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嗣须知》的编撰与版本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万历年间,胡文焕将蔡龙阳《螽斯集》与俞桥《广嗣要语》的部分内容合并删润,编校而成《广嗣须知》一书,收入其汇刻的《百家名书》、《格致丛书》2部丛书之中.由《螽斯集》而《广嗣须知》,内容和名称均已变更,因而《广嗣须知》当视为一种新作,其编撰者题名当为“胡文焕编”.今存《广嗣须知》的各种版本,都是胡氏编刻的丛书本或者据其抄录的抄本或传抄本。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16日,广东省医学会医学历史分会在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会议室召开了“广东省医学会第9次医学历史学学术会议暨第5届岭南医学研讨会”。
期刊
“四物汤”(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始见于唐蔺道人的《理伤续断秘方》,后被收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而得以广泛流传.关于“四物汤”,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即此方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胶艾汤”.那么,此方是否源于“胶艾汤”呢?“胶艾汤”(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见于今本《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其文为:“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
期刊
隋代萧吉的《五行大义》中有9处引用《黄帝内经》.索引原文与今本《黄帝内经》相比大多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如五脏的阴阳属性、肝为罢极之本、脾为仓廪之本等.《五行大义》可谓隋以前研究阴阳五行集大成之作,萧吉对所引《黄帝内经》之文,多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加以解释,与后世注有所不同。
近代以来,随着西医东渐和现代国家体系的逐渐建立,将医疗卫生纳入国家体系的医学国家化呼声不时出现,黄子方就是这一主张的主要倡导者.他强调国家通过医疗卫生手段提高民众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国家要承担公共卫生之责,则必须注意“环境卫生”、“预防传染”、“卫生教育”、“社会经济”及“治疗设备”等几个方面[1].为此,黄子方进行了多方的努力与实践,1928年,他任北平特别市卫生局长时,支持兰安生进行卫生示范区
期刊
1876年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1886年4月,英国差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英文缩写C.M.S,历史上中文译名"大英传教会"[1])在中国北海创办了北海普仁医院(英文名"Po Yan Hospital"),普仁医院这个名字的意思是:"The Hospital of Universal Love,"即完全仁爱的医院[2].普仁医院是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区的首家西医综合医
期刊
《五十二病方》中“穨((禾贵))”、“隋((月最))”皆有外生殖器的意思,前者为病名,后者则为人体部位.此说与以往研究不同,可还原通释相关简文.针对古今学者对“穨((禾贵))”病病症特征之众多误解,提出新说.关于“穨((禾贵))”病治法的诠释,主要问题在于,学者多以今律古,尽失帛书之原貌,亟待订正。
辛亥革命胜利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扬州出现了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报刊,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一时间,可谓报刊林立.根据《扬州报刊志》记载和笔者所见,民国时期,扬州医学界先后创办了《医学月刊》、《江都国医报》和《江都卫生报》,这对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普及卫生常识、报道医学界新生事物、保存医学史料起了积极作用.另外,扬州名医袁桂生等还在镇江发起创办了《医学扶轮报》,对民国时期扬州创办医学报
期刊
“人参败毒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宋熙宁九年(1076)设“太医局”。元丰中(1078—1085),太医局编成《太医局方》。大观初年,陈师文对《太医局方》加以修订,编撰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之“人参败毒散”当源于《太医局方》。
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消灭之前不久,其实在英国发生过实验室储存天花病毒泄漏的严重事故.这3次事故造成有记录的78人罹患天花,其中3人直接死于天花.很多人被误诊为水痘.WHO为此专门讨论了这些问题并决定将原来不知其数的世界各地天花病毒保藏实验室数目减少成2家.然而,如果将来某一天一种新的、变异了的天花病毒突然来袭,该怎么办?也许那古老而差不多被遗忘了的人痘接种方法,人们应该考虑其临时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团结中西医”,既是基于当时医疗卫生资源的考量做出的政策选择,也是前此20余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遗产之一。从最初“中西医并用”的无奈,到逐步形成“中西医合作”、“团结中西医”方针,都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密切关联。延安时期不同阶段的革命卫生工作方针,带有浓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色彩,是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医务人员提出的职业诉求;1950年确立的“团结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