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善”中的人性温暖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到一则新闻。四川眉山一女子在逛商场时被盗,她用发帖来宣泄自己的郁闷心情,并公开抱怨后来才提醒自己的男性路人。
   这名女子,既不谴责小偷,也不自责自己粗心,反而埋怨这名善意的提醒者,于是,她受到了网友一波又一波的集體炮轰。
   几天后,帖子中的男性路人跟帖解释,之所以当时他没有动手,是因为小偷有好几人,他们团在一伙行动,自己并没有孔武之力,担心打不过他们,甚至害怕这群贼娃在穷凶极恶之下出黑手,所以就采取了“平常之善”的事后提醒方式,来诠释个体的善,并未被“平常之恶”侵占心位。
   哦,原来是这样的,说清楚之后,很多网友为这名男子竖起大拇指。事情原本可以到此为止,一般情况下作为正常人这时多半已经被网友骂醒了过来,退一步也开始半醒。但是,我的这个老乡妹子,却“一根筋指数”较高,“女汉子味道”颇浓。她又开始抱怨这名男性路人应该以“跑几步,假装喊我”等方式提醒自己——这叫“见义智为”。
   女子的此番“抱怨第二季”,传递出的大意是:你的“平常之善”未免太过平常了,平常得快掉渣了,本妹子虽然明白,但你为何不智商高一点点,灵机一动动,假扮俺的男友,如此呼喊着跑过来,我岂不能得救?
   唉!人家没有像多数人那样只作看客,充当“庸常之恶”,你的要求倒一阵比一阵高了起来。不用说,这名女子又一次遭到网友阵阵炮轰。
   新媒体时代,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喜欢看看网友评论。这是媒体视角的一种转换,也是社会意识的更替。这个女子公开斥骂“平常之善”的本身不足太多的价值,反倒是持续关注的网友“配送”的一批颇具关注价值的原生态评论,值得思考。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传递出时代的烙印,呈现出时代人的心境。
   大多数网友的倾向一致,那就是认为女子不应该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不应该强求他人来为自己实施见义勇为的行为,也不该自命不凡地教育和训斥这个男子如何做到“见义智为”……就连眉山警方也不想继续沉默,有一名警察“蝈蝈”就公开称,这个女子欠这个男子一声“谢谢”“对不起”。
   不用说,包括大多数网友和这名警察在内,得到今天的这一结论,是出于一种平静加无奈之后的次优选择。当正义在社会得不到及时而全系统地匡正时,生命个体披就的那身“悲剧外衣”便开始增厚。他们平时虑及自身的命题都一直心事重重,久未得解,哪还会有更多的体能或意识支配自己,一个健步冲上前去,对被盗女子大喝一声“老婆,我们回家吧”呀,难矣!
   还是用例子来说,就在前不久,网友“莉子99”在微博上非常郁闷加痛苦地反映了她的亲身遭际。
   她称,一天上午,她在福州乘坐25路公交车时,被一名中年男子恶心骚扰,她当即反抗,这居然引来了对方言语威胁,称要弄死她、报警也没用。更有甚者,这个男子居然还敢一路跟着她。“当时车上人还比较多,但是并没有人出来制止对方的嚣张行为。”
   “莉子99”想不通也得想,人性的弱点有时候显得格外突出。一头色狼与一车的人相比,虽然数量处于劣势,但“明哲保身、但求无祸”的人性自我矮化加弱化的本能意识却占尽上风,当然,这种气氛也被这头色狼捕捉于胸,多次掂量过一车人不能跟他过不去,哪怕是假装高喊一声“老婆,过我这边来”的“见义智为”之举,也是绝不会出现的。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肆无忌惮地骚扰这名女性,被警告后仍然恶行不止。
   这种看客表情,的确不美,如此冷漠和麻木,也深深地刺痛公众敏感神经。究其成因,恐怕还是存在于普通人身上的那种“平庸之恶”,面对色狼的嚣张跋扈,这些人陷入了一种无思想、无责任、无表情的状态,放弃了起码的道德评判权利,更放弃了履行捍卫公共秩序的责任,将自身置于事情之外。
   最早提出“平庸之恶”这个概念,是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比如“指鹿为马”中,面对赵高的行为,群臣点头称是,就属一种“平庸之恶”。
   有时候,我对人类的不管是否是与生俱来的弱点怀有一种莫名的温柔的同情,因为我非常能够理解这种情绪的产生由来。因为我也经常弱点过,而且还常常弱得不能自已,弱得六神无主。我对弱点的同情之心,远远超过对刚强和优异的钦佩之意。换句话说,那些有着明显的弱点的人,往往更使我感到真实。
   于此心境中,我更切身地感受到那名“事后提醒”的男子的“弱善”中的那一份宝贵的温暖。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给我带有安全感的是人,但更多的应是一种体制机制,更厚的是一种文化本底,更持久的是“人人牵手、互助互帮”的精神皈依。共足踩出这条路,且行且长,且美且真。
其他文献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骂鸭》的故事:   有个人偷了邻居老人的鸭子,煮着吃了。到了晚上,感觉皮肤奇痒。早晨一看,浑身长满了鸭毛,触之则痛。他非常害怕,一天也没敢出门。   夜里梦到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于是这个偷鸭人找到邻居老人,说有人偷了你的鸭子,你应该骂他一顿。老人笑着说:“一只鸭子,丢了就丢了,谁有闲工夫骂人。”偷鸭人着急,只得如实相告:“鸭子是我
期刊
你认得幾个字?倘若有人这么冷不丁地问你,你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我想,很多人首先会一愣,然后一种愠怒会从心中升起;有的人甚至会以为这是一种羞辱,会跟你脸红脖子粗。的确,从识字层面上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60岁以下的人中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文盲了,看书、读报、写信等当不成问题,如果真有人正儿八经地问人家“认得几个字”,人家不跟你急才怪!   想起这个话题是记忆深处的一幕一直萦绕不去。当年上大学时,教我
期刊
火候,火者火力,候者时候,烹饪时火力强弱时间长短之谓也,也是获取美味的重要手段和厨师把握的一种境界。正可谓:餐馆好坏在厨师,厨师优劣论工资,工资多少凭技艺,掌握火候见高低。   火候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其不同称谓,大体说,它是哲学上的度,物理化学的临界点,社会学的分寸,儒学的中庸;是论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的“节”,也是日常的正好、恰好;是农时上的“秋分种麦正当时”,也是时机上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非
期刊
一个人的成长不完全是好事情,往往伴随着自寻烦恼,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一种。假如是儿童,老师和家长指定了读物,他们只需要摇头晃脑地背诵就可以了,懂和不懂是另一码事,就像从前的私塾启蒙,刚脱掉开裆裤子的孩子,哪里懂得《论语》的要义呢。我的中学时代是文革后期,学校整体的学习气氛不算浓,要恢復高考了,大家才有一点时不我待的样子。   那时人教社中学统编语文教材所选当然都是名家的作品,其中又以鲁迅先生
期刊
爱斯基摩犬以温顺出名,但温顺,并不是这狗的天性,而是人类的杰作,是经过人类严酷驯化的结果。   很久以前,一些聪明的俄罗斯人,看中了爱斯基摩狗孔武健壮的体魄和抵抗寒冷的能力,便训练它们拉雪橇。但这些性格中不无桀骜的狗,对试图驾驭它们的俄罗斯人并不怎么买账。它们或消极怠工,或直接拒不执行指令,甚至使出一些怪招,把乘坐者摔倒在地。狗们对驯化的抵制,使它们厄运降临。呵斥、鞭打、禁闭,不给狗食;许多表现特
期刊
看过一幅题为《关键的评委说了不算》的漫画,感触很深。漫画里一个官员正在做廉政工作述职,发言完毕,合作单位、同事、镇领导、邻居、老百姓分别给出了高低不等的分数,前面四个评委给得很高,最高的是10分(满分),只有“老百姓”评委给得很低,仅仅2分。不料,主持人当场宣布:“去掉一个最低分!”漫画的寓意非常清楚:在某些手握权力的人眼中,“关键评委”老百姓恰恰最无足轻重。   艺术是现实的折射,漫画里的事实
期刊
在“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时代,甲乙见了面往往会有这样的对话:“你淘登到二胎指标了吗?”对方回答有或没有。所谓“淘登”,是东北方言,意思是“弄到”。不过这事不太好弄,需要找找关系,走走后门,必要时户主还绞尽脑汁上查祖宗三代五代,然后把民族一栏里的汉族改成某一个少数民族,那样就允许你生二胎了,否则不经指标允许超生了,你会受到严厉惩处,搞不好公职都丢了。上边定政策一向灵活,前边往往缀个“原则上”,有了“
期刊
人们干事办事或解决问题,都愿意找规律,即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找着了这个规律,也就掌握了它们之间必然的发展趋向,利用规律达到速效、彻底、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且客观地存在于事物之中,但规律不可滥用。你敏锐地观察发现认识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它也仅能帮你解决此事物的矛盾或问题,可谓专事专用,不可它用,更不能混用乱用误用。   物理学中有个规律,叫“减少规律”,即减必少,增必
期刊
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位治金石印信的朋友,经常把他的作品在圈里展示。这年月好这个的着实难找,更何况这位朋友比我年轻很多。我非常珍视这位朋友和他的作品。这一天他发了一枚刻有“虚心弱志”四个篆体字的金石印,猛然觉得这四个字很入我心。   先说“虚心”,这两个字相对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它最先让我想到的,就是“谦虚使人进步”的名言。还有,“虚怀若谷”“谦谦君子”“谦虚谨慎”等成语,也都表达了与“虚心”有关的积极
期刊
“熊孩子”任性,淘气,我行我素,让人恼火。可孩子不都“熊”呀。你看,一群孩子在游乐场玩,一个家长向自己孩子一勾手:“时间到了,该回家了!”孩子虽有不舍,还是乖乖地离开。而另两个孩子就“熊”了,大呼小叫也听不见,上前去拉,却坐在地上撒大泼。   几个朋友讨论多次形成共识:“第一任教师”——孩子的父母要担好教子第一责。家庭要讲爱,可对稚嫩的孩子管教不能缺失,不能把“人性”宠成“熊性”,惯成“十指不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