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合小学生发展和接受能力的科学课堂,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着手,寻找他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并结合其他课程的特色和优点,融合其他元素的知识,编写相关课程,有效开展综合性教育,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贡献力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核心素养;拓展性课程;课程意识;课程计划;课程结构;综合性教育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具备重视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素养。
  做为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增强课程意识,从学生周围突破,寻找身边的课程资源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更需要学生把探究带出课堂,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课外探究,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我校建立了一个科学活动实践基地——百草园,不仅可为学生提高随时探究活动的平台,更可使学生的探究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每天中午百草园社团的成员都会自觉地来到百草园观察种植的植物情况,其他对种植有兴趣的同学也会过来参观,看看百草园里的油菜花有没有长高,月季花有没有长大了,薄荷是不是长高了?孩子们既然这么有兴趣,那么是否可以编写一本种植类的书籍呢?让学生了解养花的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如何探究哪种方式适合某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如何科学养护等知识。种植实践活动没有标准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好这些问题,抓住教育的契机,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引入,用一性子杯子制作“欹器”,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有机集合,把德育融入科学课堂,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教师出示有结构的材料,学生的思维得到飞速发展。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可以选取一些类似的传统器皿,寻找小学生可以理解的材料,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原理的时候,运用科学原理,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做好课程计划,理清课程结构,开发拓展性课程
  拓展课程的开展,是学生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强化的过程,更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建立在科学实验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渗透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整合学科内容,调整课程框架,努力挖掘教育因素,为德育教育增添新的内容,为科学学科教学改革寻求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例如我们的《百草园》课程实施建立在“百草园”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认植物”——“护植物”——“养植物”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和将实践活动融入了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升,并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后,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有关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扎实;拓展了农村孩子的视野,给他们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找到學习科学的信心,收获成就感,增强学习科学的动力。
  三、以科学为主线,融合其他学科元素,实施综合性教育
  科学课大多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甚至影响到后续的科学活动。
  例如用饮料瓶做吸尘器时,可以先发给学生饮料瓶和杯子等材料,观看吸尘器收纳垃圾的视频,猜猜各自的作用,并适时给学生提供螺丝、小电动机、导线、胶带、螺丝刀、美工刀等器材,请学生一边完成完整的设计图,一边动手做做看,不断调整和修正设计图。往往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动脑质疑时创新能力最高。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电》单元,学生对电路很感兴趣,但是学生刚学习简单电路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短路、灯泡烧毁等现象。及时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先画电路图,后动手实践的好习惯。如果学生想在课后再去试试,电路完成设计后,因实验过程无人知道,极易出错,学生如果想要实践,容易存在短路发热、电池爆裂、灯泡烧毁等安全隐患。如果能利用家里的电脑设备,根据自己画的电路图,在实验前先进行模拟实验,若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接正常;若发生短路,电路则会自动提示,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再实际操作连接电路,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课外无人指导,准备电路材料困难等问题,模拟实验“电路材料”充足,为学生的继续探究提供了保障,使学生的探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合小学生发展和接受能力的科学课堂,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着手,寻找他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并结合其他课程的特色和优点,融合其他元素的知识,编写相关课程,有效开展综合性教育,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贡献力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喻伯军.“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
其他文献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最新的变电站电气综合监控技术及其在机场供配电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大豆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晒种与拌种、播种、间苗、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055-01  大豆作为东北的传统农作物,其种植技术已经满足了高产的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总结大豆栽培技术进
本文主要探讨了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对象与基本假设等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认为智力资本管理会计首先是一个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才是一个以战略决策支持和管理控
介绍了宝玉168玉米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制种技术要点,以为宝玉168的种植提供指导。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迈向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步,许多启蒙知识的学习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展开的,因此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幼儿园时期为儿童打好基础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合理化教学进行探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合理化;教学策略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为儿童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环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增强学
产科属于医院高危科室,助产人员担负保障母婴全的任务。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稍有束缚会产生严重后果。当前社会法制逐步完善,患者具备了良好的维权意识,对助产工作提出了非常高
生选6号是以半矮秆、中感赤霉病的宁麦8号为母本,多穗、中抗赤霉病的宁麦9号为父本杂交,F1代利用花培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稳产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为了给该品种的合理利
大浪淘沙,褪去花色的外形包装,阅读教学正逐步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加强学生阅读素养的训练已在许多语文教师心中达成共识。那如何选好切入点,让阅读课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呢?  一、学生经验——提升阅读素养的基石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据调查,90%的学生在没有接触新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学习,可以掌握教
通过阐述播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指出影响播种质量的因素,从而引出机械化播种的优点,并对机械化播种提出了技术要求。最后简要阐述近期重点推广播种使用机械一旋耕施
为解决育种目标性状为区间数的决策处理问题,基于同异理论和区间数理论,提出了一种育种目标性状值为区间数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对目标性状区间数的规范化处理,建立各品种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