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有一种对梁任公先生"热心肠"的所谓"深层次"解读,是将梁实秋先生所记的梁任公先生演讲使用的三则材料用"爱国"二字捆在一起,从而得出"热心肠"即"炽热的爱国情怀"的结论来。这种解读,作为个性化的阅读自无可厚非,但从教师之口宣泄到课堂,作为集体硬性的标准化分析和标签式的理解,绑架到学生的阅读思维上,则是荒谬而残酷的。不仅因为这种解读本是毫无依据的荒诞式联想,更因为它直接封杀了学生阅读的想象,开启了学生牵强附会的反科学阅读之路。这是与新课程理念根本背离的。而不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