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邛崃南宋石塔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塔、童年与天启
  “一个人的一生从未跟一条河流一起生活过,那是遗憾的。如果没有与一座山相处过,也是遗憾的。”童年时代生活在平原上的作家张锐锋在他的散文里这样写道。值得庆幸的是,这两种遗憾都不属于我。事实上,我的人生画卷正是以一座大山为背景,沿着一条河流淌的方向展开的。这座山就是川西著名的天台山,这条河就是邛崃市的母亲河—南河,《华阳国志》上称之为布濮水。濮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以一个民族来命名一条河流,说明古临邛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河流是大地上最早的罗盘,能确定人行动的方向,也能确定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生活形态。而我就是在能确定我人生方向的布濮水的源头度过自己清贫而又快乐的童年的。幼时的我并不知道那是命运的恩赐,是一种浩大的幸福。命运把我安置在那里,自有道理。我从不和命运申辩,只是一次次服从。布濮水让我的心灵在人生的初始阶段便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滋养。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与布濮水朝夕相伴的日子,内心便涌出一股隐秘的喜悦。
  布濮水从它的源头—高何镇(当时叫公社)境内的那些平凡而又充满灵性的山间涓涓涌出,千回百转地与白沫江交汇,流向古城临邛,沿途播下它文明的种子,这便形成了邛崃西路那些美丽的村落。它们是我所能体味和感知的乡土中国最温暖最朴素的部分。沿布濮水溯流而上,依次是临邛镇、白鹤乡、马湖乡、水口镇、油榨乡、火井镇、高何镇……布濮水就这样串起了一串文明的念珠。在上川南道的这串念珠上生活的人民口音粗重,性格温和敦厚,又不失山野豪气。民国时期,这里曾一度盛产土匪和鸦片,这给西路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抗战时期,因捐飞机支援前方抗战,被蒋介石赐予“天下第一保”匾额的保长,就诞生在那里。而这些以两个字为一组,像石榴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的汉字,其背后隐藏着许多神秘的传说。那些传说像山风和鸟鸣一样灌满了我童年的耳朵。
  塔,又称浮图、浮屠、堵波、塔婆、兜婆,是梵语音译的不同中文版本,意译应为“文坟、圆冢、灵庙、高显处、大聚、功德聚”等。最初是用来藏置舍利的,故称舍利塔。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阿难等焚其尸,骨子化为五色珠,平分给人国国王以平息纷争,其后又被分散于世界各地,信徒们便建塔供奉,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塔了。作为佛教特有的建筑,自佛教传入,塔与佛教寺庙便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华夏大地上,并且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在那特殊的年代,中国大地上蔚为大观的佛塔,自然被视作封建迷信的产物。但不知为何,自从在那个夏日目睹了倒映在水里的石塔,我便常去那个原名叫大悲寺的石塔寺。当时,寺庙已十分破败、凋敝,平时罕有人去。但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月,我几次去都发现,庙内竟香火袅袅,实在令人称奇。   在校门外的场口上,有一座红砂石砌成的碉堡,据说是民国时期一个姓谢的大地主用来抵御强盗(当地叫棒客)的。我和同学们也爱去那儿玩。只是碉堡坐落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每次去都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多有不便。而石塔寺没有围墙,我们这些并无多少功课的野孩子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大家在那里尽情地捉迷藏,巍峨挺拔的石塔便成了最好的掩体。我至今记得,石塔曾多次掩护我,让我化险为夷,躲过了“敌人”的袭击。那些年,石塔像一张养在“闺中”的断弦之琴,无人能识得它美妙的琴声。当时,见识短浅的我自然也不知道石塔的价值,更不知道日后会成为令一方水土为之自豪的“国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觉得石塔造型独特,围着它捉迷藏很好玩,觉得它和古庙所构成的那种神秘而肃穆的氛围,对我有一种奇妙的、说不出的吸引力。
  邛崃是红色老区,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建立的第四区苏维埃所在地正好在石塔寺内。尽管红军在高何镇仅仅停留了一百一十二天(1935年冬至1936年春),但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给古庙平添了一层悲壮而传奇的色彩。记得当时在石塔寺玩耍时,寺内尚存有“争取苏维埃新中国”、“活捉薛岳,赤化全川”等石刻标语碑。有一块标语碑落款为“拔起政治部”,我当时似懂非懂。薛岳是谁?何方神圣?我也搞不清楚。据说,这样的石刻标语在邛崃境内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条。也许,正是由于石塔寺曾是苏维埃所在地,正是由于这些石刻标语,以及古庙所特有的慈悲力量和当地老百姓的淳朴善良,石塔寺才躲过了那场叫“文革”的浩劫,而得以保存至今,让我们无数次来到这里后,还像初来乍到一样,发思古之幽情:感叹祖先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这里已辟为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大门由红砂石砌成,门墙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七个大字。
  珍珠与断弦之琴
  在秋风与落叶中,我又一次来到石塔寺。
  如今,从邛崃市区通往高何镇的狭窄的碎石路早已变成了水泥路,只有布濮水未变。它曾一度被工业文明污染,但在政府勒令关闭几家小型纸厂后,仍清澈地、不舍昼夜地蜿蜒流淌于大山之中,并向下游源源不断地传递着那些古老村落的消息。我来到石塔寺,这里早已旧貌换新颜。一片松柏院落,清凉而幽秘,看得出院中常有人打扫清洁。当我抬头,但见绿荫蔽日的马杉树环抱着石塔。
  石塔在寺前山门外,距山门约八米,处于寺内建筑中轴延长线上,熟悉佛教建筑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寺塔布局相当讲究,颇为独到。这座全部用红色砂岩砌筑而成的石塔,通高十七点八米,平面四方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约四米,分基台和基座两部分。基台由平整的条石砌成正方形平台,在塔的须弥座角,分别雕刻四个凶猛兽像,暗含四大天王托塔之意,为此塔所仅有。据伫立于寺院内右侧的《重刊古志》记载:“大宋国西蜀郡邛州火井县生生螟蝗叠生,田禾损伤,五谷不熟,人民饥窘,殊为难堪,幸值宋之乾道四年戊子有僧安静方游而来,驻锡于山,见群风四起,赫然有光。僧徘徊久之,喟然叹曰:‘此乃无佛圣所居,故妖氛得以作祟耳。’”因此,此塔须弥座角,雕刻凶猛兽像,亦含有镇妖的意思。杭州著名的雷锋塔在当地百姓心中就是法力无边的“镇妖之塔”。
  不仅如此,映入我眼帘的石塔还有三奇:
  石塔底部造十二根八方形石柱护廊,为国内所罕见。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梁思成的得意门生罗哲文教授来四川时,曾专程赴石塔寺考察,对此亦十分感慨:“此塔在高大须弥座上设附阶(回廊),为国内古塔所少见。”但正是这种国内佛塔所罕见的建筑结构,充分表现了南方建筑的特点,此为一奇;
  护廊底部又置二层须弥座,造经幢置须弥座是常例,可这高达十三级的密檐石塔下置须弥座却十分少见。在此,请允许我像一部相机一样,多花些笔墨来如实描述一下双重须弥座的特点:基座双重须弥座,高约三点五米,中间是束腰,以间柱分为三间,柱间浮雕海棠曲线形壶门三个,内有阴刻牡丹、莲花等传统花卉,线条流畅,繁简相得益彰,是不可多得的宋代花卉图案雕刻佳品。双重须弥座上雕有纹饰和佛龛,须弥座束腰上面装饰着仰莲瓣花纹,上层须弥座直接叠在下层须弥座的上枋上……这种佛塔基座正是典型的宋塔风格,高大的须弥座上托着第一层塔身的附阶回廊,回廊同须弥座一样宽大高耸,此为二奇;
  须弥座底座四角外出呈波浪卷涡状,这卷涡上翘如硕大的蜗牛壳,亦十分稀罕,此为三奇。
  我是爱琴的,既爱“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无弦琴,抑或断弦之琴,也爱某一张特定的能发出琴音的琴,更对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充满了神往。我曾多次前往郫县红光镇,在蜀派古琴大师俞伯荪老先生的琴房里,聆听他用视若至宝的宋琴“铁客”弹奏《孔子读易》、《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山流泉》、《墨子悲丝》、《佩兰》、《水仙操》……那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这三奇、三绝一下子打断了我将眼前的这座南宋石塔与其他若干石塔比较的思路。我的思绪不再信马由缰:如此独一无二的构建不正是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的一张断弦之琴吗?在哪里又能续得第二张呢?忽然想起此塔全称叫“释迦如来真身宝塔”,《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道尽了佛陀境界的至深微妙。我眼前的石塔,眼前的这张“断弦之琴”,亦可说“如来”了吧。
  让我们从下往上再次亲近一下石塔:
  第一层塔身以上,出密檐十二层,相距颇近。塔身底层较高,约四点一米,四面均有佛龛,龛内供四方佛,龛楣题匾:“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尤为可贵的是,刻有建塔的年月和书写人的姓名款式。上款刻“左迪功郎火井县主薄王觉书”。佛塔四面皆同,东、西、北三面上款题:“勅赐大悲院兴建石塔僧安静记”,南面上款题为:“大宋壬辰乾道八年秋兴建石塔僧安静记”。第二层以上塔身伸出,腰檐由整石凿成,四角反翘。每层间均辟有三个小佛龛,用以替代门窗。整个塔身外观,从第二层至第六层每层略为增大,从第七层至第十二层则逐层收小。塔身格外流畅挺拔,每层四面刻佛像三尊,共计一百四十八尊,塔身刻《观音经》、《大悲咒》、《地藏本愿经》共三卷。塔刹高1米,在塔顶置覆钵两重,上置葫芦宝瓶。众所周知,唐宋佛塔的塔刹原是十分讲究的,但石塔寺石塔的塔刹与整座石塔的建筑风格殊不协调。据《重刊古志》记载,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因“寺殿凋零,塔顶毁败”,寺僧荣昌“自己衣食之资,竭志用心修整”。这个塔刹正是明代配装的,其质量稍差,也就不足为奇。哎,明清不如唐宋。正如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所言,“世代如落叶”。
  邛崃,这个发音为“Qiong lai”,在藏语里意为“盛产美酒的地方”,同时也盛产道教、佛教以及由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衍生出来的古塔,除高何镇石塔寺内的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外,还有建于南河沙洲之上的中国现存最高风水塔—回澜塔,战斗乡场镇上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雕饰富丽、造型精美的兴贤塔,火井镇境内以五代女诗人、书画家黄崇嘏的芳名命名的崇嘏塔,太和乡境内的紫荆塔,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景区内的海会塔、灵空塔、应光塔,坐落于城郊的云居塔,及“姐妹塔”—文笔塔与鹤林西塔等十三座。它们造型各异、种类繁多,有六角形、四方形,有砖塔、石塔、琉璃塔及陶雕之塔,在湛蓝而深邃的天空下,它们像一颗颗散落于临邛大地上的珍珠,给一方水土带来了多元文化共生的别样的人文风景。
其他文献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状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题记  生死之事  站在古城的十字路口,抬头西望,西崇之山巍峨直立,巍巍城楼如冠及宇。在树木葳蕤的山腰,有一座庙宇从树影掩映间绰约显露出来,高墙环绕,重檐翘角,庄严中透着神秘。庙宇的其中一面白墙上,写有“人焉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的《陈情表》一文中,李密写到晋武帝下诏授予他“洗马”的官职,但因为想要留在家乡照料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祖母,他向皇上呈上此表“辞不就职”。   那么,这个被李密拒绝了的“洗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洗马”一词,最早出自战国时左丘明所著的《国语》:“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春秋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国君勾践被俘,给吴
入选理由 始终高度重视并支持职业教育工作,支持集团内职业院校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企业所担当的社会价值。  亮 点 集团公司领导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办学优势,在对内做好在岗职工培训的同时,对外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在硬件上给予支持。集团将1.3万余平米建筑和包括体
晚唱  枯藤、老树、昏鸦  故乡瘦得只剩下  这些冰冷孤傲的意象  一个跪拜故乡的人  喝得残阳如血  喝得天地空空  当回不去的故乡  只剩下高浓度的怀念  另一个走失多年的自己  便从虚构的时间里向我走来  而那些残留的青春  仍旧毫不留情地把时光  剥削成一座座游动的懸崖  孤独  一个远去的人  总盼望成为  一个归来的人  那些疼痛  把高天的白云  放牧成归乡的快马  草原布满他内心的
野 鹿  鸟羽有风,松林上有薄雾  夕阳的金手指正抚摩群山的脊背  一棵白蜡树的牵引让山崖躬下身子  俯看脚下两只悠闲的野鹿  我们停车,在松针的阴影里呼吸、倾听  沉陷于周遭渐渐聚拢的黑暗  湖水微漾,神似一种天真  无边的静穆,近于本我  在山野,生命各领其欢,纯粹而自由  如心灵盛开,如鹿垂下眼睑  与海浪鸥鸟共度一个下午  面对大海尽可放弃言辞,  平静或激荡,都有海浪替你说出。  只需走
十月的江安河畔,已经有了一丝凉意。校园里,桂花还留有残香,柳树的叶子正绿。夜晚的农院,华灯初上,还蛮有诗意。  周五晚上,开完班长团支书会,已经快十点了,走出分院会议室,我对团支书说:“终于又到周末了,真好。”突然,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我已经好久没陪母亲了,虽然说我在温江,母亲在双流,但我也很少过去,想来还是挺对不起母亲的,以前距离远,很少陪她,现在隔得近,还是没陪她多少。  “喂,妈。什么事
入选理由 从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内涵建设、基础能力、服务体系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全面回顾我国职业教育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以改革为主线,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主要领域的改革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評述,努力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逻辑和发展路径,向读者展示一幅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富画卷。  主要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國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调整教育结构、促进社会
摘 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艺技术专业在“一体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确定能力标准和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框架下构建以师范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模块化、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实训环节贯穿始终等特点。  关键词 课程体系;机械工艺技术;职业能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 基于扎根理论,对上海市7所中职学校12名企业工作背景教师进行深度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与分析,从积极因素(经济发展、人职匹配、职业特性、职业态度)、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从教门槛)和调节因素(家庭责任、薪资福利、聘任渠道)三个维度构建了中职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教师从教动机的影响因素模型。其中,积极因素对企业工作背景教师的从教动机起促进作用;消极因素对其从教动机起阻碍作用,但在一定条
?  STEM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整合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2018年4月,澳大利亚科学院、科学技术工程院、教育委员会、首席科学办公室等部门纷纷在各自官网上刊登祝贺《优化STEM校企合作伙伴关系:激励澳大利亚新一代》(以下简称《STEM校企伙伴关系》)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