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考试题中的昼夜长短变化问题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昼夜长短变化问题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高考中这类试题多以简单的图形为载体,以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突出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有的同学对这样的问题往往无从入手,感觉难度很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2)其他日期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昼长变长,南半球的昼长变短。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昼长变短,南半球的昼长变长。
  从以上可以看出,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长;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极昼的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短;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减小,极昼的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逐渐变短;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极夜的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逐渐变长;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减小,极夜的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由此可知:①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②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地方,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⑤夏至日20°N上的昼长是13小时13分,40°N上的昼长是14小时51分,60°N上的昼长是18小时29分。⑥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相等。⑦同一地点两至日日出、日落时刻关于两分日对称。⑧同一地点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
  二、昼长和夜长的计算
  (1)可以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的度数范围来计算。每跨经度15°,时间为一个小时,昼弧(夜弧)的度数除以15°就是昼长(夜长)。
  (2)可以利用某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某地的昼长和夜长。如果已知日出时刻,则昼长=(12-日出时刻)×2;如果已知日落时刻,则昼长=(日落时刻-12)×2;如果日出、日落的时刻都知道,则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昼长。反过来,还可以利用昼长或夜长求日出和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 昼长÷2=24-夜长÷2。
  (3)利用对称的纬度计算。如60°N上的昼长是17小时,则60°S上的夜长是17小时。
  (4)利用对称的日期计算。某地昼长相等的两天的日期应是距夏至日(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等。
  三、典型例题
  高考中经常会考查昼长或夜长的计算、日出或日落时刻的计算、对季节或月份的判断、对某地的半球位置和纬度高低的判断、对一些地理现象的判断等问题。下面来看一些高考实例。
  例1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昼长的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2)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lO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幅度最大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②地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三地都在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从a月到b月,三地的昼长都在变短,对应的时间是从12月22日到3月21日,且a的月份应在b的前面,因此a、b两月分别是1月、2月。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的昼长都大于12小时,其中③地的昼长最长,且③地的昼长变化幅度最大;①地的昼长最短,且变化幅度最小;②地的昼长和变化幅度介于①和③两地之间。所以三地昼长的变化幅度是①<②<③。
  例2 读图2,回答(3)~(5)题。
  (3)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4)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
  A.大庆
  B.海口
  C.岳阳
  D.长春
  (5)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答案:(3)B(4)A(5)C
  解析:第(3)题根据AB夜弧的长度为75°,可以求出此纬线圈上夜长为5小时,再根据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昼长或夜长相等、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可知D点的日出时刻=夜长÷2。第(4)题,图示的纬线上,夜长5小时,昼长19小时,夏至日时60°N上的昼长是18小时29分。四个选项中城市纬度越高,和图示的昼夜状况越接近,因此应选大庆。根据第(5)题的条件,可知A点所在的经线为180°,100°E应在D点和A点之间。再根据所学知识:从零时(B点)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则100°E在新的一天上,即3月2日。读图可以知道,B点的经度是105°W,时间是0时,可计算100°E的时间。
  例3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6)~(7)题。
  (6)将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下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7)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6)B(7)C
  解析:第(6)题,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①地当日的昼长等于日落时刻减去日出时刻,即为23:00-9:00=14小时;②地的昼长为11小时22分;③地的昼长为13小时08分。利用①、②、③三地的昼长和12小时比较,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所以①地的纬度最高,③地次之,②地的纬度最低。第(7)题,读表格还可以看出,①、③两地的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①、③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②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②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若③地为北京,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次日的昼长变长,又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因此可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
其他文献
【背景材料】  2011年11月18日至21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14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第六届东亚峰会等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强调,10 3国家要在加快推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区域财金合作水平,加大对东亚互联互通建设的投入,加强科技、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  A.60周年 B.65周年 C.70周年 D.75周年  解析:本题属于时事政治题。答案选C
期刊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雏形。为了清晰地分析田间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直观的展示养分的空间分布,为农田实施精准施肥和管理提供依据,利用3D surfer软件中的五种插值算法来实现现对规则网格数据的插值处理.通过体成像功能来制作横向切片,实现对土壤不同深度养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选择绘制了0~200 cm硝态氮的切片图来直观、清晰地反映硝态氮的空间变异性分布。
采用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污泥对石灰性生土和熟土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重金属铜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对生土和熟土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雏鸡采用新复方中药制剂“沙大净”按高(0.50%)、中(0.25%)、低(0.10%)三个剂量进行防治,用痢特灵组、氯霉素组、感染不用药组、不感染不用药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沙
在工科类课程的考试中,大多数试卷需要图、文混排,这给计算机自动组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为背景,以VB6.0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平台,采用Access数据库,
对山西省太谷县35个蔬菜大棚中土壤肥力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大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缺乏,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锰、锌、铜、铁含量较丰富。全盐量
针对胡萝卜老株采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试验采用育苗小株采种,研究了60 d、75 d和90 d苗龄对种株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5 d苗龄的种株苗期生长迅速,定植后
内源激素的采后变化,是引起植株衰老的关键因素,乙烯对植物的衰老作用尤为明显.本文以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为材料,采用温度变化、激素等不同手段处理,研究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