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承的重要结晶,一直激励中国人奋勇向前.新时代的大学生象征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是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航行的稳定力量.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不但能够巩固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更能够帮助大学生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发展环境,对于稳定国家社会发展、延续国家统一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本文旨在划分基本颜色词“红”的下义范畴颜色词并以原型范畴理论、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基本颜色词“红”之下的下义范畴颜色词的认知语义.本文希望通过对“红”的下义范畴颜色词的深层剖析,加强读者对颜色词“红”与其下义范畴颜色词的认知及理解.
自问世以来,《双城记》的人物塑造就不断处于争议之中,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本文从传统文学人物分类的扁形、圆形人物分类入手,结合新出现的尖形人物理论,以《双城记》为例,探讨狄更斯小说创作中的多面体人物塑造.
作为新散文的领军人物,周晓枫始终以犀利的眼光透视世界,用灵敏的触角攫取角落的隐秘,创作出众多以生态、童年和女性为主题的优秀散文.身为《人民文学》的编辑部副主任,她是以何种创作姿态来与当下时代对话和共振的呢?本文以周晓枫发表于《人民文学》(2013-2019)的散文为考察中心,从叙述主旨、表现手法和写作结构三个维度切入,集中阐释主流话语视野中的周晓枫散文创作特征.
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高度凝聚和集中体现,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重要指示精神的现实需要.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性思考与实干担当中,培育其求真务实精神;融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深挖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
青年的职业选择关系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厚望.马克思在中学时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择业观念、择业原则、择业方法的角度出发,用热情洋溢的文字,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选择职业提高到个人成长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层面,寄希望于青年“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服务”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新时代青年要担起自身的使命,将自己的青春梦想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百年复兴的征程中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作为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处于流散语境下的严歌苓将视野聚焦在他乡生活中最尖锐和最能凸显文化冲突的身份认同及情感问题,刻画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东方在种族及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努力寻找自身价值与定位的过程.严歌苓的短篇小说《魔旦》颠覆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所建构的偏见式的霸权模式,力求重现被西方误读的真实东方.
麦家的特情小说《解密》《暗算》《风声》是最具“麦家特色”的一类小说,也是集中体现其“悬疑叙事”艺术的一类小说.本文从麦家小说“三部曲”入手,结合具体文本分析选材特点及悬念生成形式,探究相应叙事结构的安排,同时结合悲剧情节与英雄人物的矛盾冲突分析其中深层的审美价值.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这个角度出发,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素质相互关系的相关理论出发,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文素质培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行党的建设.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为职教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力量.本文从政治领导力、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号召力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途径与方法.
苗族民间歌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是苗族人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有机地将苗族民间歌谣纳入整体叙事中,使之在人物设置、情节结构和主题呈现等方面发挥作用,建构起文本内外苗族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交织的动态阐释框架,实现对湘西世界自然性、神性与悲剧性的全面观照,达到作者更普遍意义上的人的书写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