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郁概念源于《内经》,出现在《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五运之气被胜制后,若抑郁过甚,则有复气发作,称为“郁发之气”.依据五行、五运的太过提出五郁,“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并提出五郁的治则:“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后开始在秦汉时期发展开来,后慢慢发展至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则更加丰富的发挥、发展.可见关于木郁证治,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对于“木郁达之”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最终总结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但凡能恢复肝生理功能的方法,肝得以疏泄、藏血均可为“达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