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术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 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 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

结论

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前列腺良性增生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91岁,体重为49~87/kg,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室前室温调控22℃~24℃;术中膀胱冲洗液加温36.5℃~37.5℃。D组于手术结束前40分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在15分钟内注药完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定输注结束后至PACU期间寒战、心动过缓、
低聚物树脂作为光固化涂料的主要成膜组分,其结构直接影响着涂层的化学结构。研究其化学结构与光固化涂层防腐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二异氰酸酯和聚醚二醇扩链后再用丙烯酸羟乙酯封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化学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通过增质量法和失质量法研究了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化学结构对涂层吸水率的影响,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耐中性盐雾研究了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发现: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链中醚键含量越高,涂层吸水率越高,防腐性能越差;通过在醚键附近引入疏水性的甲基能够降低涂层的吸水率,从而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此
目的探讨下肢毁损伤截肢患者术后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下肢毁损伤截肢患者50例,根据收治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的强化,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抑郁、焦虑情况评分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在抑郁(SAS)、焦虑(SDS)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干预后2周、1个月后各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降低,其中观察者干预后各指标评分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