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瓣膜替换术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7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解导致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围术期死亡的某些相关因素,以期降低围术期死亡率。收集自1976年5月~1991年12月共2218例原始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主要死因依次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人工瓣心内膜炎、脑部并发症和肾功能衰竭。围术期死亡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心肌保护不满意、施行手术年代、心脏阻断时间≥120分钟或体外循环时间≥160分钟、既往有瓣膜手术史、心胸比率≥0.70、术前心功能Ⅲ、Ⅳ级、主动脉瓣狭窄和术前肺动脉高压。结论为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术期死亡的显著相关因素明确,避免出现这些相关因素或存在某些相关因素时,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观察羟基铬(HC)改性牛心包瓣片以血管架桥的方式(腹主-髂动脉)植入犬循环系,在与血液直接接触并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的抗钙化作用。经植入4个月后的组织试片形态学观察和原子吸收法组织钙含量测定,结果发现HC改性的组织瓣片在犬循环系植入4个月的模型中仍具较好的抗钙化作用(P<0.001)。这一结果与小动物皮下模型结果一致。
期刊
期刊
为探讨一种更好的小儿重症法乐四联症姑息手术方法,1984年10月至1994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应用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改建术治疗18例重症法乐四联症病儿,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体重14kg。结果住院死亡1例(5.5%)。随访2个月~3年,平均随访1.5年,病儿青紫改善、左室及肺血管均发育良好。作者认为改建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是姑息治疗小儿重症法乐四联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