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nm0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古诗词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词、品味诗词。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诵读优先 注重赏析
  古典诗词大多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情感美,独特的意境美,读起来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且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炼,音律和谐悠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必须把握上述古诗词的特征及鉴赏规律。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以读为主,教学讲解为辅。不要走传统古诗词教学的老路,老师应该让学生喜欢,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背诵。
  一、古诗词教学应在诵读中,在分数外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相比于作文教学而言,古诗词虽然没有占太大的分值,但是古诗词教学却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中国自古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语文积淀着社会文明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语文和生活紧紧相连,语文教育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这才是古诗词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将古诗词教育太过分数化,就失去国粹的应有魅力,只有注重古诗词诵读,使得古诗词深入学生心灵才能培养并且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贯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之中。
  二、古诗词教育应该注重诗词赏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多数老师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思想,齐背诵”。在这种模式下,不少老师都把教学的时间花在翻译层面,逐字逐句串讲,讲完就要求学生背诵,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古诗词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做系统的赏析。赏析不是机械化的讲解,而是艺术与自身心灵的融合过程。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指出:“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根本的要求,不能只有审美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2]现在的古诗教学,大多违背了这一鉴赏目的和态度,一些老师把诗词教学上成了玩耍课,给学生读两遍,拿出与教材同步的翻译书对着翻译,再让学生背诵,这样就上完了一场古诗词教学课。殊不知,古诗词教学是个性化的行为,一首诗,诗人在创作时,有特定的背景,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所谓“诗无达诂”。但现在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把理解强加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学生没有独特的感受,不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领悟。
  三、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诵读的艺术化
  诵读关键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运用恰如其分的声音和语调进行表情朗读,才能准确、完整、动人地展示出诗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鉴于此,注重语言的品位和把握就十分重要,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显现,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掌握诗的感情基调,以情夺人,在表情、音调、节奏上给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诵读时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每一句诗词仿佛出之于己口。身临其境地体会陆游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拳拳爱国之心;感受曹操的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要进入诵读的高境界,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让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渲染气氛,通过专业人员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诗词的感情基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经典古诗词蕴涵哲理、思想健康、意境高远,其中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是符合语文教育课程目标的极好教材,但是古诗词究竟如何教学每个老师都采用的是讲解背诵等方法,这样做可能满足了当时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单就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不是好现象。《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3]由此可以发现,诵读在先,背诵在后,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起到决定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读诗才能学好诗,也才能逐渐提高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孔子及其弟子,撰.论语[M].北京:线装书局,2011.
  [2][3]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也得到推动,财务部门作为施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命脉,其风险控制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但就目前财务风险控制情况来看成效并不理想,依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使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想降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本文就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展开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如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攀升,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了提升配电网运作智能化以及自愈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含水量50%的广州土壤环境中对X80管线钢进行特高压直流接地极放电干扰-阴极保护模拟试验,并通过热脱附光谱(TDS)和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干扰间隔及干扰频次对X80管线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堂堂正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弘扬方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等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传统文化的思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需要优秀文化的引导,丢弃根本,抛弃传统文化无异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对其作出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从而使传统文化的发展超越以往的新境界与新高度,创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辉煌与新形态。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一、引言  春节期间,一张用餐的照片席卷各大头条,说是上海女一看江西准公婆摆出的饭菜,当即转身逃走。于是各种讨论汹涌而来,什么文化差异、情感诉求、地域局限类全都来了,然而随即就有文章出来辟谣,从像素和微博注册时间看,这是个圈套。  尽管不辨真伪,但是透露出一个信息:上海女和江西男门不当户不对。恰逢笔者在恶补剧版《少帅》,当看到郭松龄军事政治生涯这一段时,感觉这门当户对不仅在爱情上,在友情上甚至事业
“文化是人类群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和集体努力而获得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社会等级、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以及实 ”Cu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提高语文理解水平和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提高策略  作为我国古代人民交流的语言,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感受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从古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最有力的武器。几千年的汉语文化和思维,是维系我们民族命脉的根本,也是未来世界能够走向大同的重要思想资源。因此,用传统文化濡养语文教育,对有悠久诗书传统的当代中国来说,十分重要而迫切。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打造一个“书香中国”。而实际的情况是,国民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有专家呼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