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术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 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 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
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