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研究,建立高等职业院校科学、系统的体育课程体系,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服务,并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课程
  [作者简介]逄湛江(1963-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张冰雨(1958-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辽宁 沈阳 11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职13~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34-01
  
  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充满期待和热情。但是,改革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如对体育课程通常包括体育课、活动课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体育课内容包括竞技项目、娱乐项目、保健项目和民族传统项目等的理性认识还很肤浅,尤其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未来的需要结合,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的开发还很不够;项目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
  体育课程教学是实现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各种器官系统在一定强度和力量的刺激下,将使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化等一系列指标发生适应性反应,学生的身体活动和体育能力将得到提高,心理环境将得到改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最大享受。另外,通过参加民族民俗体育活动,还能使民族民俗体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可见,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继承发展民族民俗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分为以传统式教学和体质研究为重点、基础课同选项课并重、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三个阶段。改革主要突出了教学内容多样化,课程目标多元化,课程评价理性化,课程结构内外一体化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特点。与此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研究的现状和改革是不够深入和滞后的。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体育课内容设置和安排上随意性较大;其二,体育教学资源明显不足,而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也亟待提高;其三,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课程体系;其四,教学改革方向和目标不够明确;其五,理论研究过于肤浅,不够深入,许多研究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和经验总结上,特别是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的研究,国内还未见相关的文献报告。因此,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的研究,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的建立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模式的建立应该围绕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以课内外一体化形式为基础,精选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学生喜爱、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较大价值的课程内容,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既可以在体育课上接受专业需要的相关教育,又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活动课或其他活动范围内选择学习项目,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教育性和选择性,形成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促进学生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由此,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模式应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教学方式和活动课四个部分。
  1.课程体系目标的确定。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人才”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应以专业需要为中心,把体育课、活动课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想。
  2.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模式建立的重点和关键。我们应该把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竞技类、保健类、娱乐类和民族民俗类。然后,将三个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个学期按专业需要在课程内容上有所侧重,促进专业发展。第二阶段是根据场地、器材资源的实际情况轮换项目。例如,第一阶段的内容可以设置为,管理类和教育类专业侧重保健类、娱乐类和民族民俗类,理、工及艺术设计类则侧重竞技类;第二阶段对这些项目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轮换。
  3.课堂教学。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最终反映在课程教学上。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式:(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单班教学过程中将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组教学方法。(2)分段式教学。分段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传授知识技术、组织能力培养和发展身心素质的三段式教学方法。
  4.活动课。活动课是构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要载体之一。活动课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体育课程教学是实现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适应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应该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科学、系统的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为切入点,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特点及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方面因素进行改革。同时,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学校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并且要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相结合,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2]张勇,等.中外体育教学内容和大纲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于军.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4]赵顺来.试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什么是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如何开展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会遇到哪些问题等方面出发,对高校网络课程的校际协作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高校 网络课程 校际协作 校际协作学习  [作者简介]周祥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和民办高等教育;孟克,南京信息
2002年10月11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亚运会期间,电视台主持人特别提醒观众:受"日凌"现象的影响,电视传播信号有可能出现中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敬请观众原谅.
分析了国家医学教育标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从5个方面提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即明确设置范围、定位层次结构、确定组织形式、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1046煤柱工作面合理进行巷道布置及开采顺序设计,有效减小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同时进行不同方式的压力监测;针对具有冲击地压灾害威胁的工作面,列举了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建筑市场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对目前高职建筑类专业建设进行了差距分析,并对今后的专业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市场 人才需求 差距分析 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郭长辉(1969-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王晓峰(1971- ),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测量;鲍东杰(
本文以某斜拉桥的荷载试验为例,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动载试验,阐述了单塔双索面斜拉桥荷载试验方法及其要点,此方法可为类似桥梁荷载试验及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
采用液相反应以L-ASP为原料对PASP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在150~240℃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SP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出反应条件为:环丁砜溶剂,磷酸催化
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数形相结合的观点,并使这一观点扎根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分析了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电瓶车以及带式运输机等矿井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提出了机电设备温度诊断、机电设备铁谱检测、机电设备振动检测等措施,希望对保证机电设备安全运
[摘要]目前,大學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多样,信息渠道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不断增加。只有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找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加强二者的互动与有机结合,才能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蔺晓贤(1964-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浙江 湖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