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民歌改编钢琴曲创作技法研究——以《江上撑船歌》为例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20年代起,赵元任为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以民歌改编的方式创作了多首作品.本文就赵元任以劳动号子为素材改编的歌曲《江上撑船歌》为例,探究赵元任从中国民歌调式出发、结合西方作曲技法,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创作特征.
其他文献
土家族摆手舞以鼓为令,主要伴奏形式以锣鼓为主.近年来通过非遗传承人进行的主体建构,使其逐渐脱离了摆手舞伴奏的从属地位,成为了一种独立表演且带有声部配合的器乐形式.本文以摆手锣鼓为研究对象,将其表演过程置于“舍巴日”仪式中进行描述,阐明摆手锣鼓的器乐形式正是由乐人主体性的建构所导致的,以及当下土家族音乐文化处于“国家在场”背景下,其文化身份在民间与官方的双向互动中得到建构与认同.
长笛起源于欧洲,是一种纯西洋乐器,许多国内外优秀的作曲家都为长笛创作过无数经典的音乐作品,《匈牙利田园幻想曲》就是这些作品当中流传度极高的一首长笛独奏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极为知名的长笛作品之一.本文通过三个部分让大家对多普勒以及这首作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第一部分介绍了作曲家与作品的背景;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是本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从技巧性和音乐性两个方面出发,对整首乐曲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
传统的礼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对中华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赢得“礼仪之邦”的美誉.以莫高窟112窟经变乐舞壁画为线索,通过论述礼乐制度下的唐代宫廷乐舞,以乐观礼,透视唐代礼乐制度的完善与辉煌.
《月光光》是一首广东传统粤语儿歌,流传已久,很多资料无从考证,但是却深受广东人民喜爱.节奏欢快,朗朗上口,传唱范围极广.本文简单赏析《月光光》的艺术特色,从而分析其美学特征.
本文对放在“学院派”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创进行探索式研究,以“身体味道”作为关键词切入,以硕士学位作品《味道》,共同论证“味道”在民间舞编创当中的价值和文化延续.以“身体味道”的角度来探索民间舞编创思路,是将文化感带入到舞蹈创作中去,是在“情”与“风格”相加之下产生的顿悟.只有尊重民间舞文化本身的味道,才能激发出身体最本真的反应,也是最接近舞蹈本体的反应,不是类型化、程式化的重复思路,反而是在编创之时的一些耐人寻味的有效启示.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出了多部经典优秀作品,其中笙协奏曲《虹》是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也成为笙曲中的经典之作.笔者通过结合自身演奏经验,对笙协奏曲《虹》这部作品进行艺术梳理,整部作品分为三个乐章:“生命”“风雨”“彩虹”,代表着三个不同的音乐主题,通过对作品多方面、多角度的剖析,进一步解读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件重要的打击乐器,小军鼓因其独特的乐器构造,可以在高弹性的鼓皮上短时间内快速而清晰的完成多粒装饰音的敲击.这其中三装饰音演奏技巧又以其多变的槌法、复杂的技术动作等因素最难演奏.本文从槌法排列、敲击动作、实践运用等三个方面对小军鼓三装饰音的演奏技巧加以分析.
乐器作为一种发声体,它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群体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萨满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原始宗教之一,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根据萨满巫师手持法鼓,在进行请神、将神、送神仪式期间,所敲击的法鼓,以及法鼓环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形式,本文选取贯穿于整个萨满仪式过程中的典型节奏型进行分析.
本文从供给侧研究角度出发,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供需现状描述和原因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快速与需求侧要求相适应的人才.
19世纪初期一些艺术歌曲形式上比较注重简洁,但也要突出浓郁抒情,表现手法更为丰富,李斯特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艺术歌曲产生和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19世纪受到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德国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出来,诸多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是运用著名诗词表达人内心世界的.李斯特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音乐处理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本文就李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的具体特点呈现进行阐述,并对音乐处理的方法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