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的生存本领(一)

来源 :小雪花·成长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已经被科学家认知的蜘蛛约有4万种。不过据专家们估计,地球上生存的种类远不止这个数目,可能达到15万种之多。蜘(zhī)蛛(zhū)是陆地动物中除昆虫以外的第二大类群,它们遍布世界各地,从低洼凹地到高山之巅,从水泽到沙漠,均有它们的踪迹,尤其是农田、果园和森林中,种类更为繁多,数量更是惊人。那么,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为了生存,蜘蛛具备了什么样的特异功能和生存本领呢,请看本文为你揭晓的谜底。
  灵敏导航 巧妙捕食
  人们对于蜘蛛的恐惧,多半来自那毛茸茸的身体,殊不知这些细毛对蜘蛛是多么的重要。它第一对脚的脚底以及嘴巴附近有些刚毛,能够感觉味道;触肢和第一对脚上还有一些环状的凹(āo)槽结构,不仅能辨别同类,还能充当“湿度计”。蟹蛛的每一根刚毛上都有500~1000个微小构造,每条腿有30根刚毛,每只蜘蛛又有8条腿,由此可以想像,蜘蛛的感觉系统是多么的复杂。
  布满身体的裂缝是蜘蛛的另一种“耳朵”,这种“耳朵”具有灵敏的听觉分辨率,甚至能“听”到20~25赫兹的振动。这就是蜘蛛不会把风吹草动当作飞虫触网而肓目出击的原因。靠近关节附近的裂缝更加神奇,它们甚至具有“导航”作用,能将“出远门”的蜘蛛准确地带回家。
  蜘蛛总爱欺骗猎物和天敌。瞒天过海是它们最擅长的把戏。它们会使自己身体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将自己融入环境的目的;它们还会模仿其他动物的样子,以此迷惑对手。
  水蛛是水下生存空间的开拓者。它们在水下觅食、成婚,甚至在水下孕育自己的后代。可是,它们在水下的生活却不如鱼那么轻松,因为它们不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进行呼吸。不过,水蛛自有“高招”,它们有“氧气瓶”——腹部的刚毛间隙能存储空气。当氧气不够用时,水蛛就会浮到水面再灌上一些。它们仗着不错的水性捕些小鱼小虾之类的水生小动物度日。平时,这种蜘蛛就居住在自己精心编织的“水下帐篷”里——用水草和丝编织钟形网,用从水面带回的空气把钟形网撑成一个水下帐篷。还有一种水狼蛛,它们堪称“憋气高手”,可在水底持续停留45分钟之久。
  一种叫作马来西亚猪笼草花蛛的,最具冒险精神。它们在“死亡陷阱”里安居乐业。猪笼草是食虫草,它的叶子特化成为捕虫的笼,顶端有盖,笼底盛有“化骨水”,笼子的上部色彩鲜艳且富含蜜汁,许多昆虫抵挡不住诱惑,经常落入陷阱而成为猪笼草的囊中之物。猪笼草花蛛似乎认定“最危险的地方即最安全的地方”,有恃无恐地住在这种杀虫植物的笼子里坐享其成。一旦有昆虫被关入笼中,猪笼草花蛛就捷足先登,捉住并吃掉被关的昆虫,猪笼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到嘴的“鸭子”又落入别人的肚子。
其他文献
想要冲出同质化的困境,就必须读懂消费者,把创新当成斩断绳索的宝剑。  市场竞争总是处在不断升级中。  我们说,消费者的需求是由他们所遇到的冲突引起的,消费者偏爱那些能够解决他们冲突的产品或品牌。然而,消费者的需求是会不断升级的,当过去的冲突被逐渐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冲突。  比如,在吃这件事情上,最早的冲突是吃不饱。当吃饱的需求被满足以后,冲突升级为吃不好,然后逐渐演变成健康化、丰富化、特色化等多
材料:  铁皮桶、圆木塞、硬塑料管和搪瓷碗。  工具:  老虎剪、钻子。  制作方法:  1.在铁皮桶顶开一个圆洞,用一个圆木塞,塞住桶顶的圆洞(见图1)。  2.在圆木塞中间钻一个圆孔,插一根硬塑料管。管子伸向桶内的一头离开水面,另一头伸向桶外的搪瓷碗,比碗边低一点儿(见图2)。  3.在桶的下面开个出水口,装上水龙头,再接上塑料管,管子的另一头伸向碗底。好,自动加水器做成了(见图3)。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