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研究生奖助政策的建立与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的“一刀切”到竞争性动态评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其过程的演进是我国高校研究生奖助工作进程的一个缩影,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整体过程的梳理和思考,抛砖引玉,借以回顾我国高校激励性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的进程、经验、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奖助;学业奖学金;激励性奖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204-02
  为了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教育部有关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中国传媒大学从2009年9月全面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消公费、自费之分,建立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评定,成为国内较早开展此项工作的高校。2013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研究生奖助工作的新政策,中国传媒大学及时对现有奖助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家新的政策要求,并于2014年7月出台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奖助办法》(中传研字[2014]188号),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为基础,校内优秀奖学金与助学金相结合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在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下,结合学校的部分投入,以奖助为激励、以奖助为约束,从奖助出发,将奖助同日常管理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研究生的学风、品行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
  一、初涉改革:在探索中起步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讨论,在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各学院、导师和广大研究生意见的基础上,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中传研字[191号]),取消公费、自费之划分,所有研究生都要交费,以研究生入学成绩和在校科研、学业表现为依据,实行奖学金动态评定,并于2009年7月报教育部备案。2009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2009级博士新生中开始试行,2010年9月在2010级硕士、博士中全面铺开。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根据上述文件,根据各自的专业分布和人才培养特点,制定了相應的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
  2011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监〔2011〕8号),文件指出,要“加强高校研究生收费管理,严禁向计划内研究生收取学费” 。这与中国传媒大学当时的培养机制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改革面临搁浅的危险。为了在不违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将激励性的学业奖学金制度继续贯彻下去,经过反复论证测算,学校于2011年7月调整了学业奖学金各等级的比例和金额,又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扩大了奖学金的覆盖面,使所有具有参评资格的同学都可以享受到奖学金,其中,100%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均可获得等于或高于学费的奖学金,与国家下达的计划内指标比例吻合(详见表1)。
  在2011年8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会上,袁贵仁部长进一步重申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会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部分,强调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在加大研究生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方面,提出要“完善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取消国家任务和自筹经费研究生计划分类,增加对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的财政拨款,进一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要求各培养单位“逐步建立起财政投入、学费和资助等纳入学校专门账户统一管理的新机制” 。《意见》还指出:“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培养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首要责任人、育人是导师第一要务的基本理念,充分认识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来自教育部的声音坚定了学校继续推行培养机制改革的信心,学业奖学金制度在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中全面施行,激励性的学业奖学金评定机制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发展和完善:建立多元研究生奖助体系
  2013 年,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做好研究生奖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并通过设立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等多种奖助项目加强对研究生的奖励和资助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奖助政策体系。
  根据国家政策,本校现有的奖助体系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政策要求。2013年底,本校启动了研究生奖助文件的制定工作,这期间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兄弟院校、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论证和数据测算工作,主管校领导指导并参与制定,方案九易其稿,从最初方案到最终定稿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时间,最终于2014年7月15日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形成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奖助办法》(中传研字[2014]188号)。
  该办法由一个主文件及若干个附件组成,主文件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成、总体要求和评定程序进行了说明,附件中的九个具体细则即《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社会捐赠奖学金评定细则(“中央三台”、“星光”、“凤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助研”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助教”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术会议资助金管理办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资助金管理办法》,囊括了本校研究生在校期间可享受奖助待遇的全部文件规定。   学校设立了覆盖基本学制内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的非竞争性质的基本补助类项目,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设立了旨在为增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相应机会,通过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的勤工助学类项目;同时还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设立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在内的奖励性项目。
  由于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内容庞杂,为便于广大研究生同学理解和把握,研究生院还拟定了《研究生奖助办法19问》,发布于研究生院主页,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将关键内容和环节进行了提炼和宣传。
  三、以奖促建:关于激励性奖助政策的一点思考
  (一)以奖促教,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实践证明,建立激励性的奖助体系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从事科研及创作的热情,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它极大消除了改革前公费研究生的懒惰情绪,激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科研和创作氛围。另一方面,新的奖助学金体系提高了对研究生的资助额度、扩大了奖助学金的资助范围,只要研究生表现出色,争取到的奖助学金基本上可帮助维持其正常生活,学生不需要为筹措学费和生活费花费时间和精力,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真正回归修身治学的本位。
  此外,由于评奖的过程牵涉到学业成绩、专业实践和科研情况,因此,它既同课堂教学、导师指导和实践基地建设等研究生培养环节紧密结合,也可从根本上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在评审过程中,各奖项评审标准各有侧重,其中,学业奖学金重点考察研究生上一学年的学习(入学)成绩及综合表现,国家奖学金重点考察科研和专业实践情况。评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的差异性,对于学术型硕士主要考察其科研创新能力和体现创新能力的科研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偏重考察其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使各奖项的设置与研究生培养的不同方式和类型相结合,评奖过程与研究生教学培养形成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以奖促教,推动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德育为先,以评奖过程带动研究生整体思政工作
  奖助项目的评定,是一个综合系统,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不能片面看待奖助评定問题,或者当作一个任务去应付、去完成,而应该置于学生思政工作中整体考虑。研究生的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他们相比本科生更成熟、有更强的思辨能力,而现在的研究生群体大都是90后,他们更加“自我”,也因此更难以“把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研究生评奖过程不仅是学业、科研的比拼,更成为一个人格较量的场域。现实中,有个别学生为了争取多加分,不惜重金发论文,把它当作一种投入产出,成为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有的把学校的奖助体系视为一种待遇,热衷于同其他兄弟高校攀比;评奖中,有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方便其他同学就业等需求谦让名次的,也有堵在老师办公室门口要分、要名次的。评奖过程使长期隐藏在研究生中的思政教育问题暴露无遗,为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因此我们强调,要重视评奖过程中的思政工作,要以奖助为激励、以奖助为约束,从奖助出发,将奖助同日常管理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研究生的学风、品行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正义补偿问题是资源正义分配问题。做好正义补偿要求既让受损者获得补偿又不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感情。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平等理论和以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在“为何社会应该进行补偿”问题上持不同观点,究其原因是二者在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义务的假定上存在根本区别。而自由主义平等理论的正义补偿方案在理论上无法满足真正做好正义补偿的要求。  关键词:正义补偿;自由主义平等理论;自由至上主义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启蒙运动中,英法对待传统文化迥异的态度对两国的现代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现代转型遭遇的阻力较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英国启蒙运动充分继承并利用了本国道德哲学传统,以之整合了新兴的理性精神和传统的宗教信仰,并从中发展出了之后成为现代英国经济和政治制度基石的英国式自由主义传统;而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以对传统的反叛开始,却以无意识的回归告终,其过程的曲折性从反面显示出传统在社会转型和新文化塑造中不
期刊
摘 要: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既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使医养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本文以医养结合为研究视角,在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沙坪坝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13-03  随
期刊
摘 要:乡风文明是乡村社会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与城市文明相比,乡风文明在人际交往、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治理模式、传统保留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乡村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变迁中,乡风文明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社会的乱象、思想的保守、教育的落后等等,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期刊
摘 要:邻避效应,指当地居民或者单位因担心建设一些项目对自身健康、当地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以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即发生邻避冲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承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邻避冲突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大连市石化类公司在其设立与运行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较为激
期刊
摘 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沟通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桥梁,人化自然的秘密就在人类实践(劳动)当中,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不谋而合。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教育改革必将蒸蒸日上。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虚无主义;社会存在本体论;改革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98-03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期刊
摘 要:从“苏格拉底”到“梭罗”,我们看到了对待程序正义的不同的态度。然而这个话题即使延续千年,在现实社会运行中,道德直觉的实体正义与理性求证的程序正义仍然争议不断。因此,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对实体正义不可靠性的分析,达到对程序正义的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程序正义;实体正义;正义价值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49-03  程序正义与实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和社会的快速转型,我国农村地区开始了大范围的学校布局调整。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来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面对实施操作中引发的诸多问题,各项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与改进,力图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布局调整;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并非以更换太子为目的,应是为了巩固和保护太子才对卫氏外戚集团进行了打压和消灭。文章分别从“尧母门”的命名与太子的更立、武帝对刘据的培养和扶植、武帝对于外戚的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巫蛊之祸;外戚;汉武帝;戾太子;刘弗陵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67-02  秦学颀在《汉武帝与外
期刊
摘 要:根据中办印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精神,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将面临重大变革,总的方向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党校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及时应对、适时调整、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关键词:党校教育;新形势;新问题;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96-03  党校与国民教育学校不同,《中国共产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