唱者在演唱中应该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它关联着声音是否悦耳动听,情感是否投入。通过此文的论述,谈谈“声情并茂”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演唱好声乐作品。
  关键词:歌唱 声 情 声情并茂
  一、声与情
  (一)声即发声技术、技巧
  声音在歌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传统演唱强调,声音是由呼吸而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体之本;气及者之师也。”因此,对于歌唱来说,呼吸使其不竭动力。“声”作为歌唱中的技术、技巧。它所包含的内容繁多,概况来讲,包括气息、发声、咬字吐字和歌唱共鸣等方面。
  歌唱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气息基础上,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多种声音技巧的能源。意大利有句名言,“谁若懂得呼吸,谁就知道怎么样歌唱”,充分说明了气息在歌唱中的地位和作用。
  歌唱发声作为歌唱技术、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基本原理上来说,歌唱的发声就是研究如何打开喉咙歌唱,即:气息通过肺部器官经气管及支气管呼出,促使喉头声带震动,并制造出声音,接着由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产生共鸣,加大音量,进而让声音变成美丽的歌声。
  歌唱的共鸣从物理上来说,就是物体由于震动而发声,如果这一震动影响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象,称之为“共鸣”。共鸣腔有三种,分别是头腔、口咽腔以及胸腔。在歌唱中,共鸣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无可替代的。
  咬字、吐字也是声音技巧和技术。而言语则是一首歌曲的灵魂。“咬”是指人们通过舌头、牙齿、嘴唇、喉咙等器官的运动进行发声;“吐”是指人们能够将言语清晰地吐露出来,让听众明白你在唱什么。就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每一个字清晰而又准确地唱出来,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字正腔圆。
  (二)情即作品思想感情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在艺术表现中,真挚的情感表现和情感的准确传达,是歌唱者最根本的艺术表现。
  熟悉作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作品内涵的理解
  (1)分析、朗诵歌词。演唱歌曲前应先分析词曲作者、时代背景和作品演唱的风格。再朗诵歌词,通过分析、朗诵来获得歌词上的感性认识。并依据情感表达的需求来进行歌唱语言的处理,从而体验歌词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那种特殊功能,这样就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熟记旋律。唱准音高、节奏、节拍、并注意表情记号,这是表达好音乐作品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什么样的歌曲,都应唱准谱子,把握音准、节奏,唱出旋律上的强弱对比、高潮部分等。特别是表情记号在旋律上的特殊处理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點,使演唱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作品意境的想象与表达
  当对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时,我们可运用音乐想象力,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演唱者的个人修养
  音乐是声音与文学结合的艺术,演唱者个人修养对于其理解作品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生活催生了情感,如果想制作出更加优秀的歌曲,不但要精进歌唱技巧以及歌唱技术,同时也要推动自身道德以及艺术修养的提升,进而促使自身的歌曲表现以及处理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对于歌唱艺术而言,其实歌手将自身对于音乐的体悟及联想运用歌曲展现出来,我们常常称之为“解释”亦或者“二度”创作。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其不但是歌词的传递者,更是音乐内涵的解释者。
  三、声与情的融合
  对于声乐作品而言,其“声”与“情”之间存有矛盾关系。首先,“情”来自作品内容,是声乐作品的核心内涵。而“声”则是一种手段,用来传递声乐作品的情感,服务于“情”。演唱时,应当由“情”而发,再带动“声”,加上气息的共鸣调和、吐字以及咬字等技能,让“情”得以良好传递,但同时,“声”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情”当作歌唱首重,并不是忽视技能或技巧。相反,歌曲思想的传递离不开技能或技巧。只有存在“声”之后,“情”才能得以展现。因此,“声”与“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应当重视歌唱技巧。
  若要唱好歌曲,必须将形式以及内容处理好,特别是“声”和“情”之间的辩证关系,形式由内容而定,又表现内容;从内容出发选择演唱手段,又通过演唱手段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声”与“情”有着互相影响关系,二者相依相存,互不可缺。因此,我们在唱歌期间,应当重视“声”与“情”的深度融合,重视二者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歌曲声情并茂,促使歌曲的感染力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2.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学文化的盛行,经典诵读活动在各大校园轰轰烈烈地开展,更是给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语文是中职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弘扬国学文化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精心筛选优质的经典国学作品,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深度学习经典文化,让经典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经典诵读融入音乐、微视频等新媒体因素,让诵读活动更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弘扬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声乐民族演唱教学研究和探讨,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能够丰富我国的声乐演唱教学。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传承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有效结合,通过深入了解和探究我国声乐民族演唱教学,以更科学的艺术形式表现和演唱,进而提高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效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愈发关注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的地位也越发凸显。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和情操陶冶有着重大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主要内容,其对于学生音准把握有着较高要求。据此,本文就小学高段合唱教学中音准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强化音准训练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小学合唱能力的提高以及小学音乐教学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扬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对于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演奏者需要把握好心理素质与扬琴演奏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感悟乐曲中的情绪、情感等要素,加强对演奏过程的把控,从而实现演奏效果的提升,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本文从扬琴演奏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出发,对扬琴演奏者的心理素养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扬琴演奏 心理素质 培养  一、扬琴演奏中的心理要素分析  扬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对于
期刊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最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至关重要,大部分的主观用语让初学者一头雾水,笔者从歌唱姿势、声带的运动、共鸣腔的选择、气息的运用四个方面厘清声乐教学中的主管教学语言。针对这些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让声乐学习者在初学时就明白不同声乐教学语言的科学含义,铺就声乐学习者的成才之路。  关键词:声乐教学 语言 主客观对比  一、规范声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中职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生表示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课本中的作品。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  一、中职音乐欣赏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经典作品产生的年代久远,很难引起现代观念强烈的学生的共鸣。  (二)目前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其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
期刊
摘要:原始主义是一种艺术思想和主张,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支持。原始主义是最具感官本能的表现,由此而产生的强烈视觉震撼力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在思想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下,原始精神能够为艺术创作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西方 现代艺术 原始精神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原始一词被定义为作为社会体制的原始社会系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一种体制。从文化学角度来看,原始是人类求索行为和行为动机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原礼乐传统文化如何进行转换雅乐表演的路径,探寻了中原礼乐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契合点,从雅乐表演遵循的原则到雅乐表演的践行,重释了中原礼乐的精神内涵,呈现了雅乐的艺术画面,实现了雅乐表演的践行,体现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中原礼乐 文化 雅乐表演  一、中原礼乐话语描述  礼乐相须为用是中华文明特色的基因构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周礼》《仪礼》《礼记》详细记
期刊
摘要: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演唱的技巧,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声乐教学对学生实践的要求很高,单纯掌握声乐的相关理论,不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展开对艺术实践的研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  关键词:艺术实践 声乐教学 作用  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的学科。在进行声乐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凝聚着数不尽的先人智慧,蕴含着大量的无价宝藏。传统音乐作为其中一个部分,自身所暗含的价值以及意义无法估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稳定,文化交融的状态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开始涌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核心要点,对如何发展传统音乐以及其整体的发展趋势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