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异前列腺素与系统性硬化症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累及皮肤和内脏,最终导致组织纤维化的多系统损害的疾病.虽然SSc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皮肤和内脏器官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免疫异常已经作为其特征性改变而被认识.近年很多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SS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目前认为体内最适用的氧化应激标志是异前列腺素(isoprostanes,iso-PGs).其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物学活性.与SSc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氧化应激及iso-PGs在SS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患者女,38岁,因"反复面部红斑伴多关节肿痛6年余,声音嘶哑4个月"为主诉于2012年9月4日入住我科.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伴双膝关节肿痛,伴脱发、口腔溃疡、全身乏力,无光过敏,无畏冷、发热,未诊治,后渐累及双肘关节、双踝关节,伴双下肢轻度水肿,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
期刊
SAPHO综合征是主要累及皮肤、骨和关节的慢性疾病.骨肥厚、无菌性骨炎及不同形式皮肤损伤是本病特征性改变.目前全球报道的病例数不足500例,大多数病例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近十几年来,随着对其的认识,我国SAPHO综合征也偶见报道.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治疗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10例对熊去氧胆酸(UDCA)生化应答不良的难治型PBC患者,自愿提供健康一级亲属作为供者,在之前治疗基础上,进行BM-MSC移植治疗1次.观察治疗时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第1、3、6、12个月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等方面变化.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①异基因BM-MS
摘要:当前,我国电力经济蓬勃发展,但也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快速运行,其中,电力企业核算是电力企业运行管理的一大难题,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和智能电表的推广,配合集抄系统的远程监控和处理功能,可以实时有效地对电力企业核算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智能化抄表技术;电力企业;核算方法  引言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在核算过程中考虑的因
目的 评价IgG/IgA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INOVA抗CCP3.1 IgG/IgA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169例RA患者、10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72名健康人血清中的抗CCP3.1抗体水平,与第二代抗CCP-IgG (CCP2)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比较,分析其他RA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抗CCP3.1抗体之间的相关性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以广泛慢性疼痛及有压痛点,同时伴随着疲劳及睡眠障碍的疾病[1,2]。
期刊
例1男,43岁,城镇居民,因腰骶痛1个月入院,伴夜间翻身困难、晨僵、腹股沟区疼痛、足跟痛,门诊以脊柱关节病收入院.查体脾肿大,腰椎活动受限.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38 mm/1 h,C反应蛋白(CRP)6.5 mg/L,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阴性.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提示骶髂关节正常;扫描范围内腰5、骶1椎体内可见片状长T1、T2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影.全身骨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创新改革,我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是重要的教育思想,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推动了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资源;策略  小学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特别重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生活化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丰富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体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和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后者由影响骨代谢的任何疾病和(或)药物所致,其中药物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最常见.GC诱导的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GC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椎
期刊
编辑部:在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的鼎力帮助及国内专家不遗余力的“传、帮、带”下,我们一线基层医院风湿免疫科已得到逐渐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技术及诱导治疗亦已初见规范,对于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抢救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