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乙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丙酮酸乙酯(EP)对其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 n= 8)、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 n= 80)、EP治疗组(Treat组, n= 32).Treat组建模1h开始使用EP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hMGB1水平.另设实验组研究EP对SAP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建模 3~ h达高峰,1h即大幅下降.SAP组大鼠血hMGB1水平在建模后1h明显升高,至24和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161.4± 22.8)μg/L和 (98.7± 15.8) μg/L].Treat组血hMGB1水平在建模24、4h [(95.3± 30.1) μg/L和 (42.2± 21.5)μg/L]明显低于SAP组 (P< 0.05). 而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Kaplan-Meier分析显示,EP治疗组动物生存时间 (71± 6h明显高于SAP组 (46± 4)h (P< 0.0001). 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延迟的EP治疗仍能降低SAP大鼠血hMGB1水平,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 ,5 6岁 ,因糖尿病足反复溃疡 13年、伴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行走不稳 3d于 2 0 0 4年 6月 2 1日入院。入院后查患者右足背表皮约 5cm× 5cm无痛感大泡 ,双足及小
控制性降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手术野出血 ,使肿瘤暴露清楚 ,利于手术操作和肿瘤的彻底切除 ,同时可减少输血。特别是对于部位深在、出血凶猛的鼻腔、鼻咽部肿瘤 ,尤其是血管纤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骨窗形成后硬膜外打击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正常组5只,麻醉后,只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治疗组致伤后腹腔内注射30mg/kg体重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腹腔内注射30mg/kg体重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伤后6、24、48、72、9h断头取脑,对脑组织中
鞘内持续输注泵植入术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顽固性疼痛的一种新型手术.通过对受体进行直接、持续性给药,可明显降低镇痛药剂量,大幅提高镇痛效果,且明显减低药物不良反应.介绍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 (1)假手术组 (shamcontrolgroup) ;(2 )缺血 +生理盐水组 (ischemia +s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对2003年6~7月在云南省3种不同气候类型共5个县、市不同生境中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股动脉血,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置于35℃含5%CO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电泳图中出现目标带即判断为阳性菌株.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78只,接种鼠血标本1
目的 探讨经腹改良杉浦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7年5月~2003年5月期间经腹改良杉浦术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操作如下:切脾后,紧贴胃壁或食管壁行近半胃及食管下段的去血管化,保留左、右迷走神经干、Latarjet前、后神经及食管旁静脉.再于贲门远侧3~5 cm平面缝扎黏膜下血管,或用管状吻合器在贲门上方3 cm处将食管壁切断再吻合.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速度改变不明显
通过完善护理质量安全保障的文件书写过程,加强护理实践活动的全面审核,重视护理服务质量的最终结果,进一步改进护理质量活动,不仅在评审阶段,更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得以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S- CD)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患者行 TVS- CD检查 ,并与病理结果及临床对照。结
城镇化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关系到九亿多农民的幸福.同样,兵团城镇化也是个大课题,研究兵团城镇化视角下团场职工的土地收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