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必修4的课文,可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典范,而在本文之前学生们刚学过婉约派代表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因此学生对这两个词派特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本节课关于两个词派的特点就没有再次的重复,而是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描绘的壮阔之景,并由此生发的壮志豪情。对于学生最难的部分应该是苏轼遭遇了诸多不幸后还能笑对人生的豁达情怀,这更是本课欣赏的重中之重。
  【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一些,人生的经历也是有限的,让学生以这样的年纪和经历鉴赏这类怀古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赏析诗歌意境,深入剖析诗歌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提问苏轼的相关知识;通过朗读,赏析诗歌借壮美之景抒胸中块垒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旷达豪放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进而把握诗歌意境,并能准确把握蕴含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作者在自身遭遇坎坷和挫折后还能笑对人生的洒脱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知道,宋词分为两大派别,即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有人说柳永的词表现的是适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婉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美,而苏轼的词呈现的是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情,我们通过前面《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学习已经欣赏了柳永的婉约柔美,今天我们就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品味这份别与婉约的豪放之情。
  二、知人论世
  注意: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为辅。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第一全才。
  2.文学成就:散文:“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3.坎坷一生,豁达一生,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勉。
  三、诵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
  3.寻找师生朗读的区别,并提示学生,本词为豪放词代表,应该读出力量感。
  4.学生再读并思考:本词写了几幅画面?都写了哪些景色?抒发了什么独特情感?
  四、深入探究
  (一)赤壁怀古写意图
  1.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气势磅礴,描绘了一幅滔滔江水滚滚东流的壮阔景象。“东去”写出浩浩江水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千古”把人们的视野引入广阔悠远的历史,为周郎的出场绘出雄伟背景。
  2.思考:那些功业卓著的英雄豪杰被大浪淘盡,随岁月逝去,岂不像《赤壁赋》所云:“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一般虚无?”
  提示:结合“三国周郎赤壁”诗句分析。此句三个名词间关系为偏正式。交代朝代、人物、地点。周郎的赤壁,可见周瑜对赤壁之战的重大作用,既扣题又为下文抒豪情埋下伏笔,可说是地以人名,人以地存,而从“三国”一词又见赤壁之战在三国局势中的重要意义。由此,我们就会明白尽管历史上英雄们的身躯已被大浪淘尽,随岁月逝去,但是他们的辉煌业绩却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由此可见,这几句不仅不虚无,反而足见其豪放之美、气魄之宏大。
  (二)赤壁江山工笔画
  分析:这部分具体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江岸石壁怪石嶙峋(“乱”),山岩陡峭高耸入云(“穿”),江面波涛以“惊、拍、卷”等动词来形容,凸显了波涛汹涌、水石相搏后卷起千万堆澎湃雪浪的奇异景观,读者至此仿佛进入到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仿佛见到了当年赤壁鏖战的激烈情景,因此作者不仅发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眼前壮景美不胜收,千古风流人物又是数不胜数。那么作者最为欣赏的英雄人物又是哪一个呢?
  (三)英雄笑谈胜敌图
  讨论:地灵人杰,锦绣河山必养育无数英雄:那横槊赋诗的曹操,隆中定策的孔明,驰马射虎的孙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诸多传奇人物中为何苏子独独青睐周瑜呢?
  明确:(1)称呼:“周郎、公瑾”,称字而不直呼名讳,表达对周瑜的尊敬。(2)婚姻:小乔“初嫁”。据史书记载,周瑜24岁娶小乔并拜为大都督,34岁火烧赤壁,如今已隔十年,所以以“初嫁”论美人,以美人衬英雄,所以此处衬托周瑜的春风得意、雄姿英发。(3)服饰:“羽扇纶巾”,风度儒雅。(4)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
  (四)多情苏子抒怀图
  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哀吾生之须臾”,“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生短暂而虚幻,又何必在意那些不快之事?不如寄情于清风和明月,诗人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赤壁江山图景,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体现其旷达胸怀,下阕又着重刻画少年英俊的周郎形象,回忆34岁的周郎深谙谋略、从容淡定的大将风度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与47岁早生华发、被贬黄州、壮志难酬的自己形成对比,何其悲也!由此不免自发多情、光阴虚度的叹惋,但人生如梦,不如举杯邀明月,让万古愁情都随江水东流而逝,与山河、明月、自然共融,还我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常常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并过分注重教育适应社会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不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依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根基。针对目前死硬、呆板、学生积极性、主体性普遍不高的课堂教学现状,联系实际情况和现实热点,探究课堂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和自己的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期刊
【摘 要】我是任教过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谈不上班主任工作经验,但却是自己点滴成长经历,从海拨5100米的乡村小学任教并带班主任到现在海拨4300米的县级学校带班任教工作,班级内52名住校生的大班级从中获得2012年和2014年中县级优秀班主任,2014年地区优秀班主任,多次县级,校级获得优秀教师荣誉,但我深知做好西藏牧区寄宿制班主任工作还差距很远,但我会继续努力的,借此机会与同仁分享我的心
期刊
【摘 要】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幼儿有了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态度,就有了终生学习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主动 自由 和谐 发展探索  科学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合作学习 能力培养  合作能力是学生重要素质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让学生学会与别人进
期刊
一般而言,藏语文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那些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教学策略主要是满堂灌,虽然素质教育在大力推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难尽人意。许多学校还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许多学校还是用学生分数优劣来检验我们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在这种功利性思想驱动下,许多藏语文教师为了学生考上重点学校,为了他们以后舒适生活,三番五次的讲解那些考点,促使原本个性发扬和生活活泼的课堂演变为单一和乏味的过程。我们藏语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在初中藏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新课程所要求的“乐学”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分散集中到藏文课堂上,作为一名聪明的藏文教师,绝不是利用强制性的命令去迫使学生回归课堂,而是以一种充满趣味性、创新性极具吸引力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兴趣是
期刊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教师能创造性的利用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和学习,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营造和谐氛围、鼓励研究性学习、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开放题的教学等方面着手, 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真正使创新落实在
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作好铺垫。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
期刊
【关键词】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  创造性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要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训练,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美术艺术的创作、表演、新生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  一、营造新型课堂氛围 启动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
期刊
一、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过程  1.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提出  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实施双语教育的方针,对双语教育提出全面要求,并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2005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决定》的配套文件,把双语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学前,强调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2008年,自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