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影响DMH诱发大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雌激素对二甲肼(DMH)诱发Sprague-Dawley大鼠大肠癌作用之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雌激素对DMH诱发肠癌之效应有协同和促进作用,去势可抑制DMH的诱癌效应,并在DMH诱发的肠癌组织中检出雌激素受体。其可能机理是:(1)高水平的雌激素能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2)促进机体的脂质和胆汁酸代谢;(3)刺激肠粘膜上皮增生活跃以及影响DMH在体内代谢和致癌特性表达。提示临床为治疗目的而长期大剂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可能系人类大肠癌发病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对136例共164个肝内实质占位病变进行了Doppler彩色血流成像(DCFI)及脉冲Doppler(PD)的联合研究,结果表明,PD在DCFI引导下进行检测可弥补单一PD检测的盲目性;PD在肝占位内检测及动脉血流对鉴别其良恶性是有帮助的;当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大于80%时,应考虑为肝恶性肿瘤,而动脉流速在肝良恶性肿瘤之间无明显差异。如以肝肿瘤内出现动脉血流并且搏动指数>80%考虑为肝癌的诊断,则D
用戊二醛法连接三株抗胃癌单克隆抗体(D7, F9, C10)与阿霉素结合物中,保留了抗体的特异性及药物活性。结合物对靶细胞MKN74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是未结合阿霉素的4.3~17.0倍,比对非靶细胞U251的敏感性高16.8~21.3倍。当将三株单克隆抗体阿霉素结合物联合应用时杀伤作用更为显著,是未结合阿霉素的24.8倍,比对U251的敏感性增强27.6倍。而非特异性抗体阿霉素结合物与未结
采用末端带囊导管和压力传感器、压力波记录仪,记录家兔胃容量一压力关系曲线,并用放免法测定兔正常对照组和胃复安组胃静脉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结果显示:兔多潘利酮组和胃复安组的胃容量一压力关系曲线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而陡;兔正常对照组胃扩张后VIP浓度较空腹时含量明显增高;胃复安组胃扩张后VI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提示VIP是引起近端胃容纳舒张的神经递质,多潘利酮和胃复安可抑制近端胃容纳舒张
期刊
研究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和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OD组和CAT组ALT活力轻度上升,LPO含量变化较小,与CCl4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SOD组二者上升较CAT组为慢。光镜与电镜下观察,SOD和CAT组肝脏
对11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了碘油门静脉栓塞。实验动物均存活,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呈一过性升高。术后7~14天见汇管区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以后表现为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轻度纤维组织增生及可逆性的肝细胞变性,未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表明:(1)正常肝脏对碘油门静脉栓塞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有一定的损害;(2)碘油门静脉栓塞时,宜在栓塞剂中加入合适的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3)碘油门静脉栓塞,门静脉内
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胆总管逆行注入激活剂法,建立一种新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通过对模型动物的大体观察、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以及血清酶活性的测定,证明该模型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期刊
期刊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正常人及某些胃肠疾病患者血清和胃肠道粘膜中的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正常人空腹血清NT为22.62±4.82pg/ml,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易激综合征者为32.31±4.23pg/ml,(P<0.001);溃疡性结肠炎者为16.3±2.66pg/ml,(P<0.001)。正常人胃肠道粘膜内NT含量高低的顺序为:回肠>直肠>十二指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