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忠诚?百年芳华

来源 :旗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瞿独伊是在病床上获知自己被授予“七一勋章”的。
  知道这个消息时,这位和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老人,腼腆地笑了:“我怎么担得起这个荣誉啊,感谢党中央!”
  瞿独伊1921年11月出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烈士之女。她自幼接受共产主义教育,于1937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瞿独伊一生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为党的革命事业艰苦奋斗,是党的发展历史的见证者。

红色烙印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瞿秋白、周恩来等领导人作为正式代表赴会。年幼的瞿独伊随父母一起到会场。她当时还不明白到会的意义,但却感到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后来回忆,她依稀記得曾为代表做过掩护,休会时为代表表演。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终生难忘。
  1930年,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苏联的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接到回国开展地下工作的任务,为了方便工作,年幼的瞿独伊被留在了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小独伊坚强独立,很快适应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
  1935年秋的一天,瞿独伊和儿童院的同学到乌克兰的德聂伯彼特罗夫斯克旅游,偶然从《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年仅36岁的父亲英勇牺牲的消息。她悲痛欲绝,昏倒在地。那一年,她14岁。
  在新华社稿库里,有一段对鲐背之年的瞿独伊进行采访的视频,她望着父亲的照片,静默了片刻后喃喃地说:“我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父亲在瞿独伊一生中像灯塔一样,始终指引着她前进的方向。

狱中抗争


  异国他乡的成长经历和失去父亲的打击没有让瞿独伊消沉,反而锻造了她不屈不挠的性格。1941年,她和母亲杨之华离开莫斯科回国,途经新疆不幸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一同被捕入狱的还有我党从延安派来新疆帮助工作的同志和一些在新疆养病的红军伤残员及其子女共150人。
  敌人审讯杨之华等共产党员,未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情报,策反也未成功,便将目标转到年纪最小的瞿独伊身上,以放她出狱并提供一份工作为诱饵。瞿独伊愤怒地回答说:“我决不单独出狱,决不会为你们工作!我们无罪!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并把我们送回延安!”她和大家一起参加静坐绝食的斗争和悼念难友牺牲的纪念活动,始终表现得英勇顽强。
  瞿独伊回忆说:“近4年的监狱生活是我革命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也是难以忘却的。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我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阶级的爱憎观得到新的提高,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中共中央于1946年把新疆蒙难人员营救出来送到延安,为他们的归来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主席又特邀杨之华、瞿独伊、毛远新等到家中做客。不久,瞿独伊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执着奉献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瞿独伊作为新华社播音员,凭着翻译的才华和一口流利的俄语,把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同时翻译和播报到苏联,传送到全世界。
1952年5月,瞿独伊( 右一) 在苏联进行采访。

  瞿独伊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出发即工作,她在赴苏列车上进行了最高苏维埃代表选举工作的采访,这篇报道也成为从国外发回的第一篇新闻。抵达莫斯科后的采访困难重重,诸如发稿费用高、发电讯工序烦琐、报道时效难以保证,等等。但是她不畏困难,不仅按时按量完成发稿任务,还报道很多有关中国的消息,翻译一些有关东方问题的理论文章。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在瞿独伊夫妇的努力下成绩斐然。
  1950年10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盛典,瞿独伊夫妇采写了大量反映苏联人民对新中国热爱的稿件,受到新华社总社通报表彰。1952年5月,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时,瞿独伊夫妇争取到陪团参观的机会,随团到库班、克拉斯诺达尔、阿塞拜疆等访问,采写多篇通讯发回。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缺少俄语翻译,瞿独伊常常为访苏代表团当翻译,周恩来总理访苏、中国驻苏使馆张闻天大使举行宴会和在公众场合讲话时,也由她当翻译。

毕生坚守


  瞿独伊虽是党的领导人的子女,但一直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职务和待遇上的要求,同时严格教育子女,努力为党踏实工作,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在国外工作期间,她生活朴素,十分节俭,主动提出减掉工资700卢布,采写稿件所得稿费绝大部分都交了党费,还自费购置分社所用的电视机、收音机和照相机。在苏联生病住院,需要支付比苏联公民高三四倍的费用,但她未报销医药费。
  瞿独伊在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工作期间,负责俄文组编辑、翻译工作,先后参加了中共中央编译局《毛泽东选集》中译俄校对工作和《瞿秋白文集》编辑出版工作。她对工作满腔热情,不知疲倦,总是争取多编辑稿件,并积极帮助同事提高俄语水平。
  1982年,瞿独伊忠诚为党工作45年后正式离休。离休后的瞿独伊离岗不离心,相继参与拍摄了新华社微电影《红色气质》、新华社制作推出的《国家相册》清明特别节目—微纪录片《天地英雄气》,用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彰显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瞿独伊的百岁寿辰。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瞿独伊和另外28名为党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同志荣获“七一勋章”。一生的追求和信仰,百年的忠诚和坚守,都刻在她获得的这枚熠熠生辉的勋章上。
其他文献
他是一名梦想一夜暴富的男大学生,竟然想出了通过网络介绍女大学生卖淫的歪招,没想到还真有七八名女大学生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应召女郎”,结果却身陷其中“欲罢不能”。其中一名受其控制的女大学生经报警方才脱身。他是如何控制女大学生的?她从陷落淫窟到醒悟举报又经历了怎样一段屈辱的心路历程?随着记者的多方采访,撩开了这起案件令人扼腕长叹的红窗帘……    求富心切,落入陷阱不回头    2007年3月2日,乔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也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和“涉险滩”的深水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抓落实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主动担负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三种角色,积极进取,不辞艰辛,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知人善用的团队运营者  任何一项事业都是由人干出来
美国国宴是外交名片和社交界的“名利场”,在白宫,“吃”上无小事,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第一厨房”里的白宫御厨。不久前,美国甜点教父、前白宫首席糕点大师罗纳德·梅尼耶来到中国,首次讲述了他在白宫25年的轶事趣闻。从卡特到小布什,梅尼耶服务了5任总统,对于挑剔的白宫来说,这绝对是个奇迹。    征服第一家庭的心    要降服美国总统的胃,绝非易事。练就一副察言观色的本领,是立足白宫的第一步。  在梅尼耶
10月18日,“周杰伦已与昆凌在欧洲注册结婚”的消息在微博传开,而日前周杰伦在新加坡出席音乐节活动时,冷不丁地以“结婚”试探歌迷,更使得这一传闻扑朔迷离。  对于哪一站才是真爱,也许周董自己也不明白,毕竟娱乐圈的是是非非让当事人都难辨真假。但是,有一句话却最能形容那些曾经美好的情感与纠结的“绯闻”:“那些默契是真的,但未必是属于“爱”。  绯闻“娇妻”昆凌:被传欧洲秘婚  目前,周杰伦赴新加坡出席
上万次网不如行万里路。  ——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出席一个大学生实习计划时,表示政府鼓励香港青少年亲身了解中国内地的发展。    大底肯定是周底、月底的底,但周底、月底不一定是大底的底。  ——有“中国股民第一人”之称的杨百万(本名杨怀定)在成都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回答中国股民最关心的问题:中国股市下跌是否见底?    离开了任何一个男人,你都会活得很好   ——杨澜    承诺本来就是男人与女人的一
我们是否生活在  同一个星球上?    除了现实世界,人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以供栖居,网络江湖可能就是我们这些网虫的梦想赖以存在的星球。  “玉米”——这名词在江湖上,不仅代表一支追星族,而且还代表一种特殊的势力。自称某家粉丝的孩子们,每个城市里都常见,但一直到“超级女声”李宇春出来时,粉丝才真正在大众心目中,建立了独特的形象。“玉米”是一个网民心目中相当不可思议的家族,自诞生那一天起就肩扛全力对
发短信:制造浪漫打开了魔盒    2006年情人节,在上海出差的老公张杰给我发来短信:“老婆,今天上午会开完了,本来是下午飞回家,可头儿说想晚上逛逛外滩。对不起,今晚不能陪你了,情人节快乐!”  这是张杰出差前,我多次争取来的约定,没想到他再次食言。  看着镜子里的我,泪水马上不争气地往下淌。为了晚上那份浪漫,我一大早就将儿子送到姥姥家,下午一上班就向领导请了假,一咬牙去商场买了1000多元的进口
“老子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人之立世应乐于尽力助人,而乐于尽力助人者人助,他的生活也因此更充实;善于帮人者人帮,他的事业也会更富有。不知李建文先生是否有读过此文,记者也未经求证,不过却在他的事业发展足迹中略见一斑。从军到从商;从房地产行业到发展马业;从马彩到扶贫彩票,他的思维里似乎有一个飘逸灵动的舞者,将每一个音符组成一首激昂美妙的交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1月至5月,该院共受理利用国外假学历实施的诈骗犯罪7件,涉及33人,涉案金额达796.8万元。刚刚受理的利用国外假学历实施的诈骗案中,八成受害人是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高管人员。(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有点市场常识的都深谙“便宜没好货”的道理:几千块的洋文凭,这和路边摊上的蒂芙尼、LV有什么差别?这些高管又不是“高傻”,独独对假洋文凭没了“火眼金
在这个雄踞北非政坛40年、最具争议的领导人身上,永远有挖掘不完的话题:他率浩荡的车队横跨撒哈拉来证明沙漠公路的可行,他把军用卡车开进政府大楼、拉走所有家具以儆懒散低效的官员,他坐拥黄金美人鱼沙发、140多吨的黄金储备、9头雄狮宠物,他炮轰联合国是“恐怖主义”,他头上重重地扣着“反人类”罪名……  一些人奉他为真主、革命领袖和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却是一代枭雄和世纪狂人。常言道“身死名沦”,