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两重天的累股证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香港不少银行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一方面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大客户,另一方面提供收益丰厚的产品。不过,近日有投资者因投资衍生工具Accumulator(累积股票期权)巨亏,而向香港证监会投诉合约不公,令他们亏损10多亿港元。
  Accumulator到底是怎样的产品,能令那么多富豪陷落?
  
  赚有限亏无限
  
  Accumulator被称作累积股票期权,也被称作累股证,是一种复杂的股票挂钩期权衍生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当前股价的水平为投资者提供股票。
  具体来说,就是Accumulator发行商允许投资者以低于现价10%-20%的行使价,每天买入指定数量的看好股票,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自动终止,但保证投资者在至少一个月内每天可以行使价积累股份;但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以每天双倍数量买进股份,合约期限一年到两年。另外,投资者通常只需要拥有合约金额40%的现金或股票作抵押,即可按合约买入股票,这加大了盈利的程度。
  比如,某只股票现价100港元,Ac-cumulator合约规定,买入行使价为现价的90%,合约终止价为现价的105%,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90港元行使价逐日积累该股票。如果股价升过105港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合约不满一个月便终止,投资者至少能够获得一个月以低于市价10%的价格买人指定数量的股票,并可以立即售出获利。但是如果股价跌破90港元,不管跌得多惨,投资者都必须以90港元价格买入该股,而且要买入双倍股份,直到合约到期。
  由于涨时收益有限制,跌时买进无限制,可谓“赚有限,亏无限”。有人根据其谐音称之为I kill you later,即以后再杀你。
  这样一种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属于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零售投资产品,其发售文件和推广材料无需证监会核准。而购买未认可产品的投资者只能是专业投资者。
  所谓专业投资者,根据证监会的定义,泛指拥有800万港元以上的投资组合资产,并有一定的投资经验、技巧和知识。
  私人银行的客户正是符合条件的专业投资者。
  
  客户主要来自私人银行
  
  能成为私人银行的客户,非富即贵。香港私人银行的客户人数不多,但资金占港元散户资金一半左右,其中不乏身家亿万的富豪。
  早在两年多前便在香港出现的Ac—cumulator,由于投资金额动辄数百上千万港元,所以也只有私人银行客户玩得起。在2007年下半年,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七成以上的客户购买股票采用Accumulator形式,买入的都是成交活跃的蓝筹股,如中国移动、港交所、中国人寿等。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车的消息推动港股暴涨,很多投资者刚签下不久的合约便因股价上涨而自动终止,但还能在一个月内连续买入便宜股票,所以既能享受到10%-20%的折让,还能得到股价上涨的好处,收益非常丰厚。于是,合同一终止,投资者又马上买入新合约。随着股价不断上涨,行使价越订越高,合同金额也越做越大。虽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但多数投资者并不畏惧。当大市回落,有些股价跌至行使价之下需要买人双倍股份时,很多投资者仍坚信买入的是有基本面支持的好股票。
  美国次贷引发全球股灾,香港股市未能幸免。加上港股直通车缓行,港股大跌。许多投资者手中股票的抵押价值迅速缩水,甚至小于合约全年双倍购买股份所需金额,被私人银行要求补仓或在股价低位斩仓。
  斩仓带来新一轮股价下跌,造成股票抵押价值进一步缩水。恐慌又引起更多的斩仓,导致一月份蓝筹股狂跌,港股跌得比美股还厉害。投资者损失如雪球般累积。
  市场人士称,在Accumulator产品上,赚钱最多的是发行商,其次便是私人银行。
  
  投资者迁怒于银行销售人员
  
  不少私人银行近期向客户追讨Ac-cumulator的抵押贷款,或斩仓后的亏损。3月,汇丰私人银行诉诸法院,就Accumulator合约向一客户追讨2752万港元。
  不少客户反唇相讥,称银行销售人员事前没有向他们清楚解释产品的风险。
  日前有几名认购了Accumulator的投资者约见证监会,指有关合约不公平,使投资者要承担合约以外的风险和损失。
  他们表示,私人银行职员积极推介这种产品,但没有清楚向投资者说明产品风险,合约上也没有清楚说明。有个别投资者损失超过一亿港元。虽然他们被界定为专业投资者,但不少人是厂家、商人、医生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对投资并不专业。
  有一位50多岁的退休女士表示,因部分私人银行存款利率比较高,所以把钱存在那里。后来经银行职员游说,她便将钱投资Accumulator。她说,职员只是致电给她推销产品,更把计划包装成“以折让价储股票”,虽有指出存在风险,但没有详细解释平仓金额如何计算。今年初股市大跌,银行要求她平仓,更以一个月的市场情况计算整张合约的平仓金额。也就是如果合约期为一年,她便要一次付出12个月的平仓金额,由原本每月计算只亏损数百万港元,变成一次填补全年几千万港元的亏损。
  这位女士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投资者亏损几千万至上亿港元不等。市场盛传,有一家上市公司的主席因投资Accumulator输了数十亿港元。
  
  证监会不干预纠纷
  
  香港政府日前表示,监管当局今年收到Accumulator的投诉有10宗,去年只有1宗。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Accumulator的销售对象并非一般散户,也多由私人银行推销,所以只要清楚说明投资产品的风险,如果客户的投资额达到专业投资者的要求,客户与私人银行间的证券交易便不受证监会监管。
  不过,推销产品的中介人,有责任向投资者解释清楚风险。按照《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的规定,不论客户属于普通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中介人必须向客户说明所销售的产品和所涉及的风险。
  证监会表示,如果发现销售过程中违反有关监管规定,证监会将采取适当行动,并在适当的情况下与金管局共同处理有关事宜。但假如没有存在销售违规的情况,其后产生纠纷属于客户与中介人之间的合约事宜,监管机构并不适宜作出干预。
  有市场人士认为,除非投诉人有足够证据,例如把在销售时的双方对话录音,监管机构才能跟进。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些亏损的投资者即使告上法庭,也未必能打赢,因Accumulator的销售对象是专业投资者,早已被界定为有能力理解产品的风险和销售条款。有私人银行高层也表示,曾有客户因投资Accumulator亏本,投诉银行销售手法不当,甚至不认账,银行会向他们解释,或播放当初销售时的录音,确保当时曾向客户解释清楚有关条款和风险。
  对这些投诉的投资者,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他们是“输打赢要”,赚钱的时候就没人说,亏钱了不认账,向私人银行施压。
  业内人士说,Accumulator这种合约其实是认购期权,私人银行不要求投资者付期权金,当然是要投资者承担额外风险,所以合约都会规定当市价跌低于股份买入价时,要以两倍、三倍的数量接货。
  其实,投资必须自己为自己把关。瑞银港股策略员陆东称,自己从不投资结构产品,Accumulator更是如此,“有私人银行的人向我介绍,但被我问多两问,她们都不敢向我推销了!”
  证监会曾表示,估计现在市场仍有价值1800亿港元的Accumulator。这一数字低于市场预计的6000亿港元。
  有市场人士称,到去年12月及今年1月,虽然大市已开始调整,但有大客户仍然继续买Accumulator。虽然经过1月及3月的大跌市,但现在还有不少合约未到期,估计这些合约对股市的影响,将在第二季及第三季持续。
其他文献
继去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之后,近两个月来,以大米紧缺为代表的全球粮食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粮食计划署更是以“沉默的海啸”来形容粮食价格暴涨,认为这是该组织成立45年来所面临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并预测这场危机将使全球一亿多人口深陷贫困之中。  那么全世界的粮食供给真的不够了吗?这场危机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又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呢?    近段时间以来,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经常能
期刊
从4月中旬开始,海外市场逐步回暖带动了QDII基金的回暖。五一假日前一周,QDII基金出现了平均4.13%的周涨幅。截至5月5日,嘉实QDII基金净值0.752元,上投摩根QDII基金净值0.755元,华夏全球QDII基金净值0.801元,南方全球精选QDII基金净值0.851元。  而从4月18日开始,工银瑞信旗下QDII基金正式“回归”一元面值之后,其净值就没再回到面值以下,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只
期刊
市场的走势可能谁也不能预料,包括基金经理。在基金经理大幅减仓后,市场出现了“4·24”大幅反弹行情,这也许令基金经理感到意外。    基金4月减仓    国信证券的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在2008年一季度采取被动持仓策略后,由于担忧宏观经济放缓等因素看淡后市,在4月前半月主动大幅减仓,以期回避市场继续下跌的系统性风险。  在剔除由于持股市值下跌影响因素后,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在4月1日至4月24日的17
期刊
记得记者中学时代的地理课本上关于全球粮食问题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全球粮食问题的本质不在于供给不足,而在于分配不均。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试想一下,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只要是太平盛世,老百姓都能做到“仓禀实而知礼节”。而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远比古代发达得多,人类已经从农业时代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虽然今日人口较古代增长了数十倍,但今日粮食产量却较古代增长了数百甚至数千倍。在没有爆发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情况下,今天
期刊
人民币升值势如破竹。汇改以来,兑美元升值16%左右,年内升值过4%。这表明用人民币买入美元计价的海外东西,均在打折。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打折就是购物的好时机。因此,本币升值不止,就是资金出海提速之时。  以波音飞机为例。目前,全世界能独立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仅有美国的波音公司。空客虽是波音的竞争对手,但这是法、德等几个欧洲国家的合作产物。我们将用10年时间才能跨入这一行列。对投资者而言,如要即时
期刊
李先生多年前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广州打拼,目前在一家知名的外资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事业小有成就。35岁的他现在尚未结婚,但有一位稳定的女友。两年前,在家乡工作的父母双双退休后,搬至广州与他同住,一家团圆。    月收入逾万结余5000元  目前,李先生每月的税后收入有12000元,家庭日常生活开销约5000元,私家车的车贷每月还款2000元。由于工作的关系,私家车每月养护的费用公司全额报销。这样算下来
期刊
刘玲今年36岁,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主管。先生刚好迈入不惑之年,是一名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8岁的儿子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此外,由于先生是家里的独子,公公去世后,婆婆便从老家搬来与刘玲他们同住,并准备在这里养老。    自主房为主要资产    刘玲的工作稳定清闲,月收入有4000元,先生月收入则在8000元以上。四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开销在善于精打细算的婆婆的打理下,每月4000元就够了。另外,儿子每
期刊
美国的次贷危机困扰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极为关注次贷危机何时结束、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会有多少冲击。股神巴菲特最近表示,全球信贷紧缩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后遗症将继续困扰普通的家庭。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托(R0_drigode Rato)也表示:“目前的市场状况告诉我们,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已经过去。”    美国经济下半年增长2%    美国国际集团(AIG)全球首席经济策略师马库斯·斯克姆(M
期刊
信用卡的盛行似乎已经挤占了消费贷款的大部分江山。尤其是信用卡分期付款功能的实现,解决了大宗消费难以一次性支付的问题,使其更加方便地成为了消费贷款的替代品。不过,就信用卡分期付款功能本身而言,局限性尚待突破。一是体现在分期付款所能够提供的额度上,单张信用卡的最大额度一般为5万元,有时候尚难以满足购车、装修等大宗消费需求;其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实际费率较高,以费用来计收的贷款利息是以本金总额的固定比率收
期刊
在这个花样的宜人五月,温馨的母亲节也悄然而至。给母亲或是自己的另一半挑选一份保险作为今年的节日礼物吧!不过,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给母亲或爱人买保险当节日礼物哦;同时,即便是带有“女性”两个字的保险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家庭情况哦。具体怎么安排,我们不妨区分几种情况来来讨论讨论。老年母亲:    “保费倒挂”不如不保    “我妈妈今年59岁,现已退休,单位养老金每月1000余元。趁着节日的档口,为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