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区近20年体感温度变化特征及舒适度分析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取盐城市1998—2018年逐日、逐月以及逐年平均温度、湿度和风力数据,利用体感温度的通用公式计算出研究时段内的体感温度,分析近20年内年、季节平均体感温度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分析盐城地区舒适度分布。
  关键词 体感温度;趋势变化;舒适度;舒适日数
  中图分类号:P4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31–02
  盐城属季风性亚热带北部边缘湿润氣候,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尤其是夏天的酷暑对人们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1]。相对气象部门预测1.5 m的百叶箱温度来讲,公众更加关注室外的温度。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了体感温度、舒适度的预报和研究工作。研究盐城市近20年内年、季节平均体感温度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分析此期间舒适度分布特征,为体感温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用盐城市8个基本站1998—2018年以来逐日平均温度、湿度和风力数据,并统计为月均数据,来源于盐城市气象局地面观测报表文件。体感温度则采用体感温度的通用公式计算。
  1.2 计算方法
  体感温度计算采用1984年罗伯特·史特德曼(Robert G. Steadman)发表的《体感温度的通用公式》(A universal scale of apparent temperature):
  AT=1.07T+0.2e-0.65V-2.7
  变化速率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获得的气候要素值与时间的线性回归系数,即
  式中,yi为各体感温度时间序列,ti为时间(ti=1、2……),n为时间序列长度,10α为体感温度变化速率,单位为℃/10 a。
  2 近20年盐城市体感温度变化分析
  2.1 体感温度的时间序列
  盐城市8个基本站近20年年平均体感温度的时间序列见图1,多年均值为14.65℃,变化速率约为0.402℃/10 a,比同期的温度增率高(0.147℃/10 a)。年均体感温度最高出现在2017年,为15.8℃,最低出现在2003年,为13.85℃。
  盐城市年体感温度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四季的变化却各有特色,得出四季体感温度均值的时间曲线。季节采用气象季节划分方法,即12月—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夏季变化率最大0.8℃/10 a ,其次为春季0.69℃/10 a,秋季0.17℃/10 a。冬季体感温度年季变化较大,最低出现在2010年12月—2011年2月,平均体感温度-1.6℃,最高出现在2016年12月—2017年2月,平均体感温度2.0℃;春季2018年平均体感温度为近20年最高,为14.5℃,2010年最低,为10.4℃;夏季2017年最高,为30.7℃,2010年最低,为26.9℃;秋季1998年最高,为18.1℃,2012年的秋季体感温度较低,为15.4℃。
  其中,2014、2017年夏季实况温度略高于2018年的,考虑受湿度和风的影响造成一些差异,总体上体感温度与实况温度成严格正比,体感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2 体感温度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
  虽然年平均体感温度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在4个季节上的变化速率不一致,各个地区之间的变化速率也不尽相同。
  分别分析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北部地区体感温度低于南部,但变化率高于南部。线性趋势分别为0.448℃/10 a、0.312℃/10 a。西部地区体感温度增长率0.517℃/10 a,明显高于东部0.256℃/10 a。
  3 舒适度分析
  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首先是气温,其次是湿度和风速等,人体感受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人体舒适度和体感温度受到的影响最大因子均为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因此,对照人体舒适度与体感温度、人体感觉的对应关系采用9级分类法,对盐城市近20年来的舒适度做出分析。
  近20年平均全年最舒适日数(0级)合计73.9 d,总体较舒适日数(-1~1级)合计177.5 d。气候舒适范围为5个月,分别为4月、5月、6月、9月、10月。1998—2018年中,12月仅有1 d平均体感温度在0级,为2018年12月2日,为16.1℃。
  对极端冷、极端热天数进行统计:(1)-4级(≤-4℃),很冷极不适应,主要分布在1月、2月和12月,分别为8.6 d、3.3 d和4.0 d,极端最低出现在2016年1月24日,达-16.4℃。对比实况,2016年1月22—24日北方强冷空气持续南下,出现内陆6~8级、沿海8~10级的偏北大风,气温大幅下降,24日早晨最低气温全市-12℃~-14℃,其余各站均创造近20年最低气温极值。近20年间,3月仅出现过1 d,在2010年3月9日,-6.86℃,也是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降雪天气。
  (2)4级(>38℃),很热,极不适应,主要分布在7月,有0.3 d,出现在2016年和2017年7月。极端最高出现在2017年7月23、24日,均为39.2℃,2017年7月出梅以后盐城地区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高温天气。7月高温日数5~15 d。全市极端最高气温39℃,为23日,为1961年以来最高气温。近20年间8月份出现过1 d,在2010年8月13日,为38.2℃,对应实况,出现了37.3℃的高温。
  1988—2018年间,最舒适日数60 ~88 d,舒适-较舒适日数在152~212 d,其中1998年最舒适日数较多,但2014年总舒适日数最多,为近20年最舒适年份。   4 結论与讨论
  分别对近20年盐城市体感温度的变化分析得知:
  (1)盐城市近20年体感温度均值为14.65℃,变化速率约为0.402℃/10 a。比同期的温度增率高(0.147℃/10 a)。年均体感温度最高出现在2017年(15.8℃),最低出现在2003年(13.85℃)。盐城地区体感温度呈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高,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体感温度年季变化较大。体感温度与实况温度成正比关系,随实况温度增加而增加。
  (3)盐城地区年均最舒适日数73.9 d,总体较舒适日数177.5 d。气候舒适范围5个月,分别为4—6月、9—10月。从四季舒适日数来看,春季总体人体舒适度比秋季要偏冷一些。
  (4)盐城地区舒适度-4级天数明显多于4级,体感温度极端低温出现的次数较极端高温出现的次数多,且极端最高温度主要集中在2016—2017年。在盐城地区寒冷带来的极不适应日数比极热带来的不适应日数多。
  参考文献
  [1] 刘梅,于波,姚克敏.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J].气象科技, 2002(1): 11-14, 18.
  [2] 严明良,沈树勤,焦艾彩,等.江苏省环境气象指数业务化体系[J].气象科学, 2003(4): 478-484.
  责任编辑:黄艳飞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Temperature Change and Comfort Level in Yancheng Area in the Past 20 Years
  SHENG Ye et al(Yan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Abstract Select the daily, monthly an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wind data of Yancheng City from 1998 to 2018, use the general formula of somatosensory temperature to calculate the somatosensory temperatur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analyze the time and time of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average somatosensory temperature evolu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fort distribution in Yancheng area.
  Key words Somatosensory temperature; Trend change; Comfort; Comfortable days
其他文献
摘要 如今,县级气象部门预报开始朝数据分析、精细化预报、短时临近预报服务方向转变,这预示着我国气象预报逐渐进入精准时代,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介绍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概念,接着重点探究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基层短时气候预警、防灾减灾、预测强对流天气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精细化服务策略。  关键词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基层气象业务;精细化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S716.1 文献
摘要 利用南京市近60年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研究南京站气温变化,分析南京市四季开始日期及长度特征。南京市各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上升趋势强于最高气温,致使气温日较差呈现出减小趋势。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夏季变暖趋势最弱,甚至8月份最高气温出现变凉的趋势。通过逐日气温对四季的划分来看,南京市夏、冬季要长于春、秋季。近60年来,春、夏季开始日期存在提前的趋势,长度有增长的趋势,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晴隆坝区防灾减灾能力和防范农业资源风险,进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调查、收集、整理了晴隆4个坝区主要灾害气象,并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当地灾害防范机制与措施。  关键词 晴隆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24–03  结合坝区农作物气候特点及坝区位置分析,影
摘要 利用曲阳国家一般气象站1990—2019年4月气象资料及同期梨树花期物候资料,根据不同等级梨树花期冻害预警指标进行年代际变化分析、花期冻害指数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花期冻害防御对策。  关键词 梨;花期;冻害特征;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01–02  曲阳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2
摘要 内蒙古赤峰市地域辽阔、气候多变,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其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其次是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是造成农作物受损或绝收的直接原因,科学地利用防灾减灾知识是减少农业损失的最有效方法。根据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其发生演变特征,给出应对措施和防御对策,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影响;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
延安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从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4个维度出发,研究延安旅游发展给居民获得感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路径。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南疆乡村的各项产业得到了振兴和长足发展。新疆是农业大省,也是林果业大省,党中央对于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一直高度关心和重视。当前南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南疆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破局路径,期冀为南疆地区的林果产业及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 利用尖扎、贵德国家站点1981—2010年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两个站点各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和蓄水前后的异同,同时分析尖扎地区各气象要素蓄水前后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李家峡水库蓄水后尖扎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和年平均最低温度都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蓄水后,春夏秋冬四季的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均呈增高趋势,
摘要 以吉林省为例,研究气象保障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提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新模式,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坚持精准化、智慧化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关键词 防灾减灾;生态文明;气象服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基于197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估算了阿拉善高原潜在蒸散量。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分析了阿拉善高原潜在蒸散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阿拉善高原;潜在蒸散;时空变化  中图分类号:P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41–02  潜在蒸散表示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